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江城的贛軍團長伍毓瑞、李定魁協謀趁北洋軍增援部隊未到前線之前,迅速消滅北洋軍駐在城內的部隊,然後率部開赴德安;從翼側攻擊九江以南的北洋軍,配合林虎作戰。但是由於李定魁違約按兵不動,伍毓瑞見事態暴露,情況突變,獨自逃離九江前往湖口,所部2個營,1個營轉移湖口,1個營投附贛軍駐九扛城內的第2師師長劉世鈞。
李純在沙河戰役受挫後,急忙調整部署,集中大部分兵力向林虎部反撲,他集中3個團的兵力向沙河鎮一線猛烈進攻。林虎率部奮勇抵抗,激戰9個小時,不支,向藍橋方麵撤退。李純因援軍未到,後路空虛,潯城贛軍時有襲擊十裏鋪之警報,不得不令北洋軍保持現狀。這時駐德安的李定魁團1營營長郭懋修策動叛變,雖經林虎發覺,立予平定,但軍心動搖,從此無力出攻。
黎元洪致電駐孝感的北洋軍第2師師長王占元,要他迅速將該師駐湖北的各部開赴九江,進攻湖口,並配合李純進攻德安。王占元立即派駐漢口附近的兩個團開赴九江。第2師其餘部隊,擬等北洋軍援軍開到湖北接防後,再向九江集中。
袁世凱任命段芝貴為第1軍軍長兼江西宣撫使,統一指揮前線作戰部隊,段歸黎元洪節製。
林虎左翼罕進攻失敗後,右翼軍司令方聲濤率第9團和機關槍兩連,以及新從湖口前來增援的伍毓瑞團的兩個營,右翼軍共計Sooo餘人,分左右兩路,由姑塘向九江東南的金雞坡炮台發起進攻。
在這場相當激烈的戰鬥中,贛軍第9團團長周璧階身先士卒奮力衝殺,不幸陣亡。周壁階陣亡後,軍心有些動搖,已被戈克安、陳廷訓收買的第9團營長龔星勝,於撤退途中,帶領兩個營及炮隊、機關槍隊,偷過六把橋、琵琶湖的贛軍前哨繞道金雞坡,向北洋軍投降。方聲濤的右翼軍兵力大減,失去了進攻的能力。
7月20日,段芝貴率拱衛軍8營抵達九江。海軍次長湯薌鉻也指揮艦隊配合北洋軍進攻。段芝貴以李純為左司令,王占元為右司令,命李純一部駐守十裏鋪同林虎部相持,以掩護北軍右翼安全外,其餘各部會同海軍軍艦隊進攻湖口。
北洋軍分3路向期口一線進攻。一路由第6師22團團長張敬堯率所部從金雞坡出發,經新港、灰山、回峰磯,攻占西炮台。張部在新港遇贛軍3000人極力抗拒,甚為猛悍,經激烈戰鬥後將新港占領。爾後,張敬堯乘黑夜在灰山、回峰磯設伏。次日晨,張部經4個小時的激戰,攻占了三麵臨水一麵依山的灰山和回峰磯,接著占領丁西炮台。
北洋軍的另一路由第2師鮑貴卿旅為主力,於夜間乘船從官牌夾出發,沿長江東進,偷渡鄱陽湖口,利用濃霧於湖口以東搶灘登陸,在湯薌銘的四艘軍艦配合下,向東炮台開炮轟擊。贛軍湖口守備司令何子奇指揮炮台守兵裝彈開炮。但湖口炮台的射程不過六七千米,而敵艦的炮火射程卻達萬米以外。軍艦摸清情況後,把軍艦開至炮台炮射程以外,向炮台開炮。7月25日,湖口終於被北洋軍攻陷。李烈鈞率守軍從水路退守吳城。
駐守在姑塘一線的方聲濤部,又遭到北洋軍第三路王金鏡旅的猛攻。方部伍毓瑞所率領的第3營,同由南昌前來支援的獨立營,以及一個連,同北軍在狹市激戰一晝夜。7月26日,方聲濤放棄堅守多天的姑塘,率部退往吳城。
北洋軍攻占湖口、姑塘後,段芝貴令李純率第6師及第1師一部,向駐守在瑞昌、藍城一線的贛軍林虎部發動攻擊。
林虎鑒於藍橋地形開闊,易招敵迂回側擊,便稍加抵抗後撤離藍橋,退守老黃門。老黃門三麵環山,一麵山口險狹,鐵路穿山而過,是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林虎在此構築陣地,組織防禦。
北洋軍兩個團輪番向老黃門進攻。林虎指揮部隊頑強抗擊,使北洋軍遭到沉重的打擊。敵主力1連僅剩8人。李純連夜休整後的22團乘火車來老黃門支援。北洋軍分3路進攻贛軍陣地。林虎旅奮力抵抗,終因寡不敵眾;棄守老黃門,經德安退往建昌。
北洋軍攻占老黃門後,又不戰而下德安。8月?日起,北軍以南昌為目標,分路前進,一路由陸路攻建昌,一路由水路攻吳城,然後合擊南昌。
林虎軍在眾寡懸殊情況下,不待敵人進攻,即放棄建昌,退守山下渡,林虎本打算聯絡南昌守軍,憑險力戰,以待湘、粵援軍,可是,南昌複失,友軍無蹤跡,回顧徘徊,隻得經奉新退往湘贛邊界。
李烈鈞在吳城命方聲濤整頓撤回部隊,負責防務。
北洋軍馬繼增部70餘人化裝成難民模樣。乘民船數艘,利用夜霧大風直駛呆城東岸,駐守望夫亭的炮兵營長劉棱受其蒙蔽,沒有發炮阻止。北軍一躍登岸,發槍攻擊,守軍倉卒抵抗,陷於混亂。北洋軍馬繼增部隨後進抵吳城,贛軍不支,吳城失陷,李烈鈞退往南昌。
歐陽武見李烈鈞失陷吳城,即將回到南昌,他便逃離南昌,赴青山,自稱止戈和尚。歐陽武的兩營護兵為憲兵司令廖伯琅控製。廖伯琅和警察總監閻思榮有叛變企圖。李烈鈞到達南昌城,廖閉門不納。李烈鈞打電話責問廖伯琅,並命士兵越城而上,打開城門,始得入城。
李烈鈞入都督府後,廖伯琅來見,被衛兵剝下衣服押著進來。李烈鈞見到他,便叫人把軍服、軍刀交還給他,叫他穿好軍服,並不責怪他,隻是怪自己無用,打了敗仗。廖伯琅回去後自舉不安,逃往贛州。
李烈鈞重整軍隊,任命伍毓瑞為南昌衛戌司令,在南昌東北20公裏的樵舍、南昌北16公裏的樂化一線,部署防線。在牛行附近選擇據點,布置第二道防線,同時架設浮橋,以便交通。
李純軍進攻樵舍,伍毓瑞率領4、5營兵力,抵抗李純1師之眾,眾寡懸殊,經過激烈戰鬥後,放棄樵舍,退守牛行防線。伍毓瑞又在南昌近郊與北洋軍戰鬥,終不能敵。伍毓瑞率所部向進賢撤退。途中,將部隊解散。伍經浙江、上海、轉赴日本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