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和顧客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聽到這個問題,大多數人很快就能說出“顧客就是上帝”之類的話。我們確實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它被以各式各樣的方式寫出,懸掛在各種各樣的地方。可問題的關鍵是,作為小公司的經營者,是真的時時想著顧客的利益,還是時時想著如何將錢從顧客的口袋裏掏出來?
事實上,在這兩種情況下,顧客是以不同的“上帝”的麵貌出現的——影響公司未來的上帝或決定公司員工現在收益的上帝。當然這兩者是不可能完全分開的,現在要是沒有收益,那麼公司也就談不上未來了。但如果整個公司從上到下,都隻考慮如何與顧客爭利,以確保所謂“利潤”,老是讓顧客有“挨宰”的感覺,那麼公司失去的就是自己的未來。
香港首富李嘉誠有一條經營原則,那就是“如果能賺十分利,就隻取九分”,讓一分利給對方,使買賣雙方都眉開眼笑。李嘉誠在白手起家開始創業時,奉行的就是這樣的原則,那時他的每一塊錢賺得都很辛苦,但他在賺錢的同時卻能想到照顧顧客的利益。
現在許多小公司的通常情況是,如果能有十分利,就爭取賺十一分,雖然他們試圖讓顧客相信自己讓利了,甚至虧了,但是否真的把顧客的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顧客還是能夠感受得到的。而如果顧客真的感覺到,自己的利益得到了充分考慮,那公司的收益,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巨大的。當然,獲得這種收益的前提是,公司確實把顧客的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