第一章 你需要一個高效能的團隊(2 / 2)

——消極應對的團隊

這類團隊看上去一團和氣,內部很少出現爭執,可是消極的溝通態度使得製度的完善性難以得到保障,而且一旦落實到執行層麵,執行者會認為這些指令無足輕重,或者認為自己做不做都一樣,因此會消極怠工。

某創業團隊成立三年,團隊成員之間根本沒有紅過臉,每次開會都是客客氣氣的,任何人提出一個觀點都不會遭到其他人的批判,也沒有人提出什麼意見和建議。這種過於和氣的氛圍使得團隊內的執行力非常低,一些隊員常常忘了開會說了些什麼內容,他們也不太關心管理者說了什麼。

——各行其是的團隊

這類團隊可能擁有豐富的資源,也彙聚了一大幫精英人才,但是由於缺乏良好的團隊文化,團隊成員之間缺乏合作意識,也沒有共同的目標,所有人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滿足自身的利益。這就造成了一個奇特現象:每個人都有出色的執行意識和執行能力,但是整個團隊的執行能力並不高,就像一盤散沙一樣,無法發揮出整體的最大力量。

一家民營企業為了提升員工素質,從國外高薪聘請了一大批高級工程師,可是接觸之後發現這些人雖然基本上都有獨當一麵的能力,但是常常互不理睬、互不聯係,彼此之間沒有什麼互動和交流,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結果企業的工作一片混亂。

——過度膨脹的團隊

這種團隊的規模超過了一個團隊的正常規模,以至於團隊內部結構變得臃腫而複雜,這就增加了團隊管理的難度,而大量中間階層的設置無疑會增加溝通難度,基層的執行者則無法完整地領會高層的決策,整個團隊會因為巨大的內耗而失去競爭力。

某企業原本在研發部門成立了幾個8人研發小團隊,這幾個研發小團隊一直處於相互聯係但保持獨立的狀態,工作效率和工作產出都很不錯。可是內部進行組織改革之後,研發團隊內部增加了人數和層級,整個研發部門的工作效率直線下降。

——管理過度的團隊

團隊管理者為了提升掌控力,可能會設置更多的管理層,而這樣無疑會讓團隊的行動變得更加遲緩。此外,管理者由於忙於自己分內的管理工作,而缺乏大局觀和全局觀,對於新的發展機會和發展的潛在危機把握不足。官僚主義很嚴重,管理者更加重視自身權力的發揮而不是管理的效果,那些有才能的人往往會遭到排斥。

以上幾種類型的團隊代表了多數團隊的狀況,對於那些自認為發展狀態不好、問題很多的團隊而言,應該充分進行自我反省,看看自己究竟屬於哪一種類型,從而了解自己的發展狀態,找出潛在的各種問題,並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