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裏躍進大別山(2 / 2)

克服障礙,使部隊迅速進到大別山去,是急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劉鄧首長果斷決定采取3路前進的隊勢,固然已為我們創造了加快進軍速度的前提,但我們靠兩條腿行動,是比不上敵人的車輪子的。因此,做好戰備和組織好行軍,就更顯得重要了。

陳錫聯反複琢磨,既要前進快,又要保持部隊的體力,為此,他采取了各旅交替前進的辦法。首先以七旅為先遣隊,掩護縱隊通過隴海路,搶占新黃河(即沙河)渡口,架設浮橋,保障主力通過沙河。爾後由九旅擔任先遣任務,過沙河迅速前進,搶占淮河渡口,攻占固始。八旅即向皖西展開,要求各級幹部深入下去,邊前進,邊動員,邊整補,開展思想、體力互助,切實做好鞏固部隊的工作。經過動員,各部隊都搶著在千裏躍進中立戰功。

8月7日,陳錫聯率領第三縱隊與兄弟縱隊一起,開始了千裏躍進的壯舉。

黃昏時部隊出發,連續4個夜行軍,跳出了敵重兵集團合圍圈。先遣部隊七旅二十一團於11日夜攻占隴海路上馬牧集車站,殲守敵一部並對東西鐵路進行破壞,炸毀了橋梁,三縱主力於12日勝利越過隴海路。同時野戰軍各縱隊也跨過隴海路,向敵人遼闊空虛的戰略縱深疾進。

這一突然的戰略行動,將敵人主力甩在隴海路北,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在魯西南合擊我軍的計劃。

開始,敵人判斷我軍要北渡黃河,結果合圍撲空,繼而又誤認為我是在大軍壓境情況下“北渡不成而南竄”。因此,僅令駐蚌埠的四十六師一部西進太和,結合地方團隊在沙河布防,堵截我軍,以主力羅廣文兵團、張淦兵團等部共12個旅分路尾我南進,並以4個旅在平漢路側擊,妄圖把我軍一舉殲滅在黃泛區。可是我軍已先敵兩天,進入黃泛區,把敵人遠遠拋在後邊。

8月14日,劉鄧首長指示:“乘敵分散,對我企圖尚未判明之前,乘隙以3日急行軍向太和、阜陽、界首之線前進,搶渡新黃河(即沙河)。”據此,陳錫聯命令三縱的先遣隊七旅直趨沙河。縱隊主力過渦河後,即進入黃泛區。

早在1938年6月,為阻攔日軍進攻,蔣介石以水代兵,在河南中牟縣花園口破壞河堤,使黃河決口,黃水所過,泛濫成災,招致數百萬人民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奪去了30萬百姓的生命。1947年為防禦我軍的進攻,又引黃河水歸故道,就造成了當時的黃泛區。它寬30至40裏,遍地積水淤泥,沒有道路,沒有人煙,行軍、食宿均很困難。三縱指戰員以驚人的毅力戰勝重重困難,經過4天艱苦行軍順利通過了黃泛區。

8月17日,七旅十九團進至太和,與已占領太和城之敵四十六師先頭部隊(約1個團)展開激烈戰鬥,該團二營襲占沙河渡口——舊縣集,並在舊縣集渡口搭好了浮橋。18日三縱主力通過沙河。19日,尾追三縱之敵三五八師與我軍三縱八旅後衛部隊接觸,遭我軍阻擊,未敢冒進。

我軍渡沙河後,蔣介石才大夢方醒,察覺到我軍並非“南竄”,而是矛頭直指大別山。於是急忙調動部隊,沿平漢路南下堵擊。我為搶占淮河渡口,8月21日,陳錫聯迅速命令九旅作為先遣隊先行出發,搶占三河尖渡口,同時命令縱隊教導團和補充團搶占洪河口、祝皋集渡口,以保障主力通過。

8月22日,敵四十六師搶占了三河尖下遊40裏之南照集渡口並向三河尖運動。陳錫聯又命令二十五團輕裝疾進,於23日夜搶占了三河尖渡口。與此同時,教導團、補充團亦搶占了祝皋集渡口。他們架好了浮橋,保障三縱主力於8月25日全部順利渡過淮河。

此時,陳賡、謝富治兵團也於8月23日夜在平陸、濟源間順利渡過了黃河,這極大地鼓舞了三縱的勝利信心。為保障縱隊主力順利向南挺進,陳錫聯命令九旅二十六團渡淮後立即出動,於8月26日拂曉,占領了固始縣城。

至此,陳錫聯率領三縱全體官兵經過20天的連續急行軍,戰勝了敵人追堵,克服了重重的天然障礙,勝利地進入大別山,完成了千裏躍進的戰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