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有三個綽號,呼保義、孝義黑三郎、及時雨,尤以“及時雨”最為著名。書中介紹宋江出場時,說他“平生隻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霍,視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隻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
這段文字闡述了兩個主題:一、宋江喜歡結交好漢;二、宋江為人慷慨,樂意資助他人、扶困濟危。之所以如此做派,雖是性格使然,卻也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畢竟拿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銀,小門小戶哪禁得起這樣折騰?
宋江的確有錢,這是做不得假的,他的收入主要有兩個來路,第一個是啃老,第二個是灰色收入。
宋家是農戶出身,“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父親和弟弟都在“村中務農,守些田園過活”,但宋家不是普通農戶,宋江殺死閻婆惜後,朱仝、雷橫奉命捉拿他,光是圍住宋家莊院就用了三四十人,可想宅院之大。待朱、雷二人離開,宋太公隨手就送出二十兩銀子,如此闊綽的舉動也非普通人家所能為。後來宋江、宋清離家潛逃,“宋江、宋清卻分付大小莊客:‘小心看家,早晚殷勤伏侍太公,休教飲食有缺。’”看似不起眼的“莊客”二字,一下子暴露了宋家的實力。
說到莊客,需要介紹一下宋朝的三個戶籍等級。一等是“官戶”,這部分人大多是科舉做官的士大夫,地位很高,隻納稅,免服役;二等是擁有田地產業,需要納稅服役的“主戶”,顧名思義,擁有生產資料就算得上是主人了;三等是“客戶”,他們沒有土地,有的甚至沒有居所,隻能被人盤剝奴役,用勞力換取生存所需。
“客戶”又分為“地戶”“佃戶”和“浮戶”,“地戶”基本等同於奴仆,世代隸屬於“主戶”,是最底層的人群;“佃戶”就是《水滸傳》中經常出現的莊客了,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封建地主製經濟下租種地主土地的農民都被稱為“佃戶”;“浮戶”就是無戶籍、無固定居所的流民。“客戶”在宋朝的人口構成中占有較高比率,北宋初年時甚至達到了驚人的40%。曾有無名氏作《沁園春·道過江南》曰:“……述某州某縣,某鄉某裏,住何人地,佃何人田。氣象蕭條,生靈憔悴……”直抒了對客戶製度和當權者的不滿。
“莊客”一詞,在書中的華陰縣史家莊、桃花村桃花莊都曾提到,那些莊客對史太公和劉太公言聽計從。由此可見,宋太公和史太公、劉太公處於同等階層,都是地主級別的大佬,宋家莊園或許比不上祝家莊、扈家莊這樣的龐然大物,但在當地也是不折不扣的大戶。所以,雖然《水滸傳》中對宋江的家底沒有明說,我們也能推斷出,他和史進一樣,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富二代有不同於尋常百姓子女的教育方式,史進專愛舞槍弄棒,史太公就不停地為兒子請教師爺;宋江則習文修武,才能得到“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的評價,從宋江寫的詩詞來看,他的確是有深厚文學功底的;至於武藝,或許宋江比不上五虎八彪一類猛將,至少也強過常人,還收了孔明、孔亮兩個徒弟。
宋太公隻有兩個兒子,但凡老頭智商正常,都看得出哪個更有出息,憑著長子地位和押司身份,宋江在家中應是予取予求,滿足社交需求綽綽有餘。
當然,家資富足隻是宋江的底氣,憑他的本事,還真未必用得上家裏的錢,因為他的身份特殊,他是一個胥吏——宋朝的胥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