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好動的男孩看到桌子上的瓶子裏盛裝著橙色的汁液,感到異常好奇,於是就像喝橙汁一樣把藥水一飲而盡。當妻子發現並急忙把孩子送到醫院時,為時已晚,男孩由於服藥過量而不治身亡。妻子抱著孩子漸漸僵硬的屍體,呆若木雞,她不知道該如何麵對丈夫、麵對以後的日子。焦急萬分的丈夫匆匆地趕到了醫院,當他得知噩耗後悲痛欲絕,他看了看兒子的屍體,再望望悲痛欲絕的妻子,然後對妻子說了一句話:“親愛的,我愛你,我們兩人彼此擁有就夠了。”
兒子的死已成為不可否認的事實,誰都沒有回天之力,無端的痛斥和埋怨隻能惹來更多、更重的傷痛,而且不隻是自己失去兒子,妻子也失去了兒子,與其瘋狂地發泄,還不如冷靜麵對,相互扶持和安撫,共同正視災難,淌血的心才會慢慢地愈合。
生活中我們必將遭遇種種不幸。當我們求學不順、求職受挫時,當我們遭受失戀的打擊、疾病的侵擾、家庭的不幸或者自然災害的襲擊時,自然會感到痛苦和悲觀,身心會嚴重受到傷害。你可以痛罵社會或強烈自責,但事情卻不因這些而改變。那樣做隻能加重事件對自己的傷害,你會負著疤痕活下去。反之,如果毅然放下怨恨和悲觀,走出懼怕和煩憂,放下過去的一切不幸和傷痛,勇敢地麵對現實,堅強地活下去,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事情的境況原來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糟糕。
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包容和智慧,就能冷靜麵對不期而遇的災難。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不幸,值得思考的是,自己選擇什麼方式去麵對不幸、去麵對未來以及周邊的人和事物,這是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
1914 年12 月,一場意外的大火把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化為灰燼,損失超過200 萬美元,更令人痛惜的是,愛迪生多年的科研成果在火中毀於一旦。
熊熊地大火無情地燃燒著,愛迪生平靜地看著火勢,他的臉在火光的映襯下異常紅潤,他的白發在寒風中飄動,其中可能有悲傷,有無奈,但更多的卻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冷靜。後來,他的兒子曾說道:“我真為他難過,他都67 歲——不再年輕了,可一切都付諸東流。”
大火過後的第二天,愛迪生看著一片廢墟,不乏幽默地說:“災難也有它自身的價值,看看吧,我們以前的謬誤和過失都被燒了個一幹二淨,感謝上帝,我們又可以從頭再來,一切又有一個新的開始了。”
災難麵前,我們需要的不是驚慌和悲傷,而是勇敢、冷靜地去麵對。隻要我們不失去希望,就必然會迎來新的曙光,因為隻有熬過漫漫的長夜,才會迎來一個全新的早晨!
做生活的強者
海倫·凱勒的故事人人皆知,張海迪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它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為她們戰勝了自己,戰勝了磨難,是生活的強者。
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除了有陽光雨露、綠樹鮮花、歡樂、幸福、微笑,還有雷電風雨、枯草荊棘、煩惱、憂傷、沉痛、淚水,我們不能在逆境麵前驚慌失措,更不能在逆境麵前畏縮退卻,應該坦然麵對挫折,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有一個人,一生中曾遭受了兩次慘痛的意外。在他46 歲那年,一次飛行事故中,差一點喪失了性命,身上65% 以上的皮膚都被燒壞,失去全部手指,雙腿也萎縮、僵硬而無法行動。在實施了16 次手術後,他的臉因植皮而變成了一塊彩色板。所有人都認為他將要在輪椅上度過艱難的餘生了,但誰能想到,僅僅半年時間,他竟然又能駕駛飛機飛上藍天了!大家都說簡直是一種奇跡,人們為他的堅強歡呼。
然而命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他的捉弄,4 年後的一天,災難再一次降臨到他的身上。他所駕駛的飛機在起飛時突然出現故障,摔回跑道,導致他的12 塊脊椎骨全部粉碎,腰部以下永遠癱瘓。人們為他的不幸深感遺憾,認為他從此以後將成為一個廢人,但他卻沒有把這些災難當做自己消沉的理由。
他說:“沒癱瘓之前,我可以做1 萬種事,現在隻能做9000 種,不過,我完全可以把注意力和目光放在這能做的9000 種事上。雖然我的人生遭受過兩次重大的挫折,但是我隻能有一種選擇,那就是不把挫折當成自己放棄努力的借口。”
從此他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規劃,永不放棄努力,最終成為一位公眾演說家、企業家,還在政壇上獲得一席之地,他就是米契爾。
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問題。困難、危機中往往包含著轉機,既然事情已經糟糕透頂了,下一步就該往好的方向發展了。不要忘記:“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f....Ш................... 想到,一場雷電引發的山火眨眼間就把它化為灰燼。麵對眼前焦黑的樹樁,保羅欲哭無淚。一向倔強的他不甘心讓祖輩辛苦創立的家業毀於一旦,決心傾其所有修複莊園。但到哪裏去籌措資金呢?他想到了申請銀行貸款,但卻遭到了銀行無情的拒絕。無奈之下,他四處求助親朋好友,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保羅又絞盡腦汁進行各種嚐試,結果都以失敗告終。他一想到自己以後可能再也看不到那鬱鬱蔥蔥的樹林了,心就像被刀絞一樣疼痛。為此,他的眼睛熬出了血絲,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裏,茶飯不思。
這事被他年已古稀的外祖母知道了,她意味深長地對保羅說:“孩子,莊園成了廢墟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在一天天地變老,失去了光澤。如果你用一雙沒有光澤的眼睛去看未來,怎麼能夠看得見希望呢?”
保羅在外祖母的勸說下似有所悟,他獨自走出了莊園,漫無目的地走在深秋的街道,此時的他感到精力充沛,又有了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忽然,保羅在一條街道的拐角處,看見一家店鋪的門前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樣子,就走了過去,原來那些人正在排隊購買木炭,以備冬天使用。看著被人們瘋狂搶購的一塊塊木炭,保羅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絲希望,連忙向家裏跑去。
保羅回到家裏,立刻召集了幾十名燒炭工,經過兩個多星期的勞作,將莊園裏燒焦的樹加工成優質的木炭,分裝成箱,送到集市,結果被搶購一空,他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後來,保羅用這筆錢買了一大批樹苗,不久,一個新莊園又初具規模了,幾年以後,“森林莊園”再度綠意盎然。
挫折壓不垮人,它隻會磨煉人的意誌,使你更堅強;如果你垮了,那一定是你自己壓垮了自己。挫折來臨時,不要被它擊倒,你要把它當做一種磨煉,挫折就會變成動力,而你就會變得更有勇氣,成為生活的強者。因為強者是在不斷戰勝困難和挫折中形成的。
失去了,從頭再來
如果你曾經擁有,請不要把它當成永恒,得到的是過去和現在,但不是未來,未來在創造中才會綻放光彩;如果你失去了,請不要悲觀失望、無精打采,即使過去的所得都已經化為烏有,仍然可以從頭再來。因為我們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本來就是一無所有的。
有一位辛勤的樵夫,經過長年累月的辛苦勞作,終於為自己建造了一座可以遮風擋雨的房子。
有一天,樵夫挑著一擔木柴到很遠的集市上去賣,直到天近黃昏時才急匆匆趕回家來,這時他卻發現自己的房子已經燃起了熊熊烈火。左鄰右舍都在那裏奮力地幫忙救火,但是因為風勢過於強大,無情的大火久久不能被撲滅。
後來,盡管人們用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控製住了火勢,但樵夫的整棟木屋還是在烈焰下化成了灰燼。
人們很為他感到難過,為那棟好不容易才建成的木屋感到惋惜。他們擔心樵夫禁不起這突如其來的橫禍,一邊救火一邊相勸,勸他想開點,不要太難過。樵夫隻是平靜地點點頭,沒說什麼。
大火終於滅了,樵夫二話沒說拿了一根棍子,在一片狼藉的灰燼裏仔細地翻找著什麼。他是那麼專注,以至於讓圍觀的鄰居都以為他是在翻找藏在屋裏的什麼珍貴寶物。
過了很久,他終於興奮地叫著:“我找到了!有希望了!有希望了!”
這時,鄰居才發現樵夫手裏拿著一把柴刀,原來他根本不是在找什麼值錢的寶物,而是在找他的這把勞動工具。
有些人不明白他找到一把自己經常用的柴刀有什麼值得驚喜的,就問他:“一把柴刀有什麼希望可言?這也值得你那麼高興?”
隻聽樵夫很自信地說:“這把柴刀可以讓我再建造一棟堅固耐用的房子啊!”
眾人聽了,信服得連連點頭稱讚。
一場無情的大火燒掉了樵夫曾經擁有的一切,他再次變得一無所有。但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樵夫沒有絕望,沒有消極頹廢,沒有在災難麵前一蹶不振,而是勇敢地站立起來直視不幸,從頭再來,以積極勇敢的態度麵對一切。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注定要經曆很多出乎意料的艱難坎坷,但這未必就是壞事情,因為每一次的磨難都是對我們意誌的考驗。有的人意誌脆弱,在困難和打擊麵前表現得膽怯、畏縮、無可奈何,對前途失去應有的信心,悲觀失望到了極點,從此萎靡不振,再也站不起來,甚至還有一些人由於經受不住這樣的打擊,草率地結束自己的生命;但也有一些人麵對災難,並不絕望,表現出了大無畏的從容和淡定,憑著堅定的恒心和毅力,在絕境中不斷地探索,百折不撓地尋找出路,準備迎接更大的挑戰,最終取得輝煌的成果。因為他們知道,一個真正的成功者在前進的路途中,必然會經曆數不清的挫折和磨難。隻有不屈服於困境,不被眼前的絕境嚇倒,勇敢地麵對現實,拿出披荊斬棘的力量去開辟未來,才會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一無所有意味著一個新的起點,是一個自我調整的驛站。
遇到困難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怎樣麵對它:悲觀失望、一蹶不振,消極沉淪必然就會一敗塗地;整裝待發、一鼓作氣,勇往直前必然會取得最後的成功。即使失去了過去全部的所得,我們仍然可以重整旗鼓,從頭再來。
不管遇到怎樣的坎坷,身陷怎樣的困境,遭受到怎樣的災難和打擊,隻要不向命運屈服,不對未來失望,就一定能夠憑著恒心和毅力爬起來,就還有成功的希望!
切記:隻要你不被自己打倒,世界上就沒有什麼可以將你打倒。
承認生活的不公平
人生旅途就像一條高低起伏的曲線,既有春風得意的快樂,又有萬念俱灰的淒苦。生活本來就是不公平的,這是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的事實。
一些人處於生命低穀時,一味地抱怨、苦惱、煩躁不安,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終日感歎生活對自己不公平。其實,一味地抱怨和鬧情緒,隻能徒增痛苦,讓自己墜落得更深、更慘。
生活中有許多不如意:別人是幸運的,而你卻與機會擦肩而過;別人是成功的,而你卻陷入困境;別人一帆風順,你卻屢屢碰壁……於是,你便無休止地感歎生活是如此的刻薄,命運是如此的不公。其實,這樣的感歎隻能說明你對自己沒信心,你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威爾孫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業家,他的成功是靠自己多年的艱苦奮鬥取得的。他從一個普普通通的事務所小職員發展成一位擁有了自己的公司、辦公樓的商業家,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
有一天,威爾孫先生要去會見一個重要的客戶,當他剛走出辦公樓時,就聽見身後傳來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麵的“嗒嗒”聲。威爾孫先生愣了一下,緩緩地轉過身。
後麵的盲人感覺到前麵有人注意自己,就連忙打起精神緊走幾步,上前說道:“尊敬的先生,您能不能讓一個可憐的盲人占用您一點點時間呢?”
威爾孫先生說:“我還有重要的事情要辦,你要說什麼就快說吧。”盲人趕忙在一個包裏摸索出一個打火機,遞過去說:“先生,這是一個上乘的打火機,隻賣一美元,你就買了吧!”威爾孫先生歎口氣,順手從上衣口袋掏出一張鈔票遞給盲人說:“盡管我不需要打火機,但我可以送給需要的人,同時也能幫助你。”
盲人仔細摸了一下那張鈔票,竟然是一百美元!他的手開始顫抖起來,連聲表示感謝:“尊敬的先生,您是我遇見過的最慷慨仁慈的富人啊,我為您祈禱!上帝保佑您!”
威爾孫先生笑了笑,正要走時盲人又拉住他,喋喋不休地說:“尊敬的先生,我真是太不幸了。23 年前布爾頓的一次化工廠爆炸事故讓我雙目失明,現在我想起來還總是心有餘悸呢!”
威爾孫先生為之一震,問道:“你真是在那次事故中失明的嗎?”盲人好像遇見了知音一樣興奮,他連連點頭:“是的,是的,那次爆炸死傷達數百人,當時是頭條新聞,這您肯定是知道的!”盲人想再次利用自己的遭遇博得對方的同情,以爭取更多的施舍:
“先生您看我多可憐啊!風餐露宿,到處流浪,孤苦伶仃一個人,即使死了都沒人知道!”他越說越激動:“您不知道當時的情況,大火像惡魔似地一下子從地獄中冒出來,人們頓時亂作一團,紛紛逃命。當時我好不容易衝到門口,卻被一個大個子推倒在地,他一邊在我身後大喊‘讓我先出去!我還年輕,我不想死!’一邊踩著我的身體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覺,醒來時就成了瞎子,命運對我真不公平啊!”
“你歪曲事實了。”冷冷地說:威爾孫先生聽完後,“我當時也是布爾頓化工廠的工人,是你從我的身上踏過去的!你說的那句話,我將銘記終生!”
盲人一驚,瞪著兩隻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對著威爾孫先生不再說話。突然他一把抓住威爾孫先生,爆發出一陣大笑:“這就是命運的不公平啊!你倒在裏麵,現在出人頭地了;我跑了出去,卻成了一個沒有用的瞎子!
你說這公平嗎?”
威爾孫先生讓那個盲人摸了摸自己手中的一根精致的棕櫚手杖,平靜地說:“我和你一樣,也是一個瞎子。不同的是,你相信命運,而我不信。”
同樣遭遇不幸或災難,有的人隻能做命運的奴隸,以乞討混天度日,把一切都歸咎於命運的不公;有的人卻能接受現實,做把握命運的強者,不氣餒、不屈服,發奮圖強,出人頭地。麵對生活中的不幸遭遇,有的屈服於命運,不抗不爭,還企圖以此博取別人的同情。這樣的人隻能永遠躺在不幸的沼澤中哀鳴,永遠都不會有走出來、站起來的一天。
失敗並不可悲,可悲的是在失敗中萎靡、沉淪。隻有接受現實,承認生活的不公,靠自己的奮鬥消除自卑的陰影,贏得自尊,才能贏得尊重。
生活本身就是不公平的,這個事實雖讓人難以接受,但我們卻不能自欺欺人而不去接受。相反,我們更應該坦蕩地承認並接受這一事實,讓生活激勵我們全力以赴去創造美好的未來,而不是一味地自我傷感、自暴自棄。我們應該去挑戰生活,爭取讓每件事情都完美,讓我們不再為自己的生活感到遺憾。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每個人都有可能遭到不公正對待的時候,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我們大可不必為自己的一點得失而斤斤計較、大喊不公,應該正視現實,承認生活確實是不公平的。
凡事看開一點
人生就是一趟多彩的旅行,沿途中不僅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苦辣酸甜,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良辰美景。我們要經常擦拭自己的心靈,才能不讓它滋生塵埃,才能永遠潔淨透明。如果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灰塵覆蓋著,汩汩的心泉就難免會幹涸,炯炯的目光就難免會黯淡,鮮活的生命就難免會失去生機、喪失鬥誌,我們的人生軌跡還有什麼美好可言?如果我們打開心窗,保持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即使我們身處逆境,也一定能看到窗外的美景。
在一家大醫院的一間小病房裏,住著兩個重病患者。由於房子很小,隻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見外麵的世界。靠窗的那個病人,每天下午都憑借自己的毅力堅持在床上坐一個小時,他竭力向窗外看去,並用沙啞的聲音給另一個終日都得躺在床上的病友描繪外麵的景致。他說從窗口可以看到公園的湖,湖內有相互嬉戲的鴨子,湖邊有正在小憩的美麗的天鵝;一群歡快的孩子更是惹人喜愛,有的在綠草如茵的地方放風箏,有的在父母的陪同下,往湖裏放模型船,他們跑著、唱著,像一群可愛的天使。年輕的戀人有的坐在公園的石椅上相互偎依著,有的卻在樹下攜手散步,似乎還在竊竊私語;在較遠處,是一片盛開的鮮花,人們在旁邊玩球、嬉戲,最後一排樹頂上則是美麗的天空,天空中飛著自由的小鳥。
另一個人傾聽著,享受著每一分鍾。病友聲情並茂地訴說,讓他產生了一種錯覺,好像他目睹了外麵發生的一切似的,病痛在傾聽中減弱。
在一個天氣晴朗的午後,靠窗的那位病友又在給他講著外麵發生的一切,他一邊聽一邊想:“為什麼隻有他可以睡在窗邊,獨享欣賞美景的權利呢?為什麼這樣的機會不屬於我呢?”這個人越想越覺得不是滋味,越想越覺得應該調換位置,一定要享受一下觀看美景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