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說服力大運用 (4)(3 / 3)

舌戰偷渡法即誘使對方多說是,使用該法,關鍵是你在設問時要把辯論的目的深藏不露,絕不能讓對方察覺設問的真正意圖。尤其是第一問,一定要讓對方在尚未了解發問意圖的情況下予以回答,隻要回答了第一個問題,下個問題就由不得他不回答了。等到對方自覺難以自圓其說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種使對方處處被動、自打嘴巴的戰術,不失為一種極有效的辯論手段。其結果隻能是讓對方在不自覺中接受你(或設問方)的觀點,出其不意而辯勝。

因此,辯論的時候,為了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所采取的陳述和論證本方觀點,揭示對方的矛盾和漏洞,最後使本方觀點得到確立。

無論是在法庭辯論,還是日常的辯論比賽,為了贏得辯論的勝利,最關鍵的一個辯論技巧就是舌戰偷渡法,即當我方受到攻擊時,可以不直接從正麵答辯,而借助論敵提供的話題還擊,這樣就可以改變論戰的局勢。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絕對的,即任何事物都不具有是或否兩個答案,往往在對方回答是或者否的時候,你總能夠找到言語的漏洞所在。

下麵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日本有個聰明的小和尚一休,有一次,大將軍足利義滿把自己最喜愛的一隻龍目茶碗暫時寄放在安國寺,沒想到被一休不小心打碎了。就在這時,足利義滿派人來取龍目茶碗。大家頓時大驚失色、不知所措,茶碗已經被一休打碎,拿什麼去還呢?

一休道:“不必擔心,我去見大將軍,讓我來應付他吧!”

一休對將軍說:“有生命的東西到最後一定會死,對不對?”

足利義滿回答說:“是。”

一休又說道:“世界上一切有形的東西,最後都會破碎消失,是不是?”

足利義滿回答:“是。”

一休和尚聽了足利義滿的回答,露出一副很無辜的神情接著說:“義滿大人,您最心愛的龍目茶碗破碎了,我們無法阻止,請您原諒。”

足利義滿已經連著回答了幾個“是”字,所以他也知道此事不宜再嚴加追究了,一休和尚和外鑒大師便安然地渡過這一難關。

在辯論中可以巧設陷阱,讓對方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誘其說“是”。對手在不知不覺中墜入圈套,這時候,你便牽住了他的“牛鼻子”,對方不得不就範。

誘使對方多說“是”被稱為“蘇格拉底式回答法”,在辯論中有其特殊的功效。

誘使對方說“是”的方法是,在辯論開頭切勿涉及有爭議的觀點,而應順應對方的思路、強調彼此有共同語言的話題,從對方的角度提出問題,誘使對方承認你的立場,讓對方連連說“是”,與此同時,一定要避免對方說“不”。

以牙還牙

辯論場上,倘若對方辯友妙語連珠,千萬不要慌張。針鋒相對的思想就是讓觀眾把給對方辯友的掌聲加倍償還回來。方法很簡單,就是在對方精彩的言辭引導下,立即找到一個相似的卻對己方有利的事實出來,回敬對方,則給人技高一籌的感覺。

對一些錯誤的思想、觀點,如果我們能及時抓住對方在概念、判斷、推理中的某些悖論,借用原話,指出其不能自圓其說的邏輯矛盾,對方的觀點就不攻自破了。這就是以牙還牙之術。

在辯論時需要反駁對方時,能夠將邏輯與機智融為一體,便會使反駁更加有說服力。

看下麵的例子:

一天,古希臘的文學家歐倫斯庇格去飯店用餐,店主的牛肉沒有烤好,可是他很餓了,店主這時建議說:“誰要是等不及正餐,就可以隨便吃點現成的東西。”於是,他就吃了不少幹麵包。

吃飽之後,他坐到烤肉爐邊,等到肉烤熟後,店主請他上桌就餐,他隨意回答說:“烤肉的時候,我聞味兒都聞飽了。”說完之後,就躺在爐邊打起盹來。最後,當店主來收烤肉錢時,歐倫斯庇格因沒吃烤肉,而拒絕付錢。店主則說:“掏錢吧!你不是說你聞味兒都聞飽了嗎?所以你應該與吃肉的人付一樣的錢。”

於是,他掏出一枚硬幣扔到長凳子上,對店主說:“你聽到錢的聲音了嗎?”

店主說:“聽到了。”

歐倫斯庇格馬上拾起銀幣,重又放回了錢袋:“我的銀幣的聲音正好夠付我聞了你的烤肉味的錢了。”

店主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