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奪情風波(1 / 2)

張居正以退為進,表演了一番非要還鄉丁憂後,感覺差不多了,於是故作無奈狀,接受了申時行等任何皇上、太後商議後,所作出的一項“在官守製”的折中方案。所謂“在官守製”即,張居正不必回鄉奔喪,隻在京城張府為其父親設置靈堂進行祭奠,等“七七”也就是四十九天過後,由萬曆皇帝下旨奪情起複,但由於張居正畢竟丁憂未滿還有大孝在身,起複任職後,不再上朝議事,隻身穿素服在內閣值勤處處理朝政。

然而,張居正還是低估了朝堂上,反對他的那群人想要借機將他扳倒的決心,當張居正父親去世,萬曆準許張居正奪情、在官守製的消息傳出去後,那些反對派們瞬間又沸騰了,開始借助這件事大做文章,瘋狂抨擊張居正不守孝道,請求萬曆皇帝將其撤職,而除了原本就與張居正不合或者有宿怨的那群反對派,如餘有丁、王錫爵、劉台等人外,一些原本支持張居正改革變法的官員,因為固執守舊的思想,也不能理解張居正大孝期間不回家丁憂守孝的行為,從而也紛紛要求張居正遵從丁憂製度,立即還鄉為父守孝三年。

最先頂不住言官口誅筆伐壓力的是吏部尚書張翰,他原本最先和申時行、馬自強一道支持張居正在官守製,因而他也被很一眾言官針對,大罵他為了巴結張居正而不顧讀書人的廉恥,枉顧儒家孝道之說。

張翰眼看反對張居正在官守製的官員越來越多,於是也轉變了原有的態度,試圖勸說張居正還鄉丁憂。張居正對張翰的表現十分失望,對其言道:“張翰啊,你是老夫一手提拔起來的,老夫原本還對你寄予厚望。哎,沒想到麵對這麼一點兒小小壓力,你就頂不住了,依老夫看,如你這樣的魄力,以後也不配繼續坐在這吏部上述的位子上了。”

張翰被張居正說的一陣汗顏,低頭道:“不用張閣老向皇上提出,明日下官自會向皇上遞交辭呈。唉,官場上的爭鬥太複雜,也太可怕,我也累了!”

除了張翰外,張居正的門生吳中行,連續呈交三封反對張居正在官守製的奏疏,並將奏疏內容謄抄成一份書信遞給張居正,在這封信中吳中行道:“元輔晝夜為國操勞,近二十年未曾還鄉,父子相別已十九年,現在令尊逝世於千裏之外,元輔卻依舊不得臨穴一哭,情何以堪!”

張居正收到吳中行的信後,派人傳話將他訓斥一番,說他不但不懂自己苦衷,亦不知以大局為重,萬曆帝接到吳中行的奏疏後,也傳旨將他訓斥一通。在地方為官的吳中行接連被張居正、萬曆帝訓斥後,也激起了性子,竟然聯合同樣反對張居正在官守製的趙用賢、艾穆、沈思孝等地方官,在沒有皇命召見的情況下擅自回京,想要在朝堂上聯合起來給萬曆帝施壓,請求萬曆帝收回奪情旨意,反對張居正在官守製。看到居然有這麼多官員都態度堅決、言辭激烈的反對張居正在官守製,要求自己收回奪情旨意,沒有經過什麼政事磨煉的萬曆帝頓時又沒了主見,趕忙派馮保去張居正府上,詢問張居正該怎麼處置吳中行、趙用賢、艾穆、沈思孝等人。

馮保來到張府後,先在張居正父親的牌位前焚香祭奠,說明來意後,又忍不住說道:“老張,你說說咱家以前提醒過你多少次,得饒人處且饒人,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得罪那麼多人,你看看,若你早聽咱家的勸告,何至於今天如此被動。”

張居正無所謂道:“老夫還是那句話,以我殘軀苟利社稷,為國為民生死以之,我自磊落何懼宵小,知我罪我留以後世!”

馮保當然不會發自內心的理解張居正的一腔抱負,隻能無奈道:“你還真是個老頑固啊!”

正在這時,張府門外傳來一陣騷動,馬小四跑進來回稟道:“老爺,吳中行、趙用賢、艾穆、沈思孝等地方官員還有幾個翰林院的京官領著一大幫讀書人想要衝進府裏當麵跟老爺對峙,他們人太多,小人們攔也不好攔,又不好對他們下重手驅散!”

張居正冷冷道:“不過就是一群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就算打死了也沒什麼可惜的!”

隻聽得門外有人大喊道:“張有什麼不好下重手的,隻管打!居正身為當朝首輔,位極人臣,父亡而不奔喪不守丁憂,枉顧人倫綱常,如此私德尚不及常人,有何麵目再做內閣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