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抗日戰爭史上,車橋戰役是1944年以前,我軍在一次戰役中生俘日軍最多的一次。車橋之戰是華中敵後戰場轉入反攻的標誌,抗戰的最後勝利已經在望了。粟裕說:“儒將葉飛,這次車橋戰役立了第一功。”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一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連續失利,遭到中國敵後各戰場軍民沉重打擊。老百姓的口號非常明確:今年打敗希特勒,明年打敗小日本。在此形勢下,蘇中區黨委在東台縣三倉河鎮召開常委擴大會議,會議決定發起車橋戰役,並指定葉飛負責指揮這一戰役。
車橋,是淮安城東南20餘裏的大鎮,位於淮安城、涇河鎮、曹甸鎮之間,是日偽控製淮安東南寶應地區的重要據點之一。敵偽軍在車橋和涇河、曹甸、涇口一線構築了據點,分割了蘇中一、二分區。但是敵偽據點之間的空隙較大,這裏是日軍華中派遣軍駐揚州第六十四師團與駐徐州第六十五師團的接合部,兩部之間配合較差,便於我軍插入其接合部,以打開蘇中根據地的局麵。
經過反複權衡,葉飛分析認為,應當先集中兵力打車橋,主要是因為:第一,車橋是該地區敵軍指揮中心,拿下車橋則涇口、曹甸孤立,便於我軍爾後進攻,擴張戰果;第二,車橋處於敵中心地區,又有日軍駐守,敵人以為比較安全,估計不到我會繞過外圍打車橋,便於我軍采取掏心戰術,突然進攻,出奇製勝;第三,車橋周圍地形比涇口利於攻擊部隊的接近;第四,車橋敵軍雖然來援方向較多,但距敵兩個師團部駐地徐州和揚州都較遠,一時得不到大部隊增援。而且敵軍主要增援的方向——距車橋12華裏的蘆家灘一線,有良好的設伏陣地,便於我軍伏擊來援之敵。
但是,拿下車橋的確是一場硬仗。敵偽軍在車橋壘高溝深,設防十分嚴密。四周築有大土圍子,外壕裏麵還有許多土圍子,沿大小土圍僅碉堡就設有53座,還有許多暗堡封鎖地麵。裏麵駐有日軍80餘名,偽軍600餘名。很明顯,敵人以深溝高壘拚死對抗,我軍必須發揚高度的進攻精神,實行攻堅。我們還要準備打援。敵人控製點線,交通便利,增援容易,如果沒有力量消滅援敵,也就無法拔除據點。隻要援敵離開據點,就便於我軍在運動中殲滅他們。
因此,葉飛把參戰部隊分為3個縱隊,確定攻堅、打援同時並舉而以打援為主,以一個縱隊擔任攻堅,兩個縱隊擔任打援。
戰役發起前,葉飛將一團、七團、五十二團等集結於涇口、曹甸一線以東的蔣營地區,師指揮所位於收成鎮。在戰前動員會上,葉飛說:“車橋重鎮,深溝高壘,防守嚴密,這是一場硬仗。但我們必須看到,敵人所占據點之間,空隙較大,又是日軍兩個師團的接合部,配合較差,協同不佳,這對我軍進攻相當有利。我軍正可契入其結合部,對車橋、涇口之敵發起強大攻勢,然後向曹甸發展。”
接著,葉飛又對各部隊的具體分工、作戰要求、時間地點,均做了詳細布置,他強調指出,這次作戰共分3個縱隊,其中兩個縱隊作為打援和機動,1個縱隊攻城。但是,這樣部署並不是“打援為主”,戰役目的很明確,就是攻取車橋,解放這片土地。
1944年3月4日午夜,月明星稀,車橋高聳的圍牆、林立的碉堡,清晰可見。葉飛一聲令下,各部隊準時發起攻擊。突擊隊泅渡深溝,神不知鬼不覺地登上雲梯、跨上了城牆,立即發動偷襲。瞬時間,四麵八方爆炸聲驟起,此起彼伏,綿綿不斷。到處濃煙滾滾,遍地火光熊熊,日偽軍頃刻大亂,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午夜2時許,攻擊車橋的七團傳來捷報。一、二營分兩路向土圍實行襲擊,突擊隊員泅過外壕,同時架起數十架雲梯,登上圍牆,隨後戰士們潮湧般地過了深壕。三道流星竄上夜空,北麵的一、三連首先突破圍牆。
占領碉堡的偽軍負隅頑抗。被譽為“飛將軍”的六連戰士陳福田,腰上別滿手榴彈,背上梯子,冒著彈雨,飛身爬上碉堡頂蓋,掄起十字鎬挖開窟窿,將一連串的手榴彈塞進了碉堡,頑抗的敵人被消滅了。接著三連乘勝繼續攻擊偽別動大隊,占領了澗河以北的街道房屋,監視小圩內的敵人。
一連向圍牆上的兩個碉堡發起進攻時,戰士蔡心田發揮“百步穿楊”神技,飛步竄近碉堡,一枚手榴彈淩空而起,準確地從敵槍眼裏投進了碉堡,突擊組衝了上去,全殲駐守偽軍。接著,他們又向偽軍補充大隊部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