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文濤口敘)(2 / 2)

亦若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鑒於他的實際困難,會長不忍他長期喝粥吃鹹菜,開始發一定數額的生活費。以後,又開始發生活補助,慢慢地解決了他的生存問題。人們總以為文人很窮,或者很清高,不會弄錢。其實這是錯誤,文人有許多人們想像不到的財路。比方說以協會的名義,或與某刊物合作的名義,搞一個大獎賽,或設一個什麼青年文庫,發一個證書,等等,足以使這些人腰纏萬貫。當政府明確規定,這類活動不準收費後,一個大獎賽的組織者,僅憑郵票一項收入,就掙了二十萬。因為他規定,如參賽者,要求組委會回函,要支付郵資。如此一句話,就讓無數文學愛好者,成倍地在參賽作品中夾帶郵資和現金。這種事,如果你不親眼目睹,令人難以相信,文學發燒發的熱情難以估量。

亦若在協會幹了5年之後,雖然有了一點名氣,在生活上仍然不富裕。而此時,生財有道的會長,作為對亦若多年努力的獎勵,把一條已快走到頭的財路讓給了他,告訴他如何去美術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訂購掛曆,又如何將這些掛曆推銷給各縣市文化館,讓他在經濟上站穩了腳根。在1993年全國掛曆市場泛爛成災之後,亦若已在全國文化界、教育界,已積累了濃厚的人脈。他為人謙虛,吃苦耐苦,為許多著名的作家、文聯與作協的領導,鞍前馬後地跑腿辦事。從不以名人自居,始終將自己定位在收發員這個位置上。在文學愛好者協會拆編停止活動後,他在作協仍然幫著大夥跑腿辦事,他的這種態度,在文人相輕,互不買賬的文化人圈子裏,是最閃光的地方。

1994年,亦若為了謀生,放棄了掛曆生意,改作教輔,傾其所有一博。而省作協的領導,許多文化名人,在這個關鍵時刻,都熱心地幫他介紹主管教育口的老朋友老同事,老關係,給他介紹一流的教輔編輯團隊。他的教輔書,因編撰水平高,作者名氣大,又有了強大的推薦隊伍和教育資源,一把火了起來。據說,每年都有幾千萬的進項。

他本人在賺了錢後,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學創作中,熱情支持讚助文學活動,文學筆會廣交朋友,最終登上了魯迅文學獎領獎台,名利雙收,是不可多見的,最值得肯定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