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抓大放小,小事上難得糊塗(1 / 1)

商界流傳著“領導的四重境界”:“一流領導者,隻做人;二流領導者,多做人,少做事;三流領導者,既做人,又做事;四流領導者,先做事,後做人。”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這樣的領導者,他們整天忙忙碌碌,工作十小時、十二小時,放棄了娛樂、休息和學習,甚至連看報、看文件的時間都擠掉了,還是感到時間不夠用。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裏呢?作為一個領導者,當發現自己忙不過來的時候,就應該考慮自己是否已經侵犯了下屬的職權,做了本來應當由下屬去做的事。

所以優秀的領導者懂得抓大放小,在具體工作方麵交給員工去做,自己負責決策等戰略方麵。托馬斯·懷特將軍在談起領導人的工作重心時說:“關於決策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當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但不能陷入細枝末節……許多人無法做出決策,就是因為他們隻見樹木不見森林,把所有的精力都消耗在細節上。為避免陷入細節,領導者一定要下放權力,然後接受任何結果。如果某個部屬犯了錯誤,領導者要為此承擔責任,要支持部屬。”

德國戰爭部長弗雷舍·馮·哈默斯坦依考德曾說:“我把手下的軍官分為四類人:聰明的、勤奮的、懶惰的和愚蠢的。每個軍官都具備這四個特征中的兩個。那些聰明而勤奮的軍官,我讓他們在總參謀部工作。聰明而懶惰的軍官,命中注定適合在高級指揮崗位任職,因為他們適合處理所有的局麵。在某些情況下,愚蠢而懶惰的軍官也有用處,但那些愚蠢而勤奮的軍官必須立即離開部隊。”

優秀的領導者大都是不會把自己忙得焦頭爛額的,甚至會發現有一部分領導者特別悠閑,平時裏似乎特別“懶”。其實這個“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懶,而是指能將大事和小事區別開來的能力,即抓住大事、避免陷入細枝末節。領導人應當掌握這個本領,以便能抓住最重要的事情,次要的事情則交給員工去做。

一位著名企業家在做報告,當聽眾谘詢他最成功的做法時,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隻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未完成的事業”“成功”,台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隻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員工去填滿它。”

抓大放小,難得糊塗,是一種智慧的態度。一個人的能力和才幹畢竟是有限的,領導者不可能把公司所有的職權緊抓不放而事必躬親。所以他們會把部分職權交給員工,與下屬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並充分激勵他們。

領導者必須明白,凡是下屬可以做的事,都應該授權讓他們去做,領導者隻應做領導應幹的事。凡是已經授權給下屬去做的事,領導者就要克製自己,不要再過多插手。

領導者是帶領整個團隊的人,什麼事都親力親為那還講什麼團隊精神呢。領導者把所有的活都攬在自己身上,那麼部下就不會得到成長和鍛煉。但是這也並不是說領導者就應該把所有事情都交給屬下去做,如果一個團隊已經成長起來,部下都能夠獨當一麵,那麼領導者就應該放手,轉而去關注宏觀戰略方麵的問題。如果團隊還未能獨當一麵時,領導者應當努力地尋找辦法,去推動團隊成長,去打造團隊,而不是去做事情。就像是古代皇帝若是有東西掉在地上,就要有太監去撿,不是皇帝懶,而是根本不允許他去撿,因為要維護皇族的威嚴和神聖,來加強臣子的忠誠度。

在企業裏也同樣如此,有些事情作為領導就不能做,必須去親自指揮屬下去做,否則很容易造成忠誠的崩塌。所以,在團隊建立起來之後,我們可以為團隊尋找成長的辦法,促使團隊前進,進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甚至可以鼓勵部下大膽去做,給予他們更多的發揮空間,告訴他們不要怕承擔責任。

領導就是一種興奮劑,職責所在就是讓下屬動起來,讓每一個下屬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特長。在把工作交給下屬處理之後,領導者則可以把大量的時間來思考更深層的問題了,這才是一位團隊領導者真正要做的。領導者要能夠借力使力,隻做人不做事,同時還要讓下屬把事做得漂漂亮亮的,這才是真正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