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 文

當時孝武帝還很年輕,行使政令不由自己,桓溫威震內外,人們議論紛紛,各懷異心。謝安與王坦之盡忠輔佐,終能使朝中大臣們大體上平靜無事。桓溫病重時,暗示朝廷對他加九錫,讓袁宏起草奏表。謝安見到後,就動手修改原稿,致使十多天還未改好,等桓溫一死,加九錫的事也就作罷了。

原 文

尋為尚書仆射yè,領吏部,加後將軍。及中書令王坦之出為徐州刺史,詔安總關中書事。安義存輔導,雖會稽kuài jī王道子亦賴弼諧之益。時強敵寇境,邊書續至,梁益不守,樊鄧陷沒,安每鎮以和靖,禦以長算。德政既行,文武用命,不存小察,弘以大綱,威懷外著,人皆比之王導,謂文雅過之。嚐與王羲之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誌。羲之謂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pián zhī;文王旰gàn 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思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安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豈清言致患邪yé?”

●王羲之官拜右將軍

譯 文

很快謝安升任尚書仆射,總領吏部,加封後將軍。在中書令王坦之出任徐州刺史時,詔令謝安統管中書省。謝安一心輔助東晉、勸導百官,即使會稽王司馬道子也依靠謝安的輔助調和而獲益。當時有強敵侵犯邊境,邊境告急文書頻頻傳來,梁州、益州、襄陽、鄧州先後失陷。謝安總是鎮定自若,作長久之計來解決,以寬仁安定內外。廣泛推行德政,文武百官用命,不計較小節,弘揚大事,恩威遠播,人人都把他比作王導,並認為他的文雅超過王導。謝安曾經與王羲之同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遠離俗世的誌趣。王羲之說:“夏禹為王盡力,手腳都磨出厚厚的老繭;文王管理國家,廢寢忘食,如今朝廷邊境戰事頻繁,執政者應該思考效忠國家,不應該空談浮華,恐怕不是當今適合的事。”謝安說:“秦朝任用變法務實的商鞅,隻延續兩代就敗亡了,這難道也是空談浮華招致的災禍嗎?”

原 文

是時宮室毀壞,安欲繕之。尚書令王彪之等以外寇為諫,安不從,竟獨決之。宮室用成,皆仰模玄象,合體辰極,而役無勞怨。又領揚州刺史,詔以甲仗百人入殿。時帝始親萬機,進安中書監、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固讓軍號。於時懸象失度,亢旱彌年,安奏興滅繼絕,求晉初佐命功臣後而封之。頃之,加司徒,後軍文武盡配大府,又讓不拜。複加侍中、都督揚豫徐兗yǎn 青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假節。

譯 文

其時候京師宮殿毀壞,謝安打算修繕宮殿。尚書令王彪之等大臣以敵寇入侵為由諫阻謝安,謝安不聽,最後竟獨自決定動工。宮室終於修繕完成了,都依照天象,合符北極星的方位,而徭役又沒有怨恨。謝安又兼任揚州刺史,詔令他可帶一百名披甲執杖的衛士進入宮殿。這時,孝武帝開始親政,晉升謝安為中書監、驃騎將軍、錄尚書事,謝安堅決辭讓軍中頭銜。當時天象失常,大旱連年,謝安上書主張複興衰敗滅亡的諸侯和貴族世家,尋找並封賞晉初功臣後代。不久,朝廷加封謝安為司徒,他所統轄的後軍文武官員都配給高級府第,謝安又辭讓不接受。朝廷又加封謝安為侍中、都督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和幽州的燕國諸軍事、假節。

原 文

時苻fú 堅強盛,疆埸yì多虞,諸將敗退相繼。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應機征討,所在克捷。拜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建昌縣公。堅後率眾,號百萬,次於淮肥,京師震恐。加安征討大都督。玄入問計,安夷然無懼色,答曰:“已別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複言,乃令張玄重請。安遂命駕出山墅,親朋畢集,方與玄圍棋賭別墅。安常棋劣於於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安顧謂其甥羊曇曰:“以墅乞汝。”安遂遊涉,至夜乃還,指授將帥,各當其任。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雲:“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以總統功,進拜太保。

●義智傾服

譯 文

這時候前秦苻堅勢力強大,邊境戰事紛起,東晉眾將接連吃了敗仗。謝安派弟弟謝石和侄兒謝玄等人出兵伺機征討,連戰連捷。拜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為建昌縣公。後來苻堅率領大軍,號稱百萬,開進淮河、淝水,東晉京師震動。朝廷加封謝安為征討大都督。謝玄來向謝安詢問退敵之計,謝安泰然自若毫無懼色,回答道:“朝廷已另有打算。”然後就不再說了。謝玄不敢再問,便派張玄再去請示。謝安於是駕車去了山中別墅,親朋好友聚集在一起,然後才與謝玄坐下來以別墅為賭注下圍棋。謝安平時棋藝不如謝玄,這一天謝玄心慌,反而敗給了謝安。謝安回頭對外甥羊曇說:“別墅給你啦。”說完便登山遊玩,直到晚上才回來,部署將帥,各司其職。謝玄等人大敗苻堅,喜信傳送到謝安手上,謝安正在與客人下圍棋,看完信就丟在床上,麵無喜色,照舊繼續下棋。客人詢問信的內容,才慢吞吞地答道:“小輩們已經打敗敵寇。”下完棋回到內室,內心抑製不住激動心情,過門檻時猛地折斷了屐齒。謝安在人前竟能鎮定自若、掩飾真實情緒到這種程度。因統率作戰有功,謝安被晉封太保。

原 文

安方欲混一文軌,上疏求自北征,乃進都督揚、江、荊、司、豫、徐、兗、青、冀、幽、並、寧、益、雍、梁十五州軍事,加黃鉞,其本官悉如故,置從事中郎二人。安上疏讓太保及爵,不許。是時桓衝既卒,荊、江二州並缺,物論以玄勳望,宜以授之。安以父子皆著大勳,恐為朝廷所疑,又懼桓氏失職,桓石虔複有沔陽之功,慮其驍猛,在形勝之地,終或難製,乃以桓石民為荊州,改桓伊於中流,石虔為豫州。既以三桓據三州,彼此無怨,各得所任。其經遠無競,類皆如此。

譯 文

謝安想統一天下,上書請求率兵北伐,孝武帝詔令謝安都督揚、江、荊、司、豫、徐、兗、青、冀、幽、並、寧、益、雍、梁十五州軍事,加黃鉞,原來官職照舊,設置從事中郎二人。謝安上書辭讓太保官職以及爵位,朝廷不批準。這時候桓衝已經去世,荊、江二州都刺史的官位空缺,輿論認為謝玄功勞大、聲望高,應授予這二州統領之職。謝安擔心父子名位太高,會被朝廷猜忌,又擔心桓氏失去荊、江二州的職權會心中不服,桓石虔又有沔陽的戰功,考慮到他驍勇善戰,占據險地,終將難以控製,於是任命桓石民為荊州刺史,改任桓伊鎮守江州,任命桓石虔鎮守豫州,使桓家三人統轄三州,彼此沒有怨言,各得其任。謝安執政謀略深遠,讓部屬之間和睦相處,大抵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