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第3次宣布獨立的第2天,即8月12日,張勳率部到達龍潭。他致電馮國璋,要求馮派兵自大勝關、三汊河渡江攻占雨花台,同時令所部武衛前軍不待馮部協同作戰,即會同徐寶珍師突襲並占領紫金山及天保城。旋為富貴山炮台所知;當即發炮轟擊。
8師亦發起反攻,至中午奪回天保城,隨即在天保城架炮轟擊紫金山。張、徐兩軍不支,棄山逃走。徐軍被擊斃團、營、連長各1名,排長以下55人,旅長方更生重傷;張軍被擊斃營管帶1名,傷管帶2名,兵士死亡人數不少,叛降的張宗昌所派潛入下關的兩營步兵,也為守軍發現,殲滅大半,殘部退入南京東北的幕府山。
馮國璋下令各軍晚間渡江,向神策門、太平門、鍾阜門一帶進攻,未獲成功,僅占領老虎山。張勳再度攻奪夫保城、紫金山。在這緊要關頭,徐濤、李可鈞和衛戌團團長吳浩,聯絡南京地方維持會,勾結北軍,圖謀取消獨立,獻城叛變,何海鳴派韓恢、錢通前往,向徐濤、吳浩做工作。徐不服,其意欲叛;吳勸之氣稍平,然終必迫何海鳴等退出南京,念在同誌,向商會籌措萬元為贐。吳浩要何等於當日下午2時出城,否則,以炮隊來攻。
何海鳴被迫躲入金陵醫院,借宿一宵,8師29團、1師3團等部士兵得知消息後,十分憤怒,當夜圍攻8師師部,鎮壓了徐濤和李可鈞,但攻擊衛戌團失利,吳浩仍出布告,取消獨立。1、8師官兵又聯合擊潰衛戌團,吳浩逃跑。
何海鳴出示宣布,舉定張堯卿為臨時都督,何海鳴兼8師師長,韓恢為1師師長。但張堯卿在軍中並無基礎。海鳴為一文人,不懂軍事。就連韓恢也說,何海鳴為總司令,不過兒戲而已。何海鳴是位革命精神很強的人。這次獨立,凡不肖軍官一律剪除盡淨,無稍絆礙。從都督以至排長,皆係堅決果敢之士,萬眾一心。
保衛南京,主要依靠在天保城一線的1師29團,在雨花台一線的1師3團為主的下級軍官和士兵群眾,士兵們凡一臨敵,無須號令,即奮身前往。在陣前亦無須指揮,即向前攻擊。張勳再次發起猛烈攻擊,經4個小時的轍烈戰鬥,重占天保城,並先後3次向太平門、洪武門一線發動進攻。
北軍數千名猛撲該門,城上大隊守軍駕麥肯沁炮2尊,靜以待敵,北軍竟難進逼。是役炮聲極為激烈,魄間北軍複進撲該門,仍未得手。北軍屢圖衝入堯化門,惟均未得利。
8師29、32團及炸彈隊向天保城發起皮攻。戰鬥異常劇烈。民軍在槍林彈雨中毫不退卻,奮力前撲,戰績甚微。但是,至第2天下午,終因寡不敵眾,複為張勳所占。這時,安徽討袁軍總司令柏文蔚從蕪湖率衛隊1營及憲兵共約1000多人來南京支援,給血戰中的南京軍民很大鼓舞。柏文蔚被推為江蘇都督兼8師師長,領導南京的討袁戰鬥。
在柏文蔚的指揮下,討袁軍再次向天保城發起反攻,但未能攻下。
張勳軍與討袁軍在南京城外激烈爭奪,馮國璋在隔岸觀火。張勳在天保城站穩後,馮國璋才命令他的部隊分別向神策門、太平門發起攻擊。但他又下令說:“本軍首次攻擊,早遲必定成功.無須太著急。”他的本意是讓張勳為他火中取栗。
袁世凱擔心南京久攻不下,他處再起,電令海軍總長劉冠雄:“會合海陸各軍迅速蕩平,切勿延緩,致牽大局。陸軍大隊尚未渡江,望速設法護渡。”
北軍第7師由上海開抵鎮江登陸,海軍兵艦4艘,水雷艇2艘由鎮江駛抵南京下遊龍山附近,準備水陸四麵圍攻南京。
在兵臨城下之時,張堯卿和柏文蔚、柏文蔚和何海鳴之間卻出現不和。張堯卿原讚同讓都督與柏文蔚以維持危局,但柏就都督職,而張又異常不悅;柏文蔚見伺海鳴不得人望,內部矛盾甚多,強敵壓境,前途無望,欲帶8師出走,何和8師官兵堅決反對,柏的衛隊多數也不願隨行。柏文蔚僅帶少數人從水西門出走。
柏文蔚原打算返蕪湖後入徽州,經赴江西,同李烈鈞聯合。但所帶衛隊途中遇馮國璋軍一擊,逃散無餘。結果僅剩下柏文蔚和親信祁耿寰,化裝逃往上海,轉赴日本亡命。
何海鳴又兼任江蘇都督、8師師長等職,全權指揮。
劉冠雄命令海軍海琛、應瑞、楚有3艦暗渡上遊,直抵大勝關。不僅截斷了南京與蕪湖的聯係,而且利用艦隊炮火助陸軍攻城,掩護北洋軍從上遊渡江。
8月26日,馮軍全力攻城。張勳馬隊1營突入朝陽門,張宗昌部攻入神策門。張勳狂喜,電京告捷。但他的馬隊入城後,即遭到討袁軍預掘深溝的攔阻。向後撤退時,卻被守軍全部殲滅。張宗昌部也遭到守軍城牆兩側火力的射擊,被迫退出城外。失敗後,馮國璋嚴飭南岸各營隊,並約會海軍,聯合張軍,協同作戰,再也不敢輕率冒進了。
8師29團100餘人,出敵不意,衝出儀風門,攻占寶塔橋,一直衝到幕府山下江岸處,距北軍第3師司令部僅四五百米。敵人拚死抵抗,傷亡40餘名,司令部被迫後撤。但次日,北軍完成了對南京城的包圍。張勳、徐寶珍部攻朝陽門,北軍第3師攻神策門、第5師攻太平門、第7師和第4師一部攻雨花台,第4師另一部扼守通向蕪湖及秣陵關的要道。海軍上遊艦隊不時攻清泉山、儀鳳門暨城內西南部,下遊艦隊日夕攻獅子山東西岸暨城東北部,南京的形勢頓時險惡起來。
何海鳴和韓恢在隻有虛名的新編第三軍司令部召開軍事會議,時任1師師長的王憲章、5師(新編)師長錢通積極主張以攻為守。何海鳴主持決定:於8月31日晚分4路進攻。即1師出雨花台,攻紫金山;新編5師出朝陽門,俟1師與敵接仗時,出而合攻;8師出太平門,突出天保城;新編6師出儀風門,攻擊幕府山。是時1師遲遲沒有行動,5師至朝陽門,敵人炮火猛烈,不能出城。而8師亦因之不能直攻天保城。
原定4路進攻計劃完全9月1日早晨,北軍對南京城發起總攻擊。討袁軍各師由於昨日晚的反攻計劃未能實現,不僅打亂了守城的部署,而且天亮後紛紛轉回休息,削弱了守城的兵力,在敵人總攻麵前,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
張勳部利用地道將朝陽門城垣轟崩兩丈有餘,蜂擁而入。太平門被北軍用猛烈炮火擊穿,北軍衝入城內,分別占領了富貴山和駱駝山;徐寶珍部也由通濟門擁入;神策門也被北軍攻破。
何海鳴、韓恢、錢通、王憲章、參謀長廖培坤、護衛團1營營長張露、副官石俊卿、都督府辦公廳廳長夏裕藩等率部在鍾樓、內橋、鴿子橋、花牌樓等處與敵軍進行激烈的巷戰,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一部由清涼山撤出城外,一部退守雨花台。次日上午,何海鳴、韓恢等率衛隊及1師3團、8師29團殘部在雨花台同北軍進行了最後的一戰,傷亡殆盡,隊伍潰散。何海鳴同少數親隨潛行至武定橋下,乘小船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