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的屍體長期沒人理睬,以至於腐爛發臭,蛆蟲都從門口爬了出去,屍體上隻蓋了一把扇子,三個月沒有人給他安葬。

從此,齊國的霸業也就驟然沒落,一落千丈。

以文馭士

【原典】

以文馭士,其術莫掩。

[譯文]

我們應該用溫和的方式,光明正大地駕馭讀書人,不要在暗中耍一些小花招。

[事典]

曆史上的戰國時期,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各據一方,稱王稱霸,常常你打我,我打你。其中燕國比較軟弱,不斷遭到別國的侵略。有一次,齊國趁燕國內部出現一些混亂,就派兵打了進去,燕國差點被滅掉。

為了使國家強盛,燕國國君燕昭王決定廣招人才,共同治理燕國。可是,怎樣才能把有才幹的良臣、武將召集來呢?

有人對燕昭王說,有個賢人叫郭魄,足智多謀,超群出眾,過去的國王沒有重用他,讓他閑在家中;現在要召集人才,可先找他商量。

燕昭王親自登門拜訪,發現郭魄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不免有些失望。

郭魄似乎看透了燕昭王的心思,不緊不慢地說:\"重用人才,這是治理好燕國的根本。可是,怎樣才能把許許多多出類拔萃的人才召集來,我也說不上。就先講個故事給您聽聽吧。\"

古時候,有個國王很愛千裏馬。他叫人到處尋找,找了三年也沒找到。有個侍臣打聽到很遠的地方有一匹十分名貴的千裏馬,就跟國王說,隻要給他一千兩黃金,在三個月內,準能把千裏馬帶回來。

國王毫不猶豫地讓他帶一千兩黃金去買。侍臣風餐露宿趕到那裏,不料那匹千裏馬得病死了。侍臣想,我已經向國王下了保證,準能買回千裏馬。如今空著雙手回去,怎麼交代?國王要是怪罪下來,說不定性命也難保!

想來想去,他想出一個好主意,就把帶的黃金拿出一半,買了馬骨頭帶了回去。

侍臣把馬骨獻給國王。國王氣憤地罵道:\"叫你去買活馬,誰叫你買無用的馬骨回來!白白損失了五百兩黃金。\"

侍臣卻回答說:\"陛下,不要小看這馬骨,它能變出活的千裏馬來。\"

國王並不相信他的話,說:\"無用的骨頭怎麼能變出活馬來?\"

侍臣說:\"人們聽說陛下肯花五百兩黃金買死馬骨頭,就知道您是真心愛惜千裏馬,人們就會把活的千裏馬送上門來。\"

國王將信將疑,不過還是照侍臣說的,非常隆重地埋葬了馬骨。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不到一年,果然有三匹千裏馬送到了國王麵前。

故事講到這裏,郭魄停住了。

燕昭王開始不明白,他為什麼講這麼個故事?後來一琢磨,才明白郭魄的真正用意,心裏十分佩服,他想:\"郭魄是想叫我把他當作馬骨,引來千裏馬。\"

燕昭王高興地回到皇宮,馬上叫人造了一套別致的房子,讓郭魄住在裏麵,還公開宣布拜郭魄為師,虛心向他求教。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人們知道燕昭王是真心實意愛惜人才,重用人才,許許多多有才能的人跑到京城,請求燕昭王接見。不少外國的智勇雙全的人才,也爭著向燕國奔來。

燕國有了各式各樣的人才,很快強大起來。

以武馭士

【原典】

以武馭士,其術莫揚。

[譯文]

即使使用具有強大威懾力的方式對待讀書人,也不應該在公開場合過於張揚和嚴格。

[事典]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在政治體製、統一度量衡等方麵進行了一係列改革,鞏固了秦國的統治。但是,仍然有不少讀書人士喜歡談論政事,話題往往觸及秦朝的政治製度。

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借一些學者政見紛爭之際,向秦始皇提出焚百家書、杜絕混亂思想的建議。

秦始皇也覺得事情確實是這樣。如果聽任那些固守舊思想的人到處宣揚舊製度,的確會妨礙他的統治。於是他決定接受李斯的建議,下令焚書。

焚書的具體辦法是:除了那些講醫藥、占卜、種樹一類的書以外,凡不是秦國史官所記的曆史書,不是官家收藏而是民間所藏的《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的書籍,在命令下達的三十天之內,都要繳到地方官那裏去焚毀。以後如果還有人偷偷談論古書內容的,處以死刑;借古論今攻擊當前政治的,全家都要處死。官吏知情不告發的,判處同樣的罪責。

焚書的命令發布以後,各郡各縣的官吏立即嚴格地遵照命令去執行,挨家挨戶收繳書籍。在很短的時間內,秦國以外的曆史書和記載著諸子百家學術思想的書籍,凡是收繳上來的,差不多全都燒光了。秦朝以前的許多曆史事實和學術思想著作從此失傳。這是秦始皇摧殘中國文化的一大暴行。

秦始皇下令焚書,使得許多讀書人都非常反感,不僅那些有舊思想的人反對秦始皇的暴行,連一些在朝廷裏的博士,也都在暗地裏議論,說秦始皇這樣摧殘文化,做得太過分了。

焚書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有兩個替秦始皇求不死藥的方士侯生和盧生,偷偷地議論說:\"秦始皇這個人,十分殘暴,自信心太強。他專靠殘酷的刑罰來統治天下,他對誰也不信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由他自己親自來決定。像他這樣貪圖權勢的人,我們還是不要為他求仙藥的好。\"他們兩個人偷偷地帶著從秦始皇那裏領來的錢財,逃走了。

秦始皇聽說讀書人在背後說他的壞話,侯生、盧生還居然逃走了,十分生氣,決定要狠狠地懲治他們。於是秦始皇下了一道命令,叫禦史大夫去查辦那些在背後誹謗他的讀書人。被抓去審問的人,受不了殘酷的刑罰,為了給自己開脫,就一個一個的攀連其他的人,攀來攀去查出來有四百六十多個方士和儒生存有嫌疑。秦始皇一怒之下,也不查證核實,就叫人在鹹陽城外挖個大坑,把他們全都給活埋了。其實四百六十多人當中大多數人都是含冤死去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目的是想統一思想,壓製那些反對中央集權製的思想和言論,但是他的焚書,既毀滅了秦以前長期積累起來的文化財富;坑儒,又殺害了許多精神財富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