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智擒孟達
原 文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曹操曰:籍,猶賦也。言初賦民而便取勝,不複歸國發兵也。始用糧,後遂因食於敵,還兵入國,不複以糧迎之也。]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曹操曰:兵甲戰具,取用於國中,糧食則因敵也。]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曹操曰:軍行已出界,近師者貪財,皆貴賣,則百姓虛竭也。]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dān,中原內虛於家?。[曹操曰:丘,十六井也。百姓財殫盡而兵不解,則運糧盡力於原野也。]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pí馬?,甲胄zhòu矢shǐ弩nǔ?,戟jǐ盾dùn蔽櫓lǔ?,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曹操曰:丘牛,謂丘邑之牛。大車,乃長轂gǔ車也。]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qí稈一石?,當吾二十石。[曹操曰:萁qí,豆秸jiē也。稈,禾槁gǎo也。石者,百二十斤也。轉輸之法,費二十石乃得一石。]
注 釋
?役不再籍:意思是說從國內征集兵員隻征一次。役,兵役。籍,本義為名冊,此處用為動詞,即登記、征集。再,兩次。?糧不三載:即軍糧隻在出征時隨軍運送一次,凱旋時載運糧草班師回國,不運送第三次。三,第三次。載,運送。?取用於國:指武器裝備等從國內取用。?因糧於敵:糧草給養依靠在敵國就地解決。因,依靠、憑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這句意思是說國家之所以因用兵而導致貧困,是由於軍糧的遠道運輸。之,虛詞,無實義。師,指軍隊。遠輸,遠道運輸。?近師者貴賣:意思是說靠近軍隊駐地的物價必然漲價。近,臨近。貴賣,指物價飛漲。?急於丘役:急,在這裏有加重之意。丘役,軍賦,古代按丘為單位征集軍賦,一丘為十六井,一井為九百畝。?中原內虛於家:這句意思是說國內百姓家中因遠道運輸而變得貧困、空虛。中原,這裏可以解釋為國內。?去:耗去、損失。?公家:諸侯的宮室。費:費用、開銷。?罷馬:疲憊不堪的馬匹。罷,同“疲”。?甲:護身鎧甲。胄:頭盔。矢:箭。弩:弩機,一種用來射箭的簡單機械。?戟盾蔽櫓:泛指當時攻防兵器與裝備。戟,古代戈、矛功能合一的兵器。盾,盾牌,用於作戰時防身。蔽櫓,大盾牌,戰車上的防護器械。?丘牛大車:從丘役中征集來的牛和車。?智將務食於敵:意思是說明智的將帥總是務求在敵國就地取材。智將,明智的將領。務,務求、力圖。?鍾:春秋時的容量單位,一鍾為六百四十升。?萁稈:泛指馬、牛等牲畜的飼料。石:古代的容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
譯 文
善於用兵的人,兵員絕不征集兩次,糧草除出征和凱旋時運送外不會有第三次。武器裝備從國內取用,糧食飼料則在敵國就地補充,這樣,軍隊的武器糧草供應就可以滿足作戰需求了。
國家之所以因用兵而導致貧困是由於軍糧的遠道運輸,遠途運輸必然會導致百姓貧窮。臨近軍隊駐地的地區物價必然高漲,物價高漲就會使百姓財力枯竭,國家財力枯竭就必然導致加重徭役賦稅的征用。軍力耗盡、財力枯竭,國內便會出現家家空虛的貧窮景象。人民群眾的財產將因戰爭而耗去十分之七,國家的財富也會由於車輛的損壞,馬匹的疲勞生病,盔甲服裝、箭羽弓弩、槍戟盾牌,所征用的牛和車的製造補充而耗去十分之六。所以,高明的將帥總是力求在敵國就地解決糧草的供應問題,吃掉敵國一鍾糧食,相當於從本國運送二十鍾糧食;耗費敵國一石草料,等於從本國運送二十石草料。
原 文
故殺敵者,怒也?;[曹操曰:威怒以致敵。]取敵之利者,貨也?。[曹操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曹操曰:以車戰能得敵車十乘已上,賞賜之。不言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者賞之,而言賞得者何?言欲開示賞其所得車之卒也。陳車之法:五車為隊,仆射一人;十軍為官,卒長一人;車滿十乘,將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別言賜之,欲使將恩下及也。或曰:言使自有車十乘已上與敵戰,但取其有功者賞之;其十乘已下,雖一乘獨得,餘九乘皆賞之,所以率進勵士也。]而更其旌旗?,[曹操曰:與吾同也。]車雜而乘之?,[曹操曰:不獨任也。]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曹操曰:益己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