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嗣衝率馬、步、炮8營進逼正陽關、遭到皖軍長淮水警處處長嶽相如和第2旅參謀曾傑率兵在三沫河口截擊。河水猛漲,進兵困難,雙方隔河對峙。河南都督張鎮芳派旅長王鈺錦率一支隊,由周口店出發,支援倪嗣衝。
倪嗣衝部進攻正陽關。安徽討袁軍一支隊司令張彙滔率部奮勇阻擊,獲小勝。敵軍退向東竄,欲犯鳳台。
討袁軍與倪軍再戰魯口,失利。倪嗣衝在得到豫軍支援後,將進攻正陽關事交給豫軍,自己率主力向鳳台轉移,定下取道風台,直搗壽縣之計。
倪部向鳳台外圍陣地發起攻擊。討袁淮上軍主力5000餘人在鳳台城外土山、古城優勝地勢布防,嚴陣以待。倪軍向討袁軍猛攻,討袁軍竭力抵禦。從淩晨30分一直戰鬥到10點,倪軍右翼以地勢不利,猛突數次,智窮力竭,幾幾不保。倪軍急調左路5營及機關槍隊接戰,直鏖戰到14時,方才攻占古城要塞。討袁軍被迫退守鳳台。16時,又放棄鳳台渡淮潰退。倪軍向壽州進攻,馮國璋分兵1團助戰。
壽州失守,張彙滔率部退往廬州,被駐軍胡萬泰部下營長夏永倫部包圍,張僅率少數人突圍逃亡。豫軍占領正陽關,淮上軍全部失敗。
柏文蔚令胡萬泰為一線,在太湖作戰,令龔振鵬為二線,向西作戰,令張孟介為北路作戰主力。許多人認為胡萬泰早有異謀,反對他為一線,一旦胡統兵外出,放虎歸山,後患不堪設想。但柏文蔚認為,內部即行破裂,影響殊甚。其實,胡萬泰為一線,是胡向柏的有意獻策。胡請求分兵赴援馬當。胡領兵出省城20裏許停紮,當夜返回安慶,準備對柏文蔚采取行動。
胡萬泰來到都督府,見柏文蔚,氣色傲慢,腰懷實彈手槍。柏知其來意不善,持吳祿貞所賜軍刀,鋒銳異常,注意胡若取槍,刀即出鞘。胡未敢動手,始問柏言曰:克強已走知之否?柏答曰不知,並偽責胡曰:大勢如此,我預備所有之實力,你可繼續保存,你前天電罵倪氏,未免不留餘地,刻下最好派人前往疏通,克強出走我已早知,即準備一切交你負責。胡至此釋然,惡意頓消。
胡萬泰未敢當麵對柏文蔚直接采取行動,但他和顧琢瑭在城外集合部隊,以團長柴寶山部為主力,分兵3路向城內發動進攻,獲內應入城,圍攻都督府。叛軍步馬兵力不滿2營,尚無炮隊。忠於柏文蔚的部隊,則有步兵2營,炮兵1營,重炮1營,炸彈隊1隊,憲兵1營,機關槍隊約1營,完全能夠平叛。
但柏文蔚失去信心,認為黃興既從南京出走,中心實力不存,大勢已去,再戰徒苦生民。他一麵在都督府堅持抵抗,一麵命令城西獅子山炮兵發炮轟擊叛軍,迫其轉移兵力攻擊炮台,然後率部數百人乘機出南門,倉猝渡江經大通退往蕪湖,與龔振鵬部會合。
胡萬泰在叛亂的當天,即通電宣布取消獨立,北洋軍乘軍艦從湖口開抵安慶,胡萬泰迎接入城。安慶遂為北軍控製。
柏文蔚退到蕪湖後,又率領部隊去南京。
龔振鵬守蕪湖,安慶叛軍和湯薌銘的海軍,已開始向蕪湖進攻。駐守在蕪湖外圍的龔部團長常守昆在荻港以西戰死,敵人集中陸、海兵力進攻荻港。守軍英勇抵抗,激戰6小時之久,荻港終於失陷。
8月27日,蕪湖下遊要地西梁山與東梁山先後為廬州夏永倫部攻陷。蕪湖外圍要地盡失,難以久守。28日,倪嗣衝部也來蕪湖助戰,龔振鵬棄城出走,安徽討袁軍完全失敗。
在二次革命中,福建都督孫道仁曾一度參加贛、皖、粵、湘、閩五省聯盟,後因膽小怕事而退出。李烈鈞湖口起事後,福建陸軍14師師長許崇智同部分國民黨人組成討袁同盟,向孫道仁施加壓力,要求宣布獨立。
孫道仁以“若不讚成,暴烈立見”發布通告說:“刻下贛、寧、皖、粵業已宣告獨立,凡有血氣者無不同心。道仁廣征意見,並據軍政紳商僉清,一律讚成,以保治安。又據英、荷屬79埠華僑電請伸討前來,大局所關,吾閩亦不得不府順輿情,宣告與袁氏斷絕關係,自修政治,力策進行。……俟大局粗定,仍歸統一,即可共享永久共和幸福。”
膽小怕事,必然反複無常。孫道仁宣布同袁世凱斷絕關係後,又密電在京的前福建14師師長杜持,要杜向袁世凱政府說明他:“事急情迫,勉從眾意,暫稱脫離,並未用獨立字樣,且通告有雲;‘俟大局粗定,仍歸統一’。此仆之一片苦心,為全閩人士所共口者也。”
許崇智等本擬出兵援贛及北伐,但孫道仁以餉械缺乏,總以保守疆土為宗旨,拒絕許等的要求。孫道仁雖表麵上佯附革命,但實際上他在旅長孫寶鎔的支持下,在密電調集舊部來扼殺革命。許崇智主要是依靠新兵的支持,力量不足,各軍借口槍械不精,糧餉太薄,相率不肯隨許崇智出發。
許崇智看出孫道仁無意革命,企圖把孫推倒。但孫有舊部支持,許不敢貿然發動。許曾派人赴滬運動海軍,但無結果。
7月25日,袁世凱下令革職拿辦許崇智。許看到形勢不利,出走香港。
許出走後,孫道仁派人將討袁司令部門額摘除,又致電在北京的杜持,要他向袁密報閩省情形,並說:“須廣東勢衰,贛省肅清,閩省即可取消脫離字樣。否則,粵軍來攻,閩人仍不能免禍。”
袁世凱得到密報,便發布要孫道仁平亂的命令:“前聞福建有獨立之謠,當即飭員確切查明。茲據複稱:‘都督孫道仁素明大義,傾向中央。惟師長許崇智糾合亂黨,冒孫道仁之名,妄稱獨立’等情。……著孫道仁督飭所部迅平亂事,重懸賞格,將許崇智拿獲及其私黨嚴拿懲辦;以申法紀,仍責成該都督維持地方秩序,勿稍疏忽。”
孫道仁得到袁世凱的諒解,又保留了都督的位置,但沒敢立即采取行動,而是小心翼翼控製福建的局麵。直到大局明朗,才正式發出通電,陳明“衷曲”,宣布取消脫離袁政府。
廣東陳炯明對起兵反袁一直猶豫,胡漢民、汪精衛自香港至廣州,力勸陳炯明立即響應李烈鈞湖口起兵討袁,陳仍不敢發難。隨後幾天,武裝反袁風潮在東南飆然而起。南京獨立時,曾推舉與袁世凱夙有怨嫌的前清官僚岑春煊為各省討袁總司令。
岑曾任兩廣總督,廣西都督陸榮廷和廣東的濟軍首領龍濟光皆係其舊部.孫中山、黃興想通過岑春煊促使兩廣獨立。岑於南京獨享後,即肩負此使命南下。陳炯明在這種情況下,終於拋棄對袁世凱的幻想,於7月18日宣布廣東獨立。
在廣東,袁世凱耍弄手段,已日益取得瓦解軍心、民心的效果,而把反袁力量消滅於無形之中,使討袁陷於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
陳炯明召開軍事會議,當時有兩步兵團長首先讚成獨立,餘各軍官則反對,因畏陳之威,莫敢反抗。要塞司令饒景華,以不宜過急宣布獨立為請,當被嚴斥。
粵軍1師師長鍾鼎基起來說,獨立事關重大,應當慎重處理。陳炯明勃然大怒,又申斥了鍾鼎基。當天,恰逢省議會開會,陳炯明出席宣布廣東獨立。省議會—致通過討袁,反對者逃席。議會推陳為廣東都督兼討袁軍總司令,即日發表《粵省討袁檄》,列舉袁世凱12條罪狀,宣告與袁世凱斷絕關係,由陳炯明率粵軍北上討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