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要大氣,感謝折磨你的人與事(3 / 3)

直到夜幕降臨,這個人還在思考著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達到目的。他盯著天花板苦思冥想到深夜,也沒有想出更好的借口。這時,他發現靠窗的病友在睡夢中忽然驚醒,拚命地咳嗽,他一直想用手按鈴叫護士進來,但手卻不聽使喚。而這個人隻是冷眼旁觀,如果他按一下自己床頭的按鈴,護士就會趕過來弄清原委進行搶救,但他沒有那樣做,他感到同伴的呼吸漸漸停止了。第二天早上,護士來時,那人已經僵硬,他的屍體被靜靜地抬走了。

過了沒幾天,這人就要求醫護人員把自己調換到靠窗戶的那張床上。他們答應了他,把他搬到那張靠窗的床上,這使他感到很滿意。他想,從此他就要獨攬美景了。人們走後,他吃力地用肘撐起自己,滿懷希望地往窗外望去..不成想,窗外隻有一堵高高的牆。他立刻失望地癱軟在那裏,呼吸急促,大腦一片空白。

幾天之後,這個人在自責和憂鬱中死去。

隻有心存美的意象的人,才能看到窗外的美景。心胸狹隘,被灰塵蒙蔽心靈的人,眼中隻有毫無生機的高牆。生活中的不如意大多緣自和別人進行比較,一味地、盲目地比下去,造成了自身心理的不平衡,而失衡的心理常常會使人處於一種極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憤之中,牢騷滿腹、不思進取,在死胡同裏兜圈子。麵對別人的優勢時,要記著正確權衡自己,學會保持心理平衡。凡事看開一點,窗外的風景才能更美。

學會以幽默解嘲

幽默是一種高雅的談話藝術,是一種婉轉風趣的語言行為,它可以表達不便直言的意思。不失時機地巧妙利用這種藝術,可以產生令人稱奇的完美效果。

美國總統林肯的幽默是眾所周知的。據說有一天,他迫不得已出席一家報社的編輯大會。會上他發言指出,自己作為一個外行人,參加這次會議是很不相稱的。為了說明不願意出席這次會議的理由,他給大家講了一個小故事,說有一次,他在森林中遇到一個騎馬的女士,為了給她讓路就躲在了一邊。可那位女士經過他身邊時停了下來,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的臉看了半天,然後毫不客氣地說:“在沒有看到你之前,我不相信世上竟有這麼醜的人。”對於那位女士的話他表示讚同,但也表達了自己無法改變這副醜相的無奈,沒想到那位女士竟如是說:“既然這樣,你還是可以待在家裏不出來嘛!”

大家都不禁為他的謙遜和幽默啞然失笑。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智者善於運用幽默來處理各種事情,化解矛盾,消除敵對情緒,從而自救於窘迫之境。

裏根總統也是一位幽默大師。有一次,裏根應邀訪問加拿大並在一座城市發表演說。裏根在台上演講興趣正濃時,台下忽然有一群人開始強烈

地發泄反美情緒,不時地打斷他,無端地尖叫,無休止地吹口哨,以表達對美國的強烈不滿。麵帶笑容地對他說:“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在美國時有發生。我想這些人一定是特意從美國趕到貴國來的,可能他們想使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聽到裏根的這些話,讓尷尬的特魯多禁不住笑了。裏根的幽默,給他的加拿大之行塗抹了絢麗的一筆。

幽默有時候還是一把無形的保護傘,使自己在麵對尷尬的場麵時,能免受緊張、不安、煩惱,甚至恐懼的侵害。幽默的語言可以解除困窘的境地,適時營造出融洽、輕鬆的氣氛。

曾為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的楊瀾,有一次在年會上主持節目時就出現了意外,她憑著自己的智慧,利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了當時的尷尬場麵。當時,她正滿麵春風地向舞台上走去,不小心被什麼東西絆了一下,一下子跌倒在地,所有的人都愣住了,甚至有些人已經不知所措,但楊瀾卻滿麵笑容地爬起來,很自然地撣撣禮服,半逗樂半開玩笑地說了句:“本來想給大家表演一下獅子滾繡球,不過,這一跤摔得實在不夠專業。”眾人聽了也都哄然大笑,一個尷尬的場麵就這樣在風趣幽默中輕鬆化解了,同時還為年會增添了一個優美的小插曲。

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都是幽默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在一次奧斯卡的頒獎典禮上,一位剛剛獲獎的女演員準備上台領獎,不知道是因為太興奮、太激動,還是太緊張,她竟然被自己的晚禮服絆住了腳,摔倒在舞台邊上。看到這種情景,全場都驚呆了,因為這是一次全球直播的盛大晚會,以往從沒出現過這種情況。不料這位女演員迅速地站起身,很從容地從主持人手中接過獎杯,真摯而誠懇地發布獲獎感言說:“為了走到今天這個位置,實現我長久以來的夢想,我這一路走得很艱辛,甚至有時跌跌撞撞,不知摔了多少跤..”機智、真誠的話語引來了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使她成為那個晚上最耀眼的明星。

是的,在人生的路途中,每個人都難免跌倒,如果跌倒了,不要感歎什麼,更不要懊惱、後悔、自責。因為所有這些都是無濟於事的,不如迅速而堅強地站立起來去麵對現實,同時別忘了利用你的聰明、智慧,以幽默的方式自我解嘲、自我調侃一番。也許你會因此而獲得更多的鼓勵、欣賞與掌聲,你的“危機”也會因此而消除,你的形象也會因此而完美。

感謝折磨你的人

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對手。在學校裏,總有些人的成績在你之上,或者你稍有懈怠就會被別人超過;身在職場,總有些人比你更出色,或者你為了使自己更出色,必須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事業,卻發現同行業中存在著可以吞並你的公司的公司。

一個人成功的過程,首先應該是一個征服的過程。征服了自己,征服了對手,征服了困難,才會成功。酒遇知己、棋逢對手是千載難逢的樂事。對手倦怠,所以我們慵懶;對手緊逼,所以我們飛翔;對手出色,所以我們拔萃——在競爭的時代,理解“對手”的意義或許比什麼都重要。

任何人都無法讓自己的對手不存在。我們都渴望與對手公平、公正、公開地競爭,然而,這僅僅是我們的渴望。對手為了競爭的勝利,則會采用一切手段,令你防不勝防。但是,真正的勇者,會尊重對手的各種手段,因為他們永遠都比普通人更能接受客觀現實。

真正促使你進步、成功的,激勵你昂首闊步向前的,不單是自己的能力和順境,更多的時候,是被對手激發出的潛能,促使你不斷進步。因為有對手的存在,我們才得以發現自己的不足。讓對手激發我們無盡的潛能,喚醒我們不服輸的鬥誌,從而為自己創造一個可以高飛的平台,讓心靈去感受世界的精彩。

一位動物學家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兩岸的羚羊群進行過研究,發現東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要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鍾快13 米。而兩岸羚羊的屬類都是相同的,飼料來源也一樣。

於是,他在東西兩岸各捉了10 隻羚羊,把它們送往對岸。結果,運到東岸的10 隻羚羊一年後繁殖到了14 隻,運到西岸的10 隻羚羊最終隻剩下了3 隻。

後來,動物學家觀察兩岸的環境才發現,原來,在河東岸的羚羊生活的地區,還生活著一群狼。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在它們附近生活的狼群時刻威脅著它們,使它們不得不加強自己的繁殖能力和奔跑速度;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也正是因為缺少了這麼一群天敵,變得懶惰安逸。

沒有天敵的動物往往最先滅絕,有天敵的動物則會逐步繁衍壯大。大自然中的這一規律在人類社會也同樣存在。對手的力量會讓一個人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創造出驚人的成績,尤其是當你的對手強大到足以威脅你生命的時候。

人的本性是不甘落後的,如果你一生沒有遇到對手,那你的生活則是平淡、毫無意義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對手,就會甘於平庸;如果一個群體沒有對手,就會因為相互的依賴和潛移默化而喪失活力,喪失生機;如果一個行業沒有對手,就會喪失進取的意誌,就會因為安於現狀而逐步走向衰亡。對手是一股督促你奮發向上的力量,有了他,你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從這一點來說,你應該向你的對手說聲“謝謝”。

擁抱對手,自己會擁有更廣闊的天空!但是永遠不要輕視自己的對手。是的,你的對手就在那裏,你要超過他,就要比他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當你站在勝利的旗幟下時,別忘了曾經給你威脅的對手,要向他表示感謝,因為他的存在,你才會有如此輝煌的人生。

把恥辱化做動力

有一種精神上的壓迫是屈辱,它可以像冰水一樣澆滅理想之火,也可以成為一個人發奮成功的動力。它像一根鞭子,鞭策你鼓足勇氣,奮然前行。

韓信小時候家裏一貧如洗,自己又沒有謀生的能力,隻得時常四處漂泊,以乞討為生。一天,他在街上閑逛,被一個富家子弟看見了。這小子看到韓信貧寒的樣子,就徑直來到韓信的麵前,故意挑釁:“雖然你有那麼大的個子,還裝模作樣地在腰上挎著刀劍,但一看就是個沒有多大能耐的熊包!你表麵看似強壯,實際上是外強中幹,虛弱得如同兔子。”這時立刻圍過來好多看熱鬧的人,他更加囂張,當眾侮辱韓信:“如果你的膽子大,就用你的寶劍把我殺了,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

圍觀的人們哈哈大笑,都挑逗地看著韓信,教唆他不要做膽小鬼。韓信知道自己殺了他會惹下禍端,於是就強忍下心中的怒火。他搖搖頭,歎了口氣,俯下身子從他的胯下爬過去。

韓信從來沒有忘記自己受到的淩辱,後來他發奮努力,被劉邦封為大將軍。在攻打趙國的戰鬥中,他隻有幾萬兵力,卻毫不畏懼趙國的20 萬大軍,背水一戰,以少勝多,滅了趙國。由於韓信屢建戰功,被劉邦封為齊王,後又封為楚王。

屈辱這根鞭子既能鞭策你鼓起勇氣,奮然前行,成為義無反顧的動力,也可能打得你鮮血淋漓、體無完膚,從此一蹶不振,這要看你怎樣麵對它。

曾經是個遊手好閑、荒廢學業的紈絝子弟,優裕的生活環境和父母無盡的溺愛使得他放蕩不羈,整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但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使他覺醒了,改變了那種奢靡的生活態度。在他21 歲那年的一次舞會上,一位端莊漂亮的姑娘引起格林尼亞的注意,他立刻走上前去邀請姑娘共舞,沒想到卻被姑娘冷冷地拒絕了。格林尼亞以為自己冒昧,連忙表示歉意,姑娘卻不屑地說:“請離我遠一點兒吧,我最討厭視線被你這樣的花花公子擋住。”這話恰似一把利劍,深深地刺痛了格林尼亞的心。

回家後,他把自己反鎖在屋內,在羞愧和痛苦中回顧自己以往的所作所為,深感歉疚,並下決心改過自新,立誌要做一個對人類有用的人。於是他給家人留下一張寫有“請不要探聽我的下落,允許我努力學習,我相信自己將來會創造出一些成績來”的字條,就悄然離家。

從此,他埋頭苦讀,僅在兩年的時間就補修完一度荒廢的學業,最終考上了法國裏昂大學。他以嚴謹的科學態度發現並糾正了著名化學家巴爾尼教授所研製成果中的疏忽和錯誤,發明了“格氏試劑”,還被裏昂大學破格授以博士學位,成為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實現了他美好的夙願。

擺正心態很重要,麵對責難,不要自暴自棄,而要冷靜麵對,把侮辱變成對自己的激勵,讓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化為前行的動力,更有利於功成名就。

史坦雷是美國大名鼎鼎的銷售大王,他16 歲時,在一家著名的五金公司當小店員,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從不因為每個月極微薄的薪水而影響自己賣力工作,因為他希望能通過自己腳踏實地地工作,換來令自己滿意的成果。他做起事來,總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小心翼翼,力求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同時,他迫切希望能夠獲得經理的賞識,提升他為推銷員,豈

料他的經理對他的印象卻很糟糕。

有一天,他莫名其妙地被經理喚進辦公室,遭到了一頓訓斥。經理說:“你這種人缺乏頭腦,根本不配做生意。”接著又以嘲諷的口吻說:“但你的

臂膀健碩無比,我勸你還是到鋼鐵廠當一名不需要大腦的工人去吧!我

這裏用不著你了。”

史坦雷沒有提出任何異議,但他也拋給了經理一句話,說:“你當然

有權將我辭退,但你沒有權利消磨我的意誌!你說我無用,也自有你的理

由,但這並不減損我絲毫的能力。等著瞧吧,遲早我要開一家公司,規模

比你的大10 倍!”

從此他借著這次受辱的激勵,不懈地努力上進,幾年後,果然有了驚

人的成就。

把屈辱當做鞭策自己的動力,把侮辱當做激勵自己上進的爬梯,把它拋在身後、踩在腳下,義無反顧地向前走、向上爬,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你就會獲得成功。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生命就像一種回聲,你送出什麼它就送回什麼,你播種什麼就收獲什麼,你給予什麼就得到什麼。你想要別人是你的朋友,首先你得是別人的朋友。心要靠心來交換,感情隻有用感情來換取。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關愛別人,就是關愛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給你一個同樣的回報。他人是自己的影子,也就是另一個自己,所以說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做人,就像是在為自己買保險。你平時怎樣待人,將決定你失意時別人怎樣待你,也決定了你在臨危時能峰回路轉,還是一敗塗地。

芸芸眾生的世界,其實就是兩個人的世界。黎巴嫩作家米哈依勒·努埃曼在《你是人》中說:“如果沒有你,便沒有我之為我;如果沒有我,便沒有你之為你;如果沒有我們,便沒有他之為他,更沒有廣闊世界中的任何一個人。”世界就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便是唇齒相依的關係。

在一個茫茫沙漠的兩邊,有兩個村莊。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如果繞過沙漠走,至少需要馬不停蹄地走上二十多天;如果橫穿沙漠,那麼隻需要三天就能抵達。但橫穿沙漠實在太危險了,曾有許多人試圖橫穿沙漠,結果無一生還。

一天,一位智者經過這裏,讓村裏人找來了幾萬株胡楊樹苗,每半裏裁一棵,從這個村莊一直栽到了沙漠那端的村莊。智者告訴大家:“如果這些胡楊有幸成活了,你們便可以沿著胡楊樹來來往往;如果沒有成活,那麼每一個走路的人經過時,要將枯樹苗拔一拔,插一插,以免被流沙給淹沒了。”

果然,這些胡楊苗栽進沙漠後,很快就全部被烈日烤死了,成了路標。沿著路標,這條路大家平平安安地走了幾十年。

有一年夏天,村裏來了一個僧人,他堅持要一個人到對麵的村莊去化緣。大家告訴他說:“你經過沙漠之路的時候,遇到要倒的路標一定要向下再插深些;遇到要被淹沒的路標,一定要將它向上拔一拔。”

僧人點頭答應了,然後就帶了一皮袋的水和一些幹糧上路了。但是,僧人上路後,卻沒有按照村裏人告訴他的那樣,遇到一些就要被塵沙淹沒的路標時,這個僧人想:“反正我就走這一次,淹沒就淹沒吧。”他沒有伸出手去將這些路標向上拔一拔;遇到一些被風暴卷得搖搖欲倒的路標時,這個僧人也沒有伸出手去將這些路標再向下插一插。

但就在僧人走到沙漠深處時,寂靜的沙漠突然飛沙走石,眼看著前麵的路沒法再走,於是,僧人想沿著來路返回去。但是,剛剛來時路上的路標,因為他沒有扶正或深插,有些被淹沒在厚厚的流沙裏了,而有些已經被風暴卷走了。

這個僧人像沒頭的蒼蠅似的東奔西走,卻怎麼也走不出這個大沙漠。在氣息奄奄的那一刻,僧人十分懊悔:如果自己能按照大家吩咐的那樣做,那麼即便沒有了進路,還可以擁有一條平平安安的退路啊!

其實,給別人留路,就是給自己留路。

真誠地去幫助別人,你才會得到快樂和溫暖,當愛的露珠灑向他人時,平凡的人生也就會因此顯得充實且有意義起來,而我們的內心更是充滿了溫馨。隻要每個人都能善待他人,那麼,無論命運之舟將駛向何方,都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孟子曾經說過:“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要想做個幸福快樂成功的人,那就得從善待他人開始。佛界講究善惡輪回,因果報應。

我們善待他人的目的雖然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回報,但是誰也擋不住善待他人後所得到的收益。善待他人,你就能把自己融入人群,獲得友誼、信任、諒解和支持;善待他人,你就能調整失衡的心態,解脫孤獨的靈魂,走出無助的困境;善待他人,你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擁有快樂的感覺,踏入充滿機遇的境界,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這個社會是一個需要合作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更是一種互動的關係。隻要我們去善待別人,善意地幫助別人,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回報。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其實,善待他人、幫助別人也正是在善待自己、幫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