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覺得孫臏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聽從了孫臏的計策。十月,趙國的邯鄲城投降了魏國。龐涓得知消息後馬上率領軍隊急忙還師援救國內,在桂陵與齊國軍隊發生了激烈的戰鬥,最後魏軍大敗。
以其昏昏
【原典】
實以虛之,虛以實之,以其昏昏,獨我昭昭。
[譯文]
麵對真實的食物卻用虛假的態度對待,麵對虛假的食物卻用真實的態度對待,這樣就會使對方感到疑惑,隻有我們自己心裏清楚知道。
[事典]
建武初年,大將耿弇奉命征討割據山東的張步,在大敗費邑之後,張步又重新布置防務,調集一萬人馬防守臨淄,又派自己的弟弟張藍駐紮在臨淄西北麵約距四十餘裏的西安城。這兩座城是漢軍東進的門戶,所以耿弇決心攻克它們。
耿弇將軍隊開到了兩城中間的小城畫城中,他經過一番察看,發現西安城雖小,但城牆堅固,易守難攻,而且張藍的人馬十分善戰;臨淄雖是古城,卻城牆破敗不堪,比西安更容易攻打。於是耿弇命令各部作好準備,聲言五天後攻打西安城。西安守將張藍得知這一消息,下令晝夜防守,不敢稍稍懈怠。
第五天半夜,耿弇下令將士們都在被窩裏吃飯,天明之前趕到臨淄城下。
當耿弇的人馬突然開到臨淄城下時,臨淄守將大驚失色,因為幾天來他們一直以為漢軍要進攻西安,所以根本沒有準備。僅僅半天工夫,耿弇便攻下了臨淄城。眼見得臨淄失陷,張藍感到孤立無援,隻好放棄西安城,撤回劇城。耿弇巧施聲東擊西術,一舉獲得兩座城池。
未雨綢繆
【原典】
人皆知金帛為貴,而不知更有遠甚於金帛者。謀之不深,而行之不遠。人取小,我取大;人視近,我視遠。未雨綢繆,智者所為也。
[譯文]
人們心裏麵都清楚地知道,黃金絲非常貴重,但是大家卻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黃金絲帛更加貴重。如果計劃謀略不能夠深遠,那麼行動很快就會遇到巨大阻力。
其他人都選擇小的利益,而我卻看重雄心壯誌;人們看得很近,我卻想得非常深遠。懂得\"未雨綢繆\",這是隻有擁有智慧的人所能夠做到的。
[事典]
魯僖公二年,晉獻公曾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滅了虢國的夏陽。僖公五年,晉獻公再次向虞國借道去攻打虢國。
宮之奇向虞公進諫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亡,虞國也必然隨之滅亡。晉國的貪心不可助長,外部的敵人不可忽視。一次借路就已經過分了,難道還可以來第二次嗎?俗話說:''''輔車相依,唇亡齒寒,''''這正好說的是虞、虢兩國的關係。\"
虞公說:\"晉君是我的同宗,難道會害我嗎?\"
宮之奇回答說:\"太伯、虞仲都是太王的兒子,太怕不從父命,所以沒有繼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兒子,做了文王的卿士,有功於王室,記載他們功勳的典冊還保存在宮府裏。晉、虢的關係遠比晉、虞要親密。晉國連虢國都想滅掉,又怎麼會愛虞國呢?況且虞國能比晉獻公的曾祖桓叔和祖父莊伯更親嗎?晉君對桓、莊兩族應該是愛護的,桓、莊兩族有什麼罪過,竟遭到殺戮!不隻是因為他們使晉獻公覺得受到威脅了嗎?對至親僅是因為地位尊崇,一旦感到有威脅,尚且加以陷害,又何況國與國之間呢?\"
虞公說:\"我祭祀鬼神的祭品豐盛潔淨,鬼神一定會保佑我的。\"
宮之奇說:\"我聽說鬼神並不對人人都親,隻依附有德行的人。所以《周書》上說:''''上天沒有至親,隻輔佐有德行的人。''''又說。''''並不是祭祀的稷黍散發很遠的香氣,有顯著的德行才芬香遠聞,才能得到鬼神輔佐。''''又說:''''人們的祭物雖然相同,但隻有那有德者供奉的才是鬼神享用的祭物。''''這樣看來,如果沒有德行,人民就不會和睦,鬼神也不會來享用祭品了。鬼神所依憑的,就在於德行。如果晉國吞並了虞國,修明德行,再把豐潔的祭品奉獻給鬼神,鬼神難道還會吐出來嗎?\"
虞公不聽宮之奇的規勸,答應了晉國使者借道的要求。宮之奇便攜家離開虞國,說道:\"虞國的滅亡之日到不了舉行臘祭那天,晉國滅虞就在這次行動中,用不著再發兵了。\"
十月十七日,晉獻公包圍了虢城上陽。晉獻公詢問卜師偃:\"我將成功嗎?\"
卜偃回答:\"能攻破。\"
晉獻公說:\"什麼時候呢?\"
卜偃答道:''''正像兒歌所唱的那樣:''''丙子日的清早,龍尾星為日光所照;軍服威武美好,奪取虢國的旗號,鶉火星像隻大鳥,天策星沒有光耀,鶉火星下人歡馬叫,虢國就要逃跑。''''這日子恐怕在十一月底十二月初吧!丙子日的清晨,日在尾星之上,月在天策星之上,鸚火星在日月的中間,一定是這個時候。\"
這一年冬十二月初一,晉國滅亡虢國。虢公醜逃亡到周京。晉軍回師,駐紮在虞國,趁機襲擊虞國,滅亡了它。晉軍俘獲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並把井伯作為秦穆姬的陪嫁侍從,但依然保留虞國的祭掃,把虞國的賦稅上呈周王。
點評:
用兵之道,謀劃在先,需要從\"五事\"\"七計\"測算交戰雙方的優劣,對於敵之強弱、將之賢愚、兵之多寡、地之險易進行認真地比較分析。
總之,從古至今,無數的戰爭證明,在開戰之前,如果計算周密,取勝的條件多,然後出兵,就會取得勝利;若是策劃不周密,取勝條件不充足,就必然遭致失敗。
魏正始十年,司馬懿發動兵變。薑維乘機伐魏。魏將軍陳泰認為:\"薑維讓句安、李忻所守的曲山東西城,雖然堅固,但遠離蜀地,孤立無援,我們隻要將其包圍,斷其糧草,絕其水源,便可兵不血刃而拔其城,使其屈服。\"
郭淮用其計,在薑維過了牛頭山後,前由陳泰圍堵,後教郭淮截斷其歸路,前後夾擊,使薑維首尾難顧,最後隻好退兵,句安等人等不到援兵,不得不投降。
在商戰中,周密的策劃是勝敗的關鍵。\"廟算\"的戰略思想要求企業必須\"先謀後戰\"。在采取行動之前,如果沒有對未來全麵的分析和預測,沒有遠見,缺乏全局觀,目光短淺,將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世界許多成功的企業都非常重視\"廟算勝\",堅持\"謀而後戰\"的經營原則。
波音公司是美國一家生產民用飛機的大公司。公司預測到超音速客機可能會成為將來客機的發展主流,因此考慮要進入這一個領域。在對未來的情況進行了仔細分析後,波音公司決定生產這種超音速客機。
但這項工作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為了慎重起見,公司決定先用兩年把飛機設計出來,然後再對此方案進行全麵性的評估。
在兩年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坐波音飛機的人數逐漸趨緩,另外,超音速飛機產生的巨大聲響使有些地區限製這種飛機從該地區上空飛過。而且,製造這種飛機的成本超出原先估計的2到3倍,飛機的載客量卻隻有60多人,再加上燃料價格不斷上漲,這些因素都是以前沒考慮到或考慮不周的。
波音公司經過周密的分析後,發現發展這項投資的條件並不成熟,於是決定暫時放棄超音速飛機的生產。由於沒有貿然行動,所以避免了重大的損失,這不正是孫子的\"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的最好體現嗎?
\"飽帶幹糧晴帶傘\",這是世人所熟知的俗語。因為高明的謀略家,無不是高瞻遠矚,策劃於前,行動於後,防患於未然。
\"謀劃在先\"可以說是一條政治、軍事、經濟等多領域通用的謀略,它在今天仍然有很重要的意義。
在血與火的決鬥中,智慧之花常能結出勝利之果。這部分文章提出了以謀製敵,奪取全勝的戰略思想。
通過戰爭讓敵人屈服有\"智勝\"和\"力勝\"兩種方式,相應就有\"全勝\"和\"破勝\"兩種結局。\"智勝\"對方,我方付出的代價不大,有助於保存實力;\"力勝\",我方付出的代價大,各種損失不可避免;\"智勝\"能安國、保民,\"力勝\"將造成國弊兵疲的局麵。
因此,孫子主張用謀略來製勝,通過\"力\"與\"智\"的完美結合,力爭不戰而屈人之兵。
曆史上,田忌與齊威王賽馬,每次必輸,他總是以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所以屢戰屢敗。孫臏教他以下馬對上馬,以上馬對中馬,以中馬對下馬,就可以三局二勝,贏得全局,田忌按孫臏指點,果然贏了齊威王。馬還是那些馬,順序一變,勝負迥異,可見\"謀\"的重要。
孫子\"上兵伐謀\"的策略在市場競爭中同樣重要。商戰既是經濟實力的對抗,更是智慧的較量。通過\"伐謀\"而獲得成功,通過計略而戰勝對手,既可保存實力,又能占領市場,這才是上策。
著名導演張藝謀的《紅高梁》當初在德國首映時,正是利用了孫子\"伐謀\"的策略。國外電影界十分重視對影片的\"包裝\",特別是一部巨片的首映會,往往不惜成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紅高梁》在德國舉行首映會時,別出心裁地贈送每位觀眾一件紅色粗布對襟小褂,小褂的背後還有三個漢字:紅高梁。
小褂受到了觀眾的喜愛,電影散場後,觀眾們不約而同地把小褂穿在身上,一時間,戲院、街頭等公共場所,到處可以見到\"紅高梁\"三個字。沒有看過《紅高梁》的德國人,爭先恐後地湧入戲院,期望一睹《紅高梁》,同時,也期望獲得一件珍貴的紅色粗布對襟小褂。在電影節期間,《紅高梁》的賣座率一直是直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