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迫選舉任總統(3 / 3)

10月10日是中華民國的國慶節,袁世凱決定將就職典禮和開國紀念同時舉行。他選擇的就職地點,既非國會會場,亦非中南海的總統府,而是仿照前清皇帝禦極的故事,定為紫禁城皇宮的太和殿。

布置會場時,國會與總統府發生了爭論,由此亦可見袁世凱之別有用心。總統府原擬在殿內按東西南北方位分設座席,北麵為主席台,作為袁世凱宣誓的席位,南麵是外國使節和政府高級官員及其他代表,東西兩列為兩院議長、議員。繼張繼之後當選為參議長的王家襄認為安排不當,提出反對。他說:“民國以民為主,總統就職原係向全國國民代表議長、議員宣誓,其餘參加典禮的隻是外賓及見證的官民代表而已。

如此,自應將議長、議員席位設在北座南向居中處,聽取總統矢誓,萬不可側居客位,貽譏世界。此事必須持重審慎。”可是袁世凱堅持非“南麵”不可。自古以來的君主都是麵南稱孤道寡,他豈肯甘心“北麵”?“國民代表”算是老幾?經過幾次爭議,最後國會到底扭不過總統,做了讓步,形成妥協,改將議長、議員席位安排在殿中南部,坐南麵北,東為文武官員,西為各國公使、清皇室、蒙藏代表及名流士紳,袁世凱依然坐北朝南。

上午十點鍾,佩帶軍刀的320名衛士列隊進人大殿,分兩排站立,形成一條警衛胡同。接著,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秘書夏壽田、侍從武官長蔭昌、軍事處代理處長唐在禮,各乘四人抬的彩輿而至。最後,一座八人抬的大彩轎落下,袁世凱身著裝飾金線的鈷藍色陸海軍大元帥禮服,神氣十足地由梁士詒、夏壽田、蔭昌、唐在禮四人擁上主席台坐下。

參加典禮的議員約有四百餘人,比選舉總統時幾乎減少了一半。典禮開始,袁世凱起立宣誓。《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的誓詞為:“餘誓以至誠遵守憲法,執行大總統之職務,謹誓。”袁世凱讀“餘”時,聲音頗高;繼讀“誓以至誠遵守憲法”時,其聲微弱,幾不可辨;再讀“執行大總統之職務”時,又轉洪亮有力;讀“謹誓”二字時,聲複低沉。

言為心聲,袁世凱有選擇的抑揚腔調,正表明其內心對這一誓言並不打算遵守。宣誓完畢,一些脅肩諂笑者高呼了幾句“萬歲”。袁世凱喜孜孜、樂陶陶,頻頻向呼喊者點頭微笑。

繼之,袁世凱宣讀宣言書。宣言書很長,其中有許多自我吹噓、欺騙人民的謊話和絲毫不能兌現的空話,但有些也暴露了其複辟倒退的陰暗心理。一開始他就說:“此種政體(指共和製度),吾國四千年前已有雛形,本無足異;乃事權牽製,無可進行,夙夜彷徨,難安寢饋。”詆毀共和製度,準備將其拋棄。

禮畢,眾人退出。一般觀禮拜賀者均是步行,惟獨國務總理熊希齡乘坐二人肩輿。一個湖南籍議員見到熊希齡大呼:“秉老(熊希齡字秉三),你在紫禁城乘二人肩輿,是欽賜的,抑自備呢?”熊希齡答:“你猜猜。”另一議員說:“我看是從清室借來的。”聞者皆大笑。有些人已看透袁世凱要走複辟帝製的老路了。

下午,在段祺瑞、王土珍等人陪同下,袁世凱在天安門城樓觀看了一會兒閱兵儀式,因對開國紀念活動不感興趣,稍站了站,即悄然離去。

袁世凱就職後發布了受勳令,頒發了各種獎章。奇怪的是,得到勳一位的沒有一個是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人士,而是清室總管世續、前清遺老徐世昌和心腹趙秉鈞。各省都督、民政長大都是勳二位、勳三位。

國慶這天,袁世凱通電各省,宣告就任大總統之職。其中有這麼幾句話:“世凱承乏臨時總統且年餘矣,時局艱難,民生困苦,深恐統一之局未能圓滿。幸內亂初定,人心稍安,而救國本懷,未酬萬一。本擬解職歸田,以釋重負,此次國民會議已被選舉,各友邦又以餘被選之日為承認之期,何敢高蹈鳴謙?敬以國慶日就正式大總統職。”似乎當總統係出於萬般無奈。把這段話同派軍警包圍選舉會場相對照,不令人作嘔欲吐麼!在宣言中,他要求國民“立身以信為本”,不說謊,不欺詐;其實,他的行為堪稱得上撒謊天下第一,欺詐當世無雙!

同日,副總統黎元洪在湖北兼領都督任內就職。

中華民國成立一年多,未得到世界各國承認,直到1913年4月國會正式成立之日,美國、秘魯、巴西三國方才承認。袁世凱當選為正式總統後,日本、奧地利、葡萄牙、荷蘭、西班牙、墨西哥、德國、俄國、意大利、法國、瑞典、英國、丹麥、比利時、挪威、瑞士亦次第承認。袁世凱經常在人們麵前吹噓誇耀,把各國的承認說成是自己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