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該淘汰絕不手軟,流水不腐有活力(1 / 1)

1.領袖應該要多一點霸氣

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說:“在快速成長的企業,領袖應該要多一點霸氣。”的確,領導者就應該具有舍我其誰的霸氣。這種霸氣來自於充分的自信與運籌帷幄的才華,來自於殺伐果斷的嚴明,來自關鍵時刻不近人情的冷酷。領袖的霸氣,更多的是建立在一種力量和智慧之上,是領袖駕馭和征服世界不可缺少的氣度和果決。

在很多人眼裏,向來敢想敢為的台灣企業家郭台銘在商海裏一直給人以獨裁、霸氣等印象,而出現在眾人麵前的時候郭台銘經常以“總裁我”自稱並講話,並對外霸氣地將自己的企業稱之為“紫禁城”。

郭台銘是很多台商眼裏一輩子都無法逾越的高山。他一生雷厲風行,快意恩仇,一個嘹亮的“滾”字隻罵給最看重的下屬,無論什麼場合,嘴裏經常蹦出一連串“總裁我”更是讓無數人體會到什麼是霸氣外露。

鴻海2011年的股東會上,有一些小股東在股東會上當著郭台銘的麵搶著發言。整個會議也因此上演出了一幕小股東幹擾議事的“劇情”,郭台銘當場以雷霆萬鈞之勢大聲說道:“5股的股東我不要,請你閃開。”並下令保安把小股東“請出去”,對此,郭台銘毫不客氣地說“你有5000萬股,我讓你上台講話,拿5股來幹擾議事,你到別家去,我不歡迎你,你賣掉好了,你今天就賣掉。”其充斥著自信的霸道話語一時間震懾全場。

盡管郭台銘的工作作風如此強勢,曾不止一次,郭台銘在股東大會的說過這樣霸氣的話語:“沒有長期發展眼光,不能認同鴻海的投資人,就不要買鴻海股票!”郭台銘的“霸道”魅力十足,重要的是他的這種“霸道”融入進企業的管理當中,上下執行力極為統一。

“霸道”的領導模式首當其衝的表現是嚴格的執行規定。曆史上第一個踐行“霸道”理論的人物就是商鞅。春秋戰國時期商鞅在變法時,太子衝撞了商鞅,“刑不上大夫”,更不敢上太子,就讓太子的兩個老師代過,一個剁掉了一隻腳,一個削掉了鼻子。太子的老師都受到如此的懲罰,其他百姓犯了法該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可想而知。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國力日益強盛,至秦王嬴政繼位後,秦國憑著強大的軍事實力一舉吞並六國,統一天下。

優秀的領袖應當具有雷厲風行甚至略顯霸氣的處事風格以及決斷力。在繁多的信息裏麵準確的挑選出對於自己而言最有價值的東西,經過多方麵的思索與論證之後,應當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最正確選擇,隻有這樣才能使組織不斷地進步與發展。

在企業界中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墨守成規,四平八穩,優柔寡斷,畏首畏尾,不是企業家的氣質。”“霸道”意味著果斷堅決,意味著雷厲風行和說一不二,隻有“霸道”的領袖才能建立起有執行力的團隊。氣場強大的領導者往往能夠在重要場合“鎮”得住,發號施令才有威嚴。

1984年,《財富》雜誌評選“美國十大最強硬的老板”,傑克·韋爾奇列在首位。傑克·韋爾奇在通用電氣公司的前十年,一直被稱為企業界的“魔王”,因為他對員工很嚴厲,甚至達到殘酷的地步。不過後十年他逐漸成為最受推崇的首席執行官,韋爾奇的聲譽更是達到巔峰,原因在於通用電氣公司發生了質的飛躍。傑克·韋爾奇將一個彌漫著官僚主義氣息的公司,打造成一個充滿朝氣、富有生機的企業巨頭。

“霸氣”的領導一般都有非常硬朗的作風,雖然對待下屬比較嚴厲,注重運用諸如“命令”、“控製”等一係列強硬手段,甚至連說話都特別嚴厲,但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扭轉被動落後的局麵,振作下屬的精神和鬥誌,如此一來,業績也會有個很大的改觀。

有許多領導從者內心裏是排斥“霸氣”的,他們想的是如何提高下屬的滿意度,而不是敬業度。於是,他們像嬌慣自己的孩子一樣嬌慣自己的下屬,放鬆管理不說,對下屬的懶惰、錯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久而久之,對個人和團隊績效都會帶來極大的傷害。

霸道的領導者往往會給人強大的進取之心,事實上隻有懶惰的庸才會認為自己的領導“霸道”,對於真正的人才來說,他們隻有在嚴格的領導下才能充分施展才華。正如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談到的:“在每一個成功的組織中。總有那麼一位領導,他並不愛護人,並不幫助人,也並不同人友好相處。他冷酷、不討人喜歡、對人要求很高,但他常常比其他任何人都能培養出更多的人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