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吳二人好像在打啞謎,就連與宋江親若兄弟的花榮此刻都似成了外人,吳用究竟知道了什麼呢?其實這並不神秘,一句“此是國家法度,如何敢擅動”讓吳用明白:宋江想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大宋好公民。在完全有能力逃脫刑罰的前提下,宋江仍然選擇服刑,這需要強大的自製力,更需要堅定的信念支撐。或許就是從此刻開始,吳用看到了宋江身上的閃光點,於是,他將自己的好友、江州押牢節級戴宗介紹給宋江以照應一二。
很快就發生了“宋江吟反詩”一事,無計可施的戴宗到梁山求援,“晁蓋聽罷大驚,便要去請眾頭領,點了人馬,下山去打江州,救取宋三郎上山。吳用諫道:‘哥哥不可造次。江州離此間路遠,軍馬去時,誠恐因而惹禍,打草驚蛇,倒送宋公明性命。’”乍看上去,晁蓋才是擔憂宋江安危的那個,但他的主意實在拿不出手。從梁山到江州,也就是從現在的山東濟寧到江西九江,一千六百裏的路程,一個草寇敢帶著大隊人馬招搖過市,純粹是尋死。
吳用是真想救宋江的,雖然他讓金大堅做的蔡京印信出了問題,但立刻設法彌補。眾多好漢得了將令,各各拴束行頭,連夜下山,望江州來。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江州劫法場由晁蓋帶隊。
毋庸置疑,自江州劫法場、宋江上了梁山後,晁蓋的威望就遭受了極大的挑戰,首領地位也有名無實。這有三個原因:宋江太過能幹,吳用棄舊迎新,晁蓋自己無能。前兩者貌似是主因,但問題的根本還在晁蓋自己身上,正因他的無能才襯托出宋江的本事,也將老朋友吳用推得越來越遠。在此之前,晁蓋丟人也隻丟在自家,自花榮、燕順、黃信等九人上山後,生辰綱係已不再是梁山的主導力量,梁山首領的成分也變得複雜起來。晁蓋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到來,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宋江救過我,我也一定要救他。但心有餘而力不足,江州劫法場的糟糕表現讓他威風掃地,直白點兒說,他還不如不來。
為了解救宋江,梁山一共派出十七名首領和百餘名嘍囉。他們日夜兼程,十天趕了一千六百裏路,終於在行刑之前來到了法場。然而,當監斬官喝道:“斬訖報來!”兩勢下刀棒劊子便去開枷,行刑之人執定法刀在手。這時的梁山好漢在做什麼?“隻見那夥客人在車子上聽得斬訖,數內一個客人,便向懷中取出一麵小鑼兒,立在車子上,當當地敲得兩三聲,四下裏一齊動手。”
劊子手已經執刀在手,梁山好漢們卻還在外圍敲鑼,倘若劊子手不被鑼聲幹擾,直接手起刀落,這群人浩浩蕩蕩不遠千裏而來,豈不是救了個寂寞?十七個骨幹扮成客商、使槍棒的、挑擔的、丐者,加上百餘名嘍囉,已經將法場四麵圍了起來,卻偏偏忘了最關鍵的事——解救宋江!帶著花榮是做什麼的,一手神箭絕技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虧得還有個李逵,從半空中跳將下來。手起斧落,早砍翻了兩個行刑的劊子手。“隻見東邊那夥弄蛇的丐者,身邊都掣出尖刀,看著土兵便殺。西邊那夥使槍棒的,大發喊聲,隻顧亂殺將來,一派殺倒土兵獄卒。南邊那夥挑擔的腳夫,輪起扁擔,橫七豎八,都打翻了土兵和那看的人。北邊那夥客人,都跳下車來,推過車子,攔住了人。兩個客商鑽將入來,一個背了宋江,一個背了戴宗。”
看清楚了嗎?在李逵殺死兩名劊子手、解除威脅之後,梁山好漢們仍在外圍忙活呢。解決了周圍土兵獄卒,這才到了宋江身邊,這效率真是讓人捉急。
終於救到了宋江,第二個問題立刻暴露出來:晁蓋根本沒考慮逃跑路線的事!整個營救計劃出自吳用之手,恐怕連他也沒想到,晁蓋的安排竟如此不靠譜。這可是劫法場,稍有不慎就會掉腦袋,晁天王居然不探地形、不留接應、不想退路!這種臨機決斷,難道還能讓千裏之外的吳用來想嗎?
眾人跟著莽李逵一通瞎跑,約莫離城沿江上也走了五七裏路,前麵望見盡是滔滔一派大江,卻無旱路。晁蓋看見,隻叫得苦。此時花榮也發現不對勁了。便質問晁蓋道:“哥哥,你教眾人隻顧跟著李大哥走,如今來到這裏,前麵又是大江攔截住,斷頭路了,卻又沒一隻船接應。倘或城中官軍趕殺出來,卻怎生迎敵,將何接濟?”花榮是將門出身,多少懂些行伍戰陣,他實在無法忍受晁蓋一塌糊塗的指揮方式,因此絲毫不給麵子。結果還是阮小七想出了主意:“遠望隔江那裏有數隻船在岸邊。我弟兄三個赴水過去,奪那幾隻船過來載眾人,如何?”晁蓋道:“此計是最上著!”
這時,張順、李俊、穆弘等人到來,眾人殺退官兵後來到了穆家莊,宋江對黃文炳恨之入骨,便要立刻報仇。宋江起身與眾人道:“……隻恨黃文炳那廝,無中生有,要害我們。這冤仇如何不報?怎地啟請眾位好漢,再做個天大人情,去打了無為軍,殺得黃文炳那廝!也與宋江消了這口無窮之恨。那時回去如何?”
要知道,張順、穆弘、李俊等人是要劫牢救宋江的,原文道:“張順見了宋江,喜從天降。眾人便拜道:‘自從哥哥吃官司,兄弟坐立不安……今日我們正要殺入江州,要劫牢救哥哥……’”此時正是英雄聚義、群情激昂之時,宋江趁著眾好漢心中血氣正旺時提出複仇請求,時機抓得很準。但偏偏有人不願意,這個人就是晁蓋:“賢弟眾人在此。我們眾人偷營劫寨,隻可使一遍,如何再行得?似此奸賊,已有提備。不若且回山寨去聚起大隊人馬,一發和學究、公孫二先生,並林衝、秦明都來報仇,也未為晚矣。”
晁蓋似乎忘了,先前要調動大隊人馬救宋江已被吳用反駁過一次,現在又說了一遍。而宋江也根本沒給他留麵子,道:“若是回山去了,再不能夠得來。一者山遙路遠,二乃江州必然申開明文,幾時得來,不要癡想……”宋江說出這番話之後,花榮和薛永最先響應,攻打無為軍一事如火如荼地開始籌備。從這以後,再沒有人征求過晁蓋的意見,晁蓋也再沒說過一句話。
晁蓋的心思很單純,他來江州是真的想救宋江,阻止複仇也並無私心,因為手頭這點兒力量想攻打無為軍實在是異想天開。但是,此時誰都攔不住宋江,因為這次複仇實在太重要了。第一,宋江是真的恨,這口氣一定要出;第二,宋江失去官麵身份,正式踏入江湖,他要讓所有人看到自己的“狠辣”,殺雞駭猴,黃文炳就是最合適的雞;第三,借此時機將揭陽鎮三霸拖下水,擴大自己在梁山上的心腹勢力。
攻打無為軍固然有眾好漢的助力,但整個計劃都是宋江一手製訂,他果決多謀、快意恩仇的表現也令眾好漢折服。再看晁蓋的表現,二者真有天壤之別。行走江湖的人都有慕強心理,跟著強者混就有好處、就能保命,這是顛撲不破的道理,從這一刻開始,宋江已經徹底壓過了晁蓋。
宋江雖有機謀,卻從無謀害晁蓋的意圖,一則他與晁蓋彼此相救,有恩有義;二則對兄弟使手段是江湖大忌,一旦泄露便是滅頂之災;三則宋江隻憑個人本事便可完勝晁蓋,沒必要節外生枝。大夥都是刀尖上舔血的人物,幾場仗打下來,幾次決斷落地,自然懂得該追隨誰。
而吳用和普通好漢不同,別人因慕強而追隨,他考慮的則更多。一個合格的領袖,要心有溝壑、胸懷大誌,還要與自己這個軍師理念相合。晁蓋是大家公認的梁山首領,至少名義上如此,在沒有犯大錯之前,吳用沒有理由背離他。然而,在度過了一陣平穩期後,晁蓋真就犯了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這也使得吳用徹底放棄了晁蓋,轉認宋江為真正的梁山首領。
事情源於楊雄、石秀投上梁山,楊雄、石秀把本身武藝、投托入夥先說了,眾人大喜,讓位而坐。本來皆大歡喜,可當楊雄說起同行的時遷在祝家莊偷雞時,晁蓋立刻翻臉,大怒,喝叫:“孩兒們!將這兩個與我斬訖報來!”
晁蓋的理由是:這廝兩個把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我等受辱。這理由說出來,不知有多少好漢強忍著笑,現在山寨上坐著的哪個是好人?開黑店取人肉的朱貴,貪戀美色、劫掠良家的王矮虎,殺人如麻的李逵,潯陽江上請人吃“板刀麵”“餛飩”的張橫……敢情這些都不算什麼,隻有偷雞不能忍?晁蓋要斬楊雄、石秀和王倫為難林衝如出一轍,王倫是怎麼死的?根本原因是妒賢嫉能、打壓新人,晁蓋太健忘了,這麼快就忘了王倫因何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