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曰:欲攻城,必先謀。]
原 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①;[曹操曰:興師深入長驅,拒其城郭,絕其內外,敵舉國來服為上;以兵擊破,敗而得之,其次也。]全軍為上,破旅次之;[曹操曰:《司馬法》曰:一萬二千五百人為軍。]全旅為上,破旅次之;[曹操曰:五百人為旅。]全卒為上,破卒次之;[曹操曰:一旅已下至百人也。]全伍為上,破伍次之②。[曹操曰:百人已下至五人。]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③;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④。[曹操曰:未戰而敵自屈服。]
注 釋
①全國為上,破國次之:這句說迫使敵國完整地屈服為上策,而通過戰爭交鋒攻破或打敗敵國則稍差一些。全,完整。國,春秋時主要指都城,或者還包括外城及周圍的地區。破,攻破、擊破。②軍、旅、卒、伍:春秋時軍隊編製單位。一萬二千五百人為軍,五百人為旅,一百人為卒,五人為伍。③非善之善者也:還不算是最好的謀攻。④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句是說不戰而使敵人屈服,才能說是最高明的用兵。屈,屈服、降服。
譯 文
孫子說:衡量戰爭勝多勝少的一般原則是,以能使敵國完整無損地屈服為上策,而攻破敵國就略遜一籌;能使敵人全軍將士完整無損地降服為上策,而用武力擊敗敵人一個軍便略遜一籌;能使敵人一旅五百將士完整無損地降服為上策,而用武力擊敗敵人一個旅便略遜一籌;能使敵人一卒官兵全員降服為上策,擊潰一卒兵眾就稍差一等了;能使敵人一伍士兵全員降服為上策,擊潰一伍士兵就稍差一等了。所以,百戰百勝,還不算是最高明的;不用武力進攻就能使敵人降服,才是最高明的用兵。
釋例一
公元前 205 年,韓信偷偷地渡過黃河,攻打魏的首都安邑。魏王豹大為吃驚,就帶了兵來抵抗韓信,魏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大敗。魏王豹被韓信俘虜了。於是,韓信平定了魏,改為河東郡。第二年,漢王派張耳跟著韓信帶兵東征,向北攻打趙王歇及守在代地的成安君陳餘。韓信打敗了代地的部隊,在閼與這個地方活捉了代相夏說,接著大破趙軍,斬了陳餘,活捉了趙王歇。這都是破敵人之國。平定趙國後,韓信用廣武君李左車的計策,派人到燕國去,燕國人聽到了消息,立刻投降。韓信令燕人以國降,是為上策;打敗魏、趙,是次策。
原 文
故上兵伐謀⑤,[曹操曰:敵始有謀,伐之易也。]其次伐交⑥,[曹操曰:交,將合也。]其次伐兵⑦,[曹操曰:兵形已成也。]其下攻城。[曹操曰:敵國已收其外糧城守,攻之為下也。]攻城之法為不得已⑧。修櫓轒fén轀wēn⑨,具器械⑩,三月而後成;距窨yīn?,又三月而後已?。[曹操曰:修,治也。櫓,大楯dùn也。轒轀者,轒床也;轒床其下四輪,從中推之至城下也。具,備也。器械者,機關攻守之總名,飛樓雲梯之屬。距窨者,踴土積高而前,以附其城也。]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曹操曰:將忿不待攻器成,而使士卒緣城而上,如蟻之緣牆,殺傷士卒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國而非久也?,[曹操曰:毀滅人國,不久露師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曹操曰:不與敵戰,而必完全得之,立勝於天下,不頓兵血刃也。]
注 釋
⑤上兵伐謀:這句意思是說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謀略戰勝敵人。上兵,用兵中的上乘之法。伐,進攻、攻打。謀,謀略。伐謀,在敵方謀劃時及早洞察,以巧妙的計謀破解敵方的計謀。⑥其次伐交:意思是說當時的外交戰爭,主要表現為運用外交手段戰勝敵人。交,兵將交戰,這裏指外交。伐交,即在外交上爭取主動、打擊敵人。⑦伐兵:通過與敵人軍隊交戰,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兵,軍隊。⑧法:方法。為不得已:實不得已而為之。⑨修櫓轒轀:指製造大盾和攻城用的四輪大車。修,製作、建造。櫓,大盾牌。轒轀,古代攻城用的四輪兵車,外蒙生牛皮,可以容納兵士十餘人,隻能掩護攻城部隊接近城池。⑩具器械:意思是說準備攻城用的各種器械。具,準備。?距窨:為攻城做準備而堆積的土山。距,通“具”,準備。窨,通“堙”,高於敵人城牆的土山。?已:完成、竣工。?勝:克製、製服。忿:憤懣、惱怒。蟻附之:指像螞蟻一般驅使士兵爬梯攻城。?殺士三分之一:即使三分之一的士兵被殺,也還是無法攻下城池。士:士兵。拔:攻占城邑或軍事據點。?攻:這裏指攻城。?屈人之兵而非戰也:不采用直接交戰的辦法而迫使敵人屈服。?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意思是說奪取敵人的城池而不靠硬攻的辦法。?破人之國而非久也:這句是說滅亡敵國無需曠日持久。非久,不須曠日持久。?必以全爭於天下:這句意思是說一定要使用全勝的戰略計謀來爭勝於天下。全,即上文中“全國”“全軍”“全旅”“全卒”“全伍”的“全”。?頓:通“鈍”,指疲憊、挫折。利:利益。全:保全、萬全。?此謀攻之法也:這就是運用謀略進攻敵人的最高標準。法,標準、準則。
譯 文
所以,指揮作戰的最高追求是用巧妙的謀略挫敗敵人的計謀,其次是運用外交手段取得勝利,再次是進攻敵人的軍隊來奪取勝利,最差的選擇是攻打敵國城池。采用強攻城池的戰術,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要攻打敵人的城池,先得製造攻城用的大盾牌和運送士兵的四輪兵車,準備好各種攻城用的器具,這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而堆築攻城用的土山,又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結束。然後將領也許難以克製自己的憤怒,驅逐士兵像螞蟻一樣架雲梯攻打敵軍城池,結果可能是士兵傷亡三分之一,而敵城尚未被攻破,這就是攻城可能造成的禍害。所以善於指揮戰爭的人,降服敵人的軍隊不是通過戰場廝殺的方式,奪取敵人的城池不用強攻的手段,滅亡敵人的國家也不需要曠日持久的征戰討伐。他們務求用全勝的計謀而稱霸於天下,這就是運用謀略克敵製勝的基本法則。
釋例二
公元前 204 年,韓信破趙斬陳餘。於是向李左車問道:“我想要向北攻打燕國,向東攻打齊國,怎樣才能成功?”李左車說:“將軍涉過西河,俘虜了魏王,又捉了夏說,一戰便攻破了井陘隘道,不到一個上午打敗了二十萬趙軍,殺了趙相成安君。名聞四海,威震天下。這些都是將軍您的長處。然而校尉們十分辛勞,士兵們非常疲乏,實在是很難叫他們再賣力了。現在將軍您要是發動這一支疲乏困倦的軍隊去駐紮到燕國堅固的城下,跟其戰鬥恐怕會僵持很久,而且又沒有攻下它來的力量。這些是將軍這方麵的短處。現在不如解下盔甲武裝,守在趙國,安撫百姓。再讓百裏之內的地區每天都可以送來牛和酒犒勞您的將士兵卒,而後把部隊駐守到通往燕國的路上,接著派一個辯士送一封信,向他顯示你軍隊的長處,燕國一定不敢不聽從您的命令。用威勢把燕國降服了後,再派人去齊國,齊國也一定會降服的。用兵之道,本來就是先聲奪人、虛張聲勢,而後再動刀兵計策,就是這麼辦的!”韓信聽了,說:“好極了!”就照李左車的計策,派人到燕國去,燕國果然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