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尚明元(3 / 3)

這些就是別人的回答。楊開始意識到,平時沒有功利目的的接觸,其利益非常大,再也不能掉以輕心。尚明元的這種能力,也讓其他的許多競爭對手,望而生畏。

“他像一塊別人吐掉的口香糖,誰粘上了它,再想要把它完全清除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他聯係業務完全是死纏爛打,我們做不到”。甚至有不少抵毀他的人說:“他為了掙錢,你要他幹什麼都可以,哪怕是最不情願和最為難的事,哪怕有失身份,他都會陪你去。”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尚明元的“一定能成功的能力”,確實可以說是一種,跟蹤客戶,與客戶充分溝通的才能。

其實,後來大家在議論他的“口若懸河”的口才時,得出的結論是:這並非他的博學和天份,而是他刻意找到的一些供社交用的談資。在與人交往中,他留意記下了別人的精彩的議論,以備日後,挪用到另一個場合,給人留下了特別有才華的印象。

尚明元在做廣告業務的那幾年中,做成的最大一筆業務,就是某外國品牌的包裝設計業務。該公司的中國市場總監是一個女士,據業內人士說,她隻因看中尚明元有才華,在不了解尚的公司、不知道他是一個廣告界缺少實際經驗新人的情況下,把全國的品牌設計和印製業務都給了他。僅此一項,使其一年就近300萬的進項,讓他在短短的幾年內,登上了成功的第2個台階,成了一個快速致富的千萬富翁。

我們很難說,一個人的成功,是可以或不可以被別人所複製,但是用尚明元對我的話說:“我不管你是在北京,或是回上海,做老本行,還是開進一個全新的行業,隻要你按我的方法去做,我保你成功。你現在沒老婆,又不用管孩子,沒有什麼顧慮。要想辦法,先一門心事把一樣幹成。別老是想著,今天照顧這個,明天關照那個,總有處理不完的,亂七八糟的事。又是回憶往事,又是聯絡感情,完全是浪費大好時光。你把那些亂七八糟的朋友都打發掉。等你以後掙了錢,施舍幾個就可以了,整天跟那些不幹事業,吃皇糧的人在一起,能幹出什麼事業。”

他說的我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朋友,大多數是指窮文人,以及那些還沒有發達發財的朋友。這也反映了,他的素質較低的一麵,以成功與否衡量一切。他非常自負,時常背後用“弱智”這個詞形容他人,不管對方是碩士、博士、作家、作曲家,隻要他仍不夠富有,還未能過上奢侈的生活。

6.成功的商人

一個企業家,在自身從事的行業衰落之後,他往往沒有能力,去開拓一個新的行業,並保證其成功。因為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往往具備,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幾十年積累的專業經驗,轉行就意味著他將喪失這些條件。所以他的一生的大部分光陰,都傾注在了一個專屬的領域。而商人則不同,他更像今天的投資人,他對自己將要進入的某個領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也可能一點都不懂,他是靠自己的眼光進行投資,而不是專業知識。他今天,可能做這個買賣,明天可能做那個生意。隻要感覺有利可圖,他就敢“賭”一把。所以一個成功的商人,比成功的企業家似乎更有魅力。這個魅力是由其搏擊風險的能力決定的。我們說尚明元是一個商人,正是基於他這種不斷轉行的特征,而不是一直在印刷行業,做強做大。他的才能,就表現在,他看好一樁生意,立刻就進入。看到掙錢更多的行業,馬上就轉行。

當年,他在海口與人合作辦印刷廠,掙到了一點家底之後,他便不滿足,三年兩百萬這種現狀。盡管當時,印刷生意仍然賺錢,他仍然毫不猶豫地放棄了,選擇了回湖北,從事廣告行業。因為,這相比印刷生意來說,前景更好。單這一點,是很多老板不能比的。(——又是個常人少見的特點,好)因為人人都知道,轉業的風險太大,要在一個新的行業立穩腳根,並非易事。不是迫不得己,大多數人都不會輕易轉行。而尚明元似乎並沒有介意轉行的風險,他考慮得更多的則是,哪裏才能賺得更多。

湖北漢派精品藝和服裝公司的老總羅聲遠說過一句話,尚明元藝高膽大,是塊做生意的料子。在生意圈裏,羅是難得給別人有這樣的評價。此人,雖然表麵上對人和和氣氣,骨子裏麵透著的卻是,老子天下第一。

印刷廠,讓尚明元成了百萬富翁,廣告公司,讓他成了千萬富翁,餐飲業又讓他成了億萬富翁。尚明元從1998年開始決心再次轉業。前後一年多的時讓,把全國各地轉了個遍,考察各地的市場,讓全國所有的客戶,都知道自己打算轉行,說廣告這個行業,已被做爛了,利太薄、錢難要、業務難談,希望大家支持他一把,將最後的業務了斷,並熱心聽取老板們對他的忠告和建議。最終,將目光盯在了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城市,以合作和收購的方式,開始了進入餐飲業這個全新的行業。由一家店到三家店、五家店,迅速鋪開。

短短的十幾年時間,尚明元從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大學生,幾年一個台階,至2007年就成了億萬富豪。他的成功值得我們深思。

我們讀書、留學、談創業,我們究竟學到了什麼本領?大家在分析尚明元成功的經驗時,驚奇地發現,他從來就沒有一次失手過,每次轉業都成功,每開發一個新項目、每投資一家新酒樓,都帶來了白花花的銀子。說起來就像一個商業天才,讓很多人心理產生了不平衡感。後來,有人告訴大家,尚的上海的兩家酒樓,2005年連續發生了幾起,收銀員攜款失蹤事件,讓其損失近百萬,但這對他隻算得上是一個小小的打擊。

是什麼使尚明元在風險無處不在的商場上,隻賺不賠?

世界頂級投資大師們,雖然買賣比尚明元大得多,財富是尚明元不可比擬,但他們未必就有尚明元這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尚明元進入商場才十幾年,而將來的幾十年,很有可能還是尚明元的黃金時代,那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對於一個成功者而言,百萬是一個台階,千萬是另一個台階,億萬又是一個新台階。很多人經商很早,雖然,儼然是一個中產階級,有自己的別墅,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小車。表麵看起來很風光,其實每年就那麼二三十萬的純收入,這些錢僅夠維持當下的生話消費,一年下來剩不了幾萬塊錢,十多年過後也不會有太大的起色,讓人明顯地感覺到其事業沒有後勁。日後如沒有特別好的財運,這一生難有特別大的變化,還不排除有走下坡的可能。一些老板的財富,幾百萬、近千萬左右,一直沒有成為億萬富翁,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都曾經有過不止一次的失敗的投資。對新的投資項目,都表現出過份的擔憂,而尚明元的投資熱情最旺盛。麵對老板們的詢問,他總是一個勁的說,“哪有什麼絕竅,隻是運氣不錯而己”。

7.成功解密

我們現在一起分析一下,尚明元投資百分之百成功的原因:

(1)賺錢沒有人為的地域限製。尚明元的老鄉,範道監經營餐飲業20餘年,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來北京發展的想法,如今仍然老家開店。原因是,夫人不願意冒險闖北京,老家的生意雖然不紅火,但也過得去。而範本人,未能堅持來北京發展的主張,錯過了當年拆遷酒店時,兩百萬現款在手的,另起爐灶的機會。雖然至今仍有來的想法。但現有的店麵,無法以合理的價格轉出去,店轉不出去,開新店既無人手,也沒資金。如果說,十多年前範在餐飲這個行業,比尚明元更具優勢,而今天就不能相提並論,尚明元為了投資新項目。跑遍了全國的大中城市。放棄了最初的去廣州、深圳發展的想法,認定北京、上海、市麵上現金流更大,人們更殷實,富人更多,前景更好的條件,決定優先在這兩個地方發展。尤其是北京,每天有幾百萬的流動人口,來自全國各地,世界各地,腰包更鼓,而餐飲業,明顯落後南方城市。以湖北省武漢市為例,一個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綜合實力排在三十幾位的時候,曾創下了餐飲業,一年幾百個億的市場,居然連繼幾年位列全國第一。可以想像得到,北京這個,人口過千萬的國際大都市,市場有多大的潛力可挖。可見尚明元找財路積極主動,沒有地域觀念,正如他現在,又有了去國外發展的念頭。

(2)不恥下問。對餐飲感興趣時,不管在哪裏,吃到好吃的菜,總是要問,這道菜是怎樣製作的,就像當年,在海口漂泊的日子一樣。尚明元身為老板,為了投資,親自將自己的寶馬,開到了北京,整天在街上轉。看哪家酒店人多,就進哪個店,裏裏外外,人來人往,看了個仔細。還會問店裏的熟客,來這家酒店,應該吃什麼菜,說自己從不相信,酒店裏推薦的菜,那很有可能是最貴的菜,可不一定是,最受歡迎的菜。

(3)就是從不迷信別人的做法。尚明元的酒店,在北京東直門內、西直門外、朝陽區、海澱區、四處都有,可並沒搞什麼餐飲鏈鎖,或什麼顧問加盟,而是各有各的特色。就像他的老鄉範道監在老家搞創新,給酒店起了個名字,叫水滸之春,賣的是農家菜、土雞,店裏掛的是紅燈籠,店內裝飾得,像梁山的聚義廳,菜碟上介紹的,每道菜的由來和講究。尚明元給自己的各個酒店,也都搞了各種CI形象包裝,或講奇聞,或講民俗,或講故事。吸引不同口味,不同興趣的顧客。除了個別特高檔的酒店,他的店,根本看不到什麼,禮賓小姐,或衣著鮮豔的,漂亮服務員。用他的話說,北京人買雜醬麵,都是男孩做跑堂的,生意一樣紅火,難道我非要靠,小女孩的臉蛋招睞顧客。開酒。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有,一二個留得住常客的菜,讓他們吃了還想吃,還介紹親朋好友過來吃。貴一點,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小酒店,可以講實惠,高檔的酒店如何講實惠?怕貴別進門,進門就不會怕貴。尚明元的生意是好是壞,你隻需去東直門內看一看,那兩個名字相同,每天晚上十一、二點都還有俊男靚女,等候叫牌的燒烤店便可知曉。我不想說他的店名,我不願因接了別人幾萬元的小費,成了替他做宣傳的槍手。如想考察他開酒店的門道,很簡單。據我觀察,東直門內那條街上,生意火爆的酒店,不足四家,買燒烤的生意火爆的,就是他的店。懂行的都清楚,燒烤的利潤,比普通酒菜高得多,而隻賣在酒吧出售的外國酒水,也是其掙錢的原因。

8.一則小故事

怎樣找到讓客人吃了還要回頭的菜。這裏有一則小故事,一對農村夫婦,去四川打工,二年後,回到老家開了一間小飯館,主打菜,就一個煲鴨子。二年,就在城裏買了房子,接來了父母和孩子。尚明元聽說後,開著寶馬,去了那個菜市場旁邊的小店,接連吃了二天,他發現,這個煲鴨子的味道確實很好,而且價格不貴。問老板,一隻鴨子,能賺多少。老板說很少,但每天能買90隻鴨子,而顧客來這裏,不會光吃鴨子,還會要幾盤涼菜,涼菜的利潤自然很可觀。老板並且說,如果你不是開寶馬的車,天天來吃,我自然也不會告訴你這些,相信你這種人,不會看得起,我們這種小生意。這個可愛的小老板,居然一五一十,把這煲鴨子怎麼做,告訴了他。這是尚明元本人講的故事,其內情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個可以肯定,他的酒店裏的每一道菜,都是他教廚師做的,而不是廚師會做什麼菜,他的酒店就賣什麼菜。

我想大凡開酒樓的老板,都不會有他這份情趣,花那麼多的時間精力,做這些“份外”的事。他時常帶自己的廚師,去某某店,點某某菜。

聽說我打算寫一本書時。他挖苦我說,你若想掙稿費,根本用不著爬格子,讓我的廚師告訴你,那些菜是怎麼做的,保管有人願掏10萬元買你的一本,而且不會就隻一、二個人。相信需要這本書的人,一定比你辛辛苦苦爬格子,寫出的書的讀者,還要多。我可以給你下一個斷言,所有看成功學的人,都是不能成功的人,能成功的人,根本用不著看成功學的書。

我們前麵說過,尚明元的成功屬於“全力專營快速致富成功學”。

所謂“全力專營”就是一門心意都在做事上,都為做事服務,在業事麵前,其他都可以忽略。

一個老板是台灣人,在北京做生意,夫妻倆因為不習慣北京的生活,經常鬧矛盾影響經營,於是,男的準備把公司轉給別人。尚明元作為他的朋友,告勸他說:你不應該把公司轉給別人,該轉的應該是夫人,這樣麻煩的夫人,不如“轉給”別人算了。夫人雖然很漂亮,可漂亮的女人世上很多,你可以重新找一個,可是你的事業,是你的衣食父母,你一輩子都不能離開它。還有你的父母、女兒都要靠你賺錢,你怎能為了一個女人,放棄你的事業呢?這個台灣人,聽了他的高論非常吃驚,原以為大陸人思想非常保守。沒想到尚先生思想這麼前衛。尚的言論,很多人都不能荀同,也正如他的做法一般人不會那樣做。但有一點讓他說中了,那位台商一年後,因為事業的原故,還是回到了北京。他見到尚明元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聽信了你的話,還是把夫人‘轉’出去,回到自己的老本行來”。

所謂“全力”,是指在很多方麵要“放棄”。隻有事業牢牢“抓住”不放。而“專營”就是尚明元的,不遺餘力地去,專研每一道菜,而不是相信廚師的手藝,依賴廚師的手藝賺錢。賺錢的事,不能依賴任何人,要靠自己。這就是他,投資百分之百成功的秘密。

當別人請教他,在北京如何開一家賺錢的酒店,他的回答非常簡單。隻要門前有足夠的泊車的位置,就不用擔心沒有顧客,因為,到了吃飯的時間,幾乎所有的酒店門前,都沒有停車的位置,他們隻能去你的酒店。我們從他的這句話裏,可以看到,尚明元觀察事物,善於抓住要害的這種能力,他道出了,北京餐飲業的繁榮與有待突破的地方。

這裏特地聲明一下,尚明元再富我們也是朋友,不存在為二鬥米折腰當吹鼓手的問題,我不會吹噓他,倒是有些地方擔心會醜化他。本文不少一起混過的知情老友都曾過目,對本書提到的所有人所有事,都能基本認可。對身邊的這麼一個發富的朋友我太了解了,希望這樣直白的講述和剖析,能為讀者提供借鑒的素材。能者見能,智者見智,願您早日獲取成功,成就億萬富豪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