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奪情風波(2 / 2)

張居正攥著拳頭,扭頭看向跟隨馮保一塊來傳旨的一名錦衣衛千戶,怒道:“張千戶,帶著你的人馬上給本官驅散這群人,若有人執意不肯離去,給本官狠狠杖責,打死了隻有本官擔著!”

張千戶不敢違抗張居正的命令,立刻帶著他帶來的幾十名錦衣衛便出去趕人了。

馬自強連忙勸道:“張閣老,莫要如此衝動。”

張居正麵色冷峻,根本就不聽任何人的勸說,馬自強也隻能無奈搖頭,申時行見狀,知道自己也無法勸張居正收回成命,隻能自己硬著頭皮走出去,試圖勸說門外的那些官吏和讀書人離開,不要再在這裏尋事。

不過申時行剛剛出去一會兒,不但沒能勸走那些人,還被那群人給罵的無以應對,灰溜溜的退了回來,於是忍不住嘀咕道:“到底都是誰在暗中串聯,這件事怎麼就能鬧得這麼大?”

張居正這時候也平息了心裏的怒火,但依然沒有收回命錦衣衛張千戶強硬驅散門口那些官吏和讀書人的命令,於是淡淡道:“鬧吧,使勁鬧吧,隻有鬧得越大,本官才能將一些人的本來麵目看得越清楚。”

不一會兒,門外就穿來了錦衣衛們的拳打腳踢聲,伴隨著而來的還有一陣痛苦哀嚎。

緊接著,門外又傳來一道高聲製止錦衣衛的聲音道:“張千戶!誰給你的膽子敢當街毆打朝廷官員!”

終於,第一個躲在後麵的人沉不住氣站了出來,是禮部右侍郎王錫爵的聲音。

張千戶絲毫不給王錫爵麵子,冷聲道:“王大人,你別管本官是領了誰的命令,但現在驅散這幫在張閣老府前鬧事之人,就是我的職責,還請您讓開,不要讓我等為難。”

王錫爵衝著府內大喊道:“張閣老,這些人可都是你我同朝為官的同僚啊,難道你就忍心看著他們被一群武夫無情毆打麼?還是說這就是你的命令呀?”

申時行和馬自強剛要出門去替張居正擋著,隻聽門外又傳來了另一道聲音道:“王錫爵,你別在這裏假仁假義假模假樣的了!有什麼事情,你大可進入張府和張閣老當麵去說,在這裏大喊大叫的有何居心呀?”

這是禮部左侍郎潘晟的聲音,接著隻聽潘晟問那幫鬧事的官吏和讀書人,繼而道:“本官問你們,你們為什麼反對張閣老在官守製?”

吳中行理所當然道:“因為這不合祖製!”

潘晟反問道:“那你知不知道這個祖製在宣德、成華兩位先帝時期,曾出於實際情況考慮被多次打破麼?既有‘奪情’先例,那這出於特殊考量的‘奪情’規矩,算不算是另一種祖製?”

吳中行頓時無話可說,啞然道:“這......”

這時,跟著吳中行過來的另一人趙用賢站出來說道:“依下官看來,現在朝中也沒什麼特殊情況,既然如此,張閣老又有何理由破例不回鄉丁憂,反而要在官守製呢?”

潘晟又把目光移向趙用賢,繼而道:“眾所周知,當今皇上尚且年少還未親政,張閣老乃是先帝臨終所立的輔政大臣,且還是當下唯一的一名輔政大臣。張閣老身擔輔政大臣和內閣首輔,其職責之重要,試問滿朝文武誰能與之相比?真難道還不算是特殊之處嗎?”

見趙用賢也被潘晟說的無言以對,王錫爵隻好自己站出來道:“我大明以儒家之學治理天下、教育萬民,張閣老自己也是從小學四書五經的讀書人出身,儒家義理首推‘忠孝’二字,父喪而不守丁憂此乃大不孝也,張閣老身為當朝首輔,若不能以身作則,又如何讓底下億萬民眾信服呢?”

潘晟嗬嗬一笑,義正言辭的駁斥道:“王大人你剛剛也說了,儒家義理首推‘忠孝’二字,常言道自古忠孝難兩全,如今皇上還未親政,出於朝政以及天下大局考慮,親自下旨挽留張閣老不必固守陳規還鄉丁憂三年,特準張閣老在官守製。張閣老若是執意還鄉丁憂三年豈不是不尊聖旨有違忠君之道?張閣老兩難之下,隻能舍家而忠君報國,難道這有什麼錯嗎?”

在潘晟一番有理有據的反駁下,無論是吳中行、趙用賢、王錫爵,都被他駁斥的無言以對,最後也隻能灰溜溜的離開了這裏,然而反對張居正在官守製的聲音,卻始終沒有消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