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袁世凱當上臨時總統以後,全國各地工人、農民和其他階層的群眾反對他的鬥爭此伏彼起,一直未斷。其中規模最大、堅持最久的是白朗領導的河南農民大起義。
早在辛亥革命前夕,豫西一帶的農民群眾就開始了武裝起義。辛亥革命的勝利,並未使廣大農民的政治、經濟地位得到任何改善。袁世凱非但不去設法減輕農民負擔,反而橫征暴斂,搜刮不已。除此而外,河南人民還遭受地主豪紳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
已經起來鬥爭的農民不甘忍受袁世凱的反動統治和地主階級的宰割,再加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鬥爭烈火越燒越旺。當時,僅郟縣、寶豐兩縣,就有五股比較大的農民武裝隊伍。他們“編製隊伍,設立官長,布置頗有條理,所用半皆快槍。”
白朗,字明心,河南寶豐縣大劉村人,1873年(同治十三年)生。有土地二百畝,幼讀私塾,及長務農。1908年遭本村姓王的地主毆打,且被誣告入獄。其母賣了一百畝地,才把他救出。之後投巡防營當兵,因飽受欺辱,複離隊回家,遂萌生反抗之心。1911年他組織起一支二十多人的隊伍,開始了武裝鬥爭。他長得英俊魁梧,性格豪放,膂力過人,兩腿較長,走路極快。
袁世凱政府及官僚、地主均誣稱他為“白狼”,一般老百姓也把“白狼”當做他的綽號。
袁世凱得知白朗及其他農民“造反”,立即命令河南駐軍痛剿。1912年4月下旬,陸軍第六師師長、會辦汝南剿匪事宜的李純派遣大批軍隊前往郟縣、寶豐、魯山,圍剿四個多月。白朗帶著隊伍轉入山裏,繼之進入舞陽東南的母豬峽,暫避敵人鋒芒,同時從事聯絡發展工作。
1913年4月,白朗的隊伍發展到六百多人。於是率隊攻打唐縣,擊敗守軍,繳獲許多槍支彈藥。6月,攻克禹縣,鎮壓了曾痛剿過起義軍的前新野縣知事葉承祖,提出“打富濟貧”的口號,把官府、豪紳的財物分給貧苦人民,得到人民熱烈擁護,宋老年、李鴻賓等股加入,隊伍發展至二三千人,聲威大震。
反動派驚呼:“其聲勢之炎赫,幾令人膽落而魄驚”。同月下旬,一舉功占方城,擊斃敵軍統領牛得功。河南都督張鎮芳急忙檄調數路兵馬圍剿。但白朗又率隊轉戰豫西南,攻破荊紫關,進入湖北的,均縣境內。
袁世凱極端害怕白朗軍與國民黨人聯合,故在鎮壓國民黨的同時,命令河南、湖北、陝西軍隊加緊鎮壓起義軍。7月14日,白朗軍與袁軍大戰於均縣之賈家寨附近,獲得勝利。8月初,與敵軍在河南泌陽境內大戰,將敵擊潰,繳獲大炮數門,槍彈無數,旋即轉往湖北襄陽。
9月,白朗軍進入湖北棗陽,圍攻縣城,殲敵五百多,俘虜外國傳教士13名。他們“將大商號的銅錢滿街拋散,讓群眾拾;同時開倉濟貧,把糧食分給群眾。商店布匹、綢緞等值錢貨物,也讓群眾隨便拿。”
袁世凱急令河南、湖北駐軍速攻,白朗軍退出,將所俘傳教士釋放,轉而進攻新野、鄧縣,並分兵襲取唐縣、桐柏、方城、盧氏、鎮平。10月28日,袁世凱任命趙倜會辦河南剿“匪”事宜。
11月中旬,白朗大隊圍攻信陽,袁世凱立飭黎元洪派遣軍隊鎮壓。雙方激戰三日,白朗軍給敵人以重大殺傷,後向南陽轉移。與此同時,白朗軍之宋老年和李鴻賓部攻克了寶豐縣。12月,白朗軍進入南陽地區。
在此期間,白朗的隊伍得到迅速發展。袁世凱為把河南變成反動基地,打敗國民黨以後,命令張鎮芳實行白色恐怖政策。張鎮芳即在河南定出獎格,大批屠殺進步力量,逼得走投無路的青年學生紛紛加入起義軍。討袁失敗後的軍人,反對袁世凱統治的會黨,有許多也和白朗聯合起來。
駐風翔的陝軍第一師的團長王生岐於8月底響應“二次革命”後,率所部一團進入陝西、河南邊境,不久即率部加入白朗隊伍。這時白朗已公開打出“中華民國扶漢討袁軍”的旗號,將鬥爭的矛頭直指袁世凱。
1914年,白朗由豫西揮師東向。1月9日,與敵軍大戰於京漢路上之新安店。接著進軍東南,所經者破,所當者敗,相繼攻克光山、潢川。起義軍佯稱將攻取項城,搗毀袁世凱的老家,張鎮芳恐項城有失,檄調重兵,嚴加防範。而起義軍卻東向攻克固始,占領商城,打了兩個勝仗。
城池不斷失陷,袁世凱慌了手腳。1月20日他嚴厲申斥都督張鎮芳、護軍使趙倜“督率不力”,將他們先行撤職,留任立功自贖,並命令他們:“迅即激勵將士,掃蕩匪巢,毋任蔓延,致幹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