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通貨膨脹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中國的通脹現實
經濟學家對通脹的解說,隻有學者和經濟領域人士才會關心,大眾理解這些枯燥的闡述是很困難的。大眾對通脹的判斷,並不來源於CPI,他們不知道什麼是CPI,也不會去關心CPI,他們關心和看到的是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入托上學等日常消費商品價格的變化。這些商品的價格是真實的,購買這些商品他們要付錢,沒有人去做假。
如果一個百姓不滿足於從自己家庭曆年的賬本上觀察通貨膨脹的情況,那麼他也可以選擇幾十種、上百種衣食住行和學習、教育、玩樂的商品,每月記錄它們的價格變化和波動幅度,建立自己家庭的日常消費商品價格指數。做這樣的事不需要讀過大學,一個數學成績不錯的高中生就可以完成。這樣得出的結果從史學角度講,比官方的CPI更有意義。
宏觀的金融數據也反映出通脹的現實。2012年中國的M2餘額達到97.4萬億元,居世界第一,這個數字接近全球貨幣供應量的1/4,是美國的1.5倍[ 中國的貨幣供應量高於美國,中國的社會財富不如美國多,商品總量和商品交易額也遠比不上美國。2012年中國的GDP是8.35萬億美元,美國是15.68萬億美元;2011年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為2.8萬億美元,美國是4.69萬億美元。],比整個歐元區的貨幣供應量還多出20多萬億元。中國M2的增長進入21世紀以後非常快,2000年的時候餘額大約為13萬億元,2008年還不到50萬億元。[ 《數據顯示我國貨幣超發嚴重 新增貨幣占全球近半》,21世紀網,2013年1月29日。]M2在金融業被稱為“廣義貨幣供應量”,M2通常是指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儲蓄存款和政府債券這四種貨幣形式之和。它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
中國的市場貨幣供應量還可以從現金流通量上看出來:2005年年末市場現金流通量是2.4萬億元,到2012年年末市場現金流通量已達5.5萬億元,7年時間市場貨幣流通量增長128%。[ 2011年1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表副行長馬德倫先生文章《貨幣發行和反假貨幣工作方麵的成就》。文章說,與每年將近20%速度增長的現金需求相比,人民幣生產能力的增長相對緩慢。人民幣生產能力的增長與現金需求的增長不能同步。中國目前擁有印製行業工人3萬多人,印鈔企業6家、造幣企業3家,鈔票紙生產企業2家,油墨、製版、特種防偽安全線企業各1家,這樣大的規模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影響現金的因素有經濟的、金融的,有政策層麵的、管理層麵的等,中國央行並不能完全掌控。]觀察中國M2的增長速度,並且與GDP的增長速度對比,那也是非常高的:2011年的GDP是1978年的130倍,而2011年的M2是1978年的991倍。[ 1978年,中國的GDP是3645.2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是859.45億元;2011年,中國的GDP是47.31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是85.16萬億元。2011年的GDP是1978年的130倍,而2011年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則是1978年的991倍。]要知道,中國30年來GDP的增長已經是全球最高的了。
中國的通貨膨脹是官方承認的,有爭議的是通脹的高低和通脹的原因。2010年,擔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的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先生說:“過去30年,我們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央行超發43萬億人民幣引發通脹 推動農產品價格上漲》,《中國經濟周刊》,2010年11月2日。]同一年,央行行長周小川先生在北京大學演講時表示:目前,廣義貨幣供應量(M2)已超過70萬億元,超過美國成為貨幣供應量第一大國。他承認,近兩年貨幣供應量明顯偏大,這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 《21世紀經濟報道》,2010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