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全國工農反對(3 / 3)

陸建章受命之後,率大批人馬入陝,其所轄部隊有陸軍數師,河南趙倜的毅軍左翼軍,劉鎮華的鎮嵩軍,陝軍第一、第二師,和川、甘、陝等省的省防軍,另有飛機四架,共計二十餘萬人。連營千裏,刁鬥互聞,陣容之大,為袁世凱用兵以來從所未有。

由於敵軍大批擁來,白朗決定放棄攻打西安的計劃,向西前進,攻占永壽、鄰縣。4月20日進逼鳳翔,次日到達隴縣。趙倜率追剿部隊趕到,22日兩軍戰於路溝,起義軍不支,敗退至固關,據險抵抗。趙倜窮追不舍,從左右繞道抄襲後路,將白朗軍包圍。白朗軍雖經頑強抵抗,給袁軍以重大殺傷,但亦犧牲很大。趙倜在深夜墮入深壑,被樹木掛住,跌傷左腿。袁世凱鑒於趙倜勞苦功高,特下令嘉獎,開複了他的撤職處分。

白朗軍從隴西間道進入甘肅,擊斃攔擊的陝軍標統馬國仁,5月5日占領秦州。以後進抵徽縣,轉戰於禮縣、武都、成縣,複趨西北之岷州,25日攻克臨潭。在此,白朗軍張貼告示,提出了“逐走袁世凱”和“建立完美之政府”的政治主張。

長期的跋涉,不斷的戰鬥,嚴重地消耗了起義軍的力量,廣大戰士疲憊不堪。特別是進入甘肅境內之後,地廣人稀,武器彈藥和糧食的補給均很困難;而且少數民族不了解起義軍的意圖,群起抵抗,又使他們遇到很大阻力。

這時趙倜率領的大批追兵尾隨而來,起義軍處境十分危急。如果向西、向北發展,困難更大,隻有南進入川或東向陝西兩條出路。因此,白朗又率隊東返,擊退阻擊之敵,經秦州進入陝西,徑奔寶雞。在寶雞遇到張敬堯部的堵擊。

6月10日占據郿縣。次日在青花鎮戰鬥中擊斃袁軍統領高雲彩,乘勢東下,連克武功、周至、戶縣,然後轉入終南山、子午穀,為陸建章部所敗。月底行至陝西、河南交界處的富水關,又同劉鎮華的鎮嵩軍力戰半天,終於奪關,返回河南的南召、方城、葉縣、臨汝等地。

白朗軍在由河南向陝西、甘肅,再由甘肅返回河南的戰略大轉移中經曆了無數戰鬥,許多戰士犧牲,再加疾病、饑餓奪去一些戰士的生命,返回河南時僅剩下幾千人,力量銳減;回到家鄉後,又有大批戰士離開了起義隊伍。留在河南的少數起義軍在田文烈督剿下基本潰散。

經過一個多月的戰鬥,起義軍損失慘重,一蹶不振。白朗率領幾十個戰土退到寶豐和臨汝交界的虎狼爬嶺,把隊伍集中在三山寨內。7月17日,袁世凱特下申令,著田文烈飛飭各統兵長官,迅速撲滅零星義軍,懸立重賞,嚴拿白朗、宋老年,舉辦清鄉,務必搜剿淨盡。白朗在三山寨同鎮嵩軍張治功部進行了一場血戰,後因彈盡糧絕,率領十幾個戰士突圍,因傷重犧牲。起義最後失敗。

白朗死後,同伴掩埋了他的屍體。不料內中出了一個叛徒,向張治功部告密。張治功即命扒出屍體,將頭割去。張治功為冒功邀賞,上報劉鎮華,說白朗係其部下擊斃。

8月9日,袁世凱兩下策令,特授趙倜宏威將軍;開複劉鎮華原官,授為陸軍中將,給勳五位;授張治功陸軍少將,給三等文虎章。後來查明白朗並非被擊斃,袁世凱又撤銷了對劉鎮華、張治功的獎勵。但由於白朗起義已被撲滅,袁世凱後仍開複劉鎮華原官不變。趙倜因追擊白朗特別賣力,袁世凱又改授為德武將軍,督理河南軍務。田文烈仍為會辦河南軍務。前都督張鎮芳也發還了勳位、勳章,取消了撤職處分。

通過鎮壓白朗起義,袁世凱還解決了另外一個難題。陝西都督張鳳翽是辛亥革命時上台的,處處對袁世凱表示服從,袁世凱雖不信任他,但撤職也找不出多少理由。6月,袁世凱以陸建章圍剿起義軍有功,任為陝西都督,把張鳳翽調北京,委任為將軍府揚威將軍,陝西的軍政大權遂落人親信陸建章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