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一書中,施老先生寫到興起時,常常信手寫一首讚詞,或點綴仁行義舉,或描寫人物外貌,或渲染戰鬥場麵。許多人物都“獲此殊榮”,但是,像吳用這樣的出場讚詞實屬鳳毛麟角。
曾有一首《臨江仙》,讚吳用的好處:“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名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這首《臨江仙》未免太過誇張,拿一個草莽謀士和名垂千古的諸葛亮、陳平相比,足見施耐庵對吳用的偏愛。
吳用是梁山泊第一正牌軍師,比起專攻法術、閑雲野鶴一般的公孫勝和少有智謀、戰績可憐的神機軍師朱武,吳用從始至終都是梁山最倚重的智囊,無論是山寨的建設發展,還是征戰時的排兵布陣、政治路線的製定,吳用都是主心骨,其實際作用甚至大於天魁星宋江。
要讀懂水滸,先要讀懂宋江;要讀懂梁山,必須先讀懂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