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曾加(1 / 3)

1.瘋狂奮鬥成功學

沒有搞不好的人際關係。任何一個人的成功,實際上都是,找到一條通往財富的道路。這條路,可以是陽關大道,也有可能是羊腸小道,毫無疑問都是一條成功之路。隻要我們能完整地,記錄下他們,成功發跡的全過程,我想我們應該能夠,找到他們,之所以成功的真實原因,必然因素。或許有些人的成功,有一些,不可能重複的偶然因素,但是這也不能否認,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優勢素質,和一定的才能。因為機遇對有能力的才是機遇,對缺乏素質的人來說,機遇永遠是別人的。一個沒資格參加奧運會的選手,就不可能在奧運比賽中遇到奪冠的機會。如果說,成功者是競爭中的贏家,那麼,當你還沒有成功時,最需要考慮的應該是,是否具備了參予競爭的實力,如何才能擁有競爭的實力。否則,你完全用不著考慮,機遇與成功的問題,一心一意去買彩票吧,好歹還算是有一丁點希望。尚明元是一個億萬富豪,說實話,我並不認為,他有過什麼特別的機遇。他在海南撿破爛的日子,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有多麼年輕的人,淪落到過這種地步。而認識一個港商,這並不是什麼好運氣,而是他,找到了一個好的投資項目,這個投資項目,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以至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都被打動了,而且相信了他的投資計劃。在當今這個社會,有錢的人非常多,央視的創業大賽,節目非常紅火,貴賓席上,從不缺投資人,缺的隻有能賺錢的項目。所以,我們認定,尚明元的成功,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實力。那麼,我們現在要介紹的,瘋狂奮鬥成功學的曾加,又有著怎樣的能力呢?他最突出且常自誇的才能,就是沒有搞不好的人際關係。善於處理人際關係,這應該是一個有素養的人最起碼的能力,而在曾加這裏,就把這一點,發揮成了創業的能力。那麼,它在曾加的成功之路上起了多大作用呢?讀了本文,各人自有評判。我們最終可能也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一種才能。

尚明元與人做生意,是能“粘”上別人,讓客戶甩不掉,非得與其合作。而曾加,沒有搞不好的人際關係,兩者有相似之處,但決不相同。他們倆人“發力”的環節不同,曾僅僅是,善於融恰彼此的關係,為深一步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不等於搞掂了業務。而尚明元是“三軍中取上將首極”,交際不繞彎,就是為了生意。倆者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一個是“比賽第一,友誼第二”。應該說“比賽第一”比“友誼第一”更容易出成績。尚是億萬富翁,曾是千萬富翁。倆人都是白手起家,沒有社會背景,沒有當官發財的爹媽,應該是能力決定了他們之間的區別。今年已四十的曾加,從未向別人自吹過有什麼本領,唯一覺得比較自信的,就是善於人際關係,而且,善於攀關係、找關係,這一點尚明元都自愧不如。曾加認為,認識人拉上關係很容易,但想把事情辦成,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尚明元相反,認為認識人、攀上關係很難,辦事情很簡單,無論多麼難辦的事,“三個回合”搞掂。這個現象說明,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或從理論上講,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缺陷的,人人都有努力的餘地。如果,你既有尚明元搞定業力的才能,又有曾加結識新人、攀上關係的才能,那天下還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你?千萬,億萬皆手到擒來。這就是,人的思維能力的發展,都是偏向發展的,隻能保持一方的優勢。就好像一個人,既然站在美女的左邊,他就不可能,同時又站在美女的右邊,總是一麵明,一麵暗。能清楚地、比較客觀地看待自己的人很少,但大多數都能比較客觀公允地認識別人。也就是說,我們在日常交往中,絕大多數的衝突,是因為自己不能正確評判自己造成的,而不應該是,別人的誤解造成的。你如果這樣看問題,你一定能成為溝能高手,人際交往的大贏家。近年來,我看了幾本“弱智”(借尚的話)的作家,寫的一些關於社交,人際溝通,怎樣辦事的書。那水平真是不敢恭維。離古人留的童蒙讀物的認識水平,還有相當的距離,既無知識,又不能實際派上用場,完全是浪費青年後生的時間。一個人的所謂能力,就是基於認識水平之上的行為,如果連起碼的認識都沒有,努力就是一些盲動,就是撞大運。怎樣才算正確認識自己,我們舉曾加的例子。他認為自己,交際能力比較強,但決不敢說,自是己處理人際關係的頂尖高手。他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能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現在市麵上的大多數字帖,都不如他。他曾一度有出鋼筆字帖的想法,後來,他自己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二十年前,央視推出了一個寵中華,包括後來成名的,幾個鋼筆書法高手,已經是名利雙收。他曾加既使努力推出一本字帖,能撈一個虛名還有可能,想賺實利,是沒有半點希望。然而,他從來不吹自己的鋼筆書法一流,而且,他能很公道地說,別人的鋼筆書法,確實不是一日的功夫。我一口氣寫三千個字,前麵的一千個字,和他們的字放在一起,可以魚目混珠,中間的一千個字,有點勉強,後麵的一千個字,差距就看出來了。要把字寫好,最少還需努力兩年。

當然,為了賺錢,他曾加是不可能去潛心練字的。時間就是財富,他不可能讓自己的時間浪費在虛名上。作為尚明元校友的他,還在讀書時,就聽說尚明元的發財故事。還未畢業,就急不可待地與同學在校外辦起了一個“皮包”公司,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2.醬菜的故事

曾加如此急於創業辦公司,是因為他自認為比一般的同學更具有經商頭腦。論學習,他總是二流水平,好不了,也下不去;論做生意,他從小耳濡目染。因為他的父母,就是靠在嶽陽做醬菜生意,把他兄弟姐妹拉扯大的,雖然未能發財,但出不缺少什麼。在他們鎮上,曾家是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受家庭影響,曾加從小就有一點經濟頭腦,還在讀小學時,經常幫家裏守醬菜攤的曾加,就為自己找到了生財之道。那就是,在幫家裏製作醬菜時,自己也用罐頭瓶,醃製幾瓶。然後一瓶瓶帶到學校,以二分錢一片,賣給同學。用他的話說,生意非常好,所以,整個小學期間,他的日子過得非常開心,手頭非常寬裕,從不伸手向父母討零花錢。讀中學時,就幫父母對外推銷醬菜,生意做成了有提成,寒署假期,可以一直把醬菜,推銷到周邊縣市。他們當地,會做醬菜的人家很多,隻因為他能幹,所以,他們家的生意最好,他對醬菜有很深的感情。

當然,讀大學時,他再也不能推銷醬菜了,但那種又辣又酸,又特別爽口的醬菜,非常受同學們的歡迎。他每次回老家,都要帶幾大瓶醬菜去學校,不是為了買二分錢,而是為了和同學搞好關係。父母去探望他,他也不忘吩咐,多帶一點醬菜。正是這醬菜社交,使他在學校,非常受同學們的歡迎。在大學期間,他的眼界開闊了,於是有了做大生意,大買賣的想法。因為他善於交際,很快在學校找到了知音,兩人合夥開了一家農業科技公司。由同學利用父母的關係,掛靠在湖北省農科院,打出了,湖北省瑞康農業科技發展公司的招牌,並且由做農科教授的同學父親做技術支撐。其間嚐試了二個由農林專家研究的科研成果的推廣,要麼就是推廣不開,要麼就是無利可圖。這些業務,占了他們倆人的很多時間,還請了幾個同學來幫助。很多同學都認為,身為瑞康老總的曾加,已經成功了,其實是賠光了他們揍起來的那麼一點資本,給專家們的承諾,也無法兌現。使倆人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現實的艱難,使他們意識到,失敗的結局已經注定。而曾加並不甘心創業的失敗,他鼓勵自己的合夥人,不要灰心,要堅持下去。他決定改變經營方向,不再做新的農科項目的推廣,而是去做買空賣空的煤炭、鋼材這類生意。這個決策,就像一劑強心針,讓倆人又興奮起來。很快他們就盼來了一長串的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那種體驗令人終生不忘,一會兒,感覺馬上要進天堂,一會又感到,希望又變成泡影。就在這種緊張、亢奮、失望中,再一次看到,成功就在眼前,足以讓他們在令人窒息,在抑製不住的興奮中,煎熬了又一個月。

每一個人都需要成功的體驗,否則,就很難說是完整的人生。成功是人生的原動力,又是人生的加油站。人們總是習慣仰望那些偉人,把他們的成就看成高不可攀,而實際上,他們都是由一個個小小的成功積累起來的。沒有見過珠穆朗瑪峰的人,隻會記住,遙遠的海撥8848米這個數字。而走到山腳下的人,則看到最多隻有幾公裏。因為,他們在走到山下時,已經跨過了千步萬步。每向前走一步,目標的高度就相對降一點,一直到最終,將目標踩在腳下。從來就沒有,為了征服目標向前邁步的人,永遠承受巨大的壓力。一直在向目標前進的人,時常體驗的是征服的快樂。有一個流痞“詩人”在網上說,成功,使男人欲望特別強烈。特別快樂,失敗挫折男人陽剛。如果一個人,在失敗中還有使不完的力的話,那不是因為他是男人,而是因為他是動物。追求成功對男人而言,不完全是占有財富,而是一種挑戰生活的體驗。

3.天價大單——柴油

讓曾加與他的合夥人幾乎要瘋了的,是一個東北人。有一次,曾加在去湖北科技大廈了解某公司能將海水變成汽油的科技推介會上,認識了這個東北人。這個海水變汽油,洋人發明的神話科技,現在大家都知道是騙人的偽科技。然而,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著實在中國火了一把,讓不少江湖騙子,一夜暴富。那天,他們一邊聽主講人介紹這個改變世界的科技,一邊討論其巨大的市場前景。無意中,這個東北人講到:他的一個朋友,是東北某油品總公司的業務員,現在就急需10萬噸柴油,跑遍了華北五省,也沒找到貨源,燃油確實緊俏。曾加聽後,說自己是湖南人,離湖南長煉不遠,那是個特大型煉油廠。他回去後,幫忙打聽一下。並留下了對方的聯係方式。曾回公司後,又將這條信息,告訴了坐陣公司的合夥人。合夥人立刻想起來,前二天就有一個自稱手裏有萬噸柴油的捐客。當即打對方的傳呼,三分鍾不到,就回了電話,問及柴油一事,確有其事。又趕緊催促對方,馬上落實數量和價格。對方回答,明天給他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