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例三
公元前 287 年,蘇秦遊說楚國,楚王說:“現在您打算合天下為一體,拉攏各諸侯國,使危亡的國家得以生存下去,寡人願意恭敬地以整個國家來跟隨。”於是六國南北聯合,而將力量聚集在一起,蘇秦便成為這個合縱盟約的領導人,同時成為六國的宰相。蘇秦將六國合縱的事向秦國宣布。秦人有十五年之久,不敢窺視函穀關。
●蘇季子投井遇叔
釋例四
249 年秋,蜀漢的衛將軍薑維進犯雍州,依傍麴山建築兩座城,派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並聚集羌胡人為人質,進犯侵逼各郡;征西將軍郭淮和雍州刺史陳泰進行抵擋。陳泰說:“麴城雖然堅固,但距離蜀國路途遙遠而險阻,當然需要運送糧食;羌人怕薑維的勞役繁重,必然不肯依附他。如今圍攻奪取麴城,無須廝殺流血就可以攻克;他們雖有救兵,但山道險阻,不是行軍打仗之地。”於是郭淮派陳泰率領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進兵包圍了麴城,切斷了運輸道路和城外流水。句安等人出城挑戰,陳泰按兵不動。城內將士困窘不堪,僅靠分配的糧食和聚積起來的雪水度日。薑維率兵前來救援,出了牛頭山就與陳泰的軍隊相遇。陳泰說:“用兵之法貴在不戰使人屈服。如今扼守牛頭山,薑維沒有了退路,就會成為我們的籠中之鳥了。”於是命令諸軍各自堅守營壘,不與薑維交戰,並派人向郭淮報告,讓郭淮快速向牛頭山進軍,截斷薑維的退路。郭淮采納這個意見,進軍洮水。薑維害怕了,於是迅速撤兵,句安等人孤立無援,終於投降。
原 文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曹操曰:以十敵一,則圍之,是將智勇等而兵利鈍均也。若主弱客強,操所以倍兵圍下邳生擒呂布也。]五則攻之,[曹操曰:以五敵一,則三術為正,二術為奇。]倍則分之?,[曹操曰:以二敵一,則一術為正,一術為奇。]敵則能戰之?,[曹操曰:己與敵人眾等,善者猶當設伏奇以勝之。]少則能逃之?,[曹操曰:高壁堅壘,勿與戰也。]不若則能避之?。[曹操曰:引兵避之也。]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曹操曰:小不能當大也。]
●薑伯約歸降孔明
注 釋
?十則圍之:意思是擁有數量上絕對優勢的兵力,就可以包圍敵人。?倍則分之:這句是說有多於敵人一倍的兵力,應設法分散敵人,造成局部上更明顯的優勢。倍,加倍。分,分散。?敵則能戰之:這句是說如果敵我雙方兵力相等,則當敢於抗擊、對峙。敵,指兵力相等,勢均力敵。能,這裏作助動詞,能戰。?少則能逃之:我軍兵力少於敵軍時就應設法躲避其鋒芒。少,兵力少。逃,逃跑、躲避。?不若:不如,指敵強我弱。?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弱小的部隊如果固執堅守硬拚,就會被強大的敵人所俘虜。小敵,弱小的軍隊。之,助詞。堅,堅定、強硬,這裏指固守硬拚。大敵,強大的敵軍。擒,捉拿,這裏指俘虜。
譯 文
因此用兵打仗的戰術方法是:當我軍擁有十倍於敵軍的絕對優勢兵力時就圍困敵軍,當我軍擁有五倍於敵軍的優勢兵力時便可對敵軍發起猛烈攻擊,當我軍擁有兩倍於敵軍的優勢兵力時就要設法分散敵軍以造成局部上更明顯的優勢,當敵我雙方的兵力相當時可以與敵軍交戰,當我軍兵力少於敵軍時就應該設法躲避敵人的鋒芒,當我軍實力不如敵人時就應當盡量避免與其交戰。因為弱小的軍隊如果堅守硬拚,就必然被實力強大的軍隊製服擒獲。
釋例五
356 年,燕慕容恪率軍追段龕至廣固城下,段龕閉門固守,慕容恪整日按兵不動。諸將莫名其妙,齊請速攻,慕容恪對諸將說:“用兵不宜執一,或宜緩行,或宜急取。若彼我勢均,敵外有強援,一或頓兵,將腹背受敵,自應急攻為是,希望速得大利;倘我強彼弱,彼又無外援,不如羈住守兵,靜待彼自斃,兵法所謂十圍五攻,便是此意。按行軍常法,必欲急攻,諒數旬即可攻下,但恐惡戰,傷我士眾。故當持久以取,不要貪得近攻。”於是嚴固圍壘,屯田課耕,後城中糧盡,段龕出降,終克廣固。
原 文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曹操曰:將周密,謀不泄也。]輔隙則國必弱?。[曹操曰:形見於外也。]
注 釋
?國:指國君。輔:原意指增強車輪支力的輔木,這裏引申為輔助、助手。?輔周則國必強:意思是說輔助親密無間國家就強盛。周,親密無間。?輔隙則國必弱:輔助關係不和睦的國家必定衰弱。隙,縫隙,這裏指不和睦。
譯 文
在外獨立指揮軍隊的主將,是國君的助手,君臣關係密切國家就必定強盛,君臣關係不睦國家就必然衰弱。
釋例六
276 年 10 月,晉征南大將軍羊祜請求討伐吳,他對晉武帝說:“大晉兵眾,多於前世,資儲器械,盛於往時,今不於此時平吳,而更阻兵相守,不可長久。現在若引梁、益之兵,水陸俱下,荊楚之眾,近臨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揚、青、兗,攻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誤之,以一隅之吳,當天下之眾;勢分形散,所備皆急,一處傾壞,上下震蕩。如此則軍隊混亂,必然攻克。”晉武帝采納了他的建議,終以平吳,統一中國。
原 文
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mí軍?;[曹操曰:縻,禦也。]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曹操曰:軍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禮不可以治兵也。]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曹操曰:不得其人意也。]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曹操曰:引,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