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麻田有座彭德懷峰(2 / 2)

麻田人沒有忘記彭總,中國的老百姓沒有忘記彭總。是他在一九五九年的廬山會議上說出了大躍進帶來的經濟危機,說出了人民公社讓百姓餓肚子,才被打成反黨分子,從此就再也沒有翻身。夫人說:“你是國防部長,為什麼要管經濟上的事?”他說:“我是政治局委員,不能不管百姓死活。”他一個軍隊的元帥,到基層視察卻總要到百姓家裏掀掀缸蓋,摸摸炕席,問問吃穿。一九五八年回家鄉調查,聽說有畝產千斤的高產田,他不信,連夜打著手電到地裏數秧苗。去看公共食堂,他用勺子在大鍋裏攪了一圈,一鍋青菜湯,他說這食堂散了吧。就這樣,他為民請命,丟掉了政治生命直至肉體生命。

秋涼如水,殘陽如血。他顫抖的手臂好像就要托不動這個沉重的望遠鏡了。太行山和湘江相隔萬裏,他在遙望家鄉,想親人何時能團圓,也願天下家庭都幸福。彭德懷政治上不順,生活中也是一個苦命人,父母早亡,兩個弟弟是最近的親人。但是,一九四〇年十月,就在他正舉鏡望敵,指揮百團大戰時,國民黨發動二次反共高潮,血洗了他在湘潭的家,槍殺了他的兩個弟弟,弟媳重傷,侄子們逃亡在外。他的結發妻子成了“匪屬”,亡命他鄉,後隻好嫁人。

一九三八年彭德懷與浦安修結婚,這對患難夫妻在炮火中不知幾過生死關。一九四二年五月的大掃蕩是最危險的一次,麻田撤退,我後方機關被打散,損失慘重。左權副參謀長犧牲。浦安修死裏逃生,彭在事後集合隊伍,清點人數時才意外地發現她還活著。但就是這樣的患難夫妻在一九五九年後的“反右傾”政治高壓下,妻子提出離婚,彭一人在孤苦中走完挨批鬥、坐牢和病痛折磨的最後曆程。

彭無子女,格外愛憐兩個弟弟留下的遺孤。一九四九年一進城就把六個衣食無著的孩子全接到北京上學。六月他在北京飯店開會,利用一個周末,把他們接來,這是他和侄兒們的第一次見麵。警衛員要去訂個房間,他說不要增加國家負擔。就和孩子們在地毯上打地鋪,一晚上他看著這六個苦水裏泡大的孩子,一會兒摸摸這個的腦袋,一會兒又給那個掖掖被子。十年後,他廬山受難,為不使親人受牽連,他斷然不許孩子們再來看他。但侄兒們還是未能免禍,被下放、批鬥、圍攻,趕出北京。他那兩任早已離異的妻子,也被無數次地批鬥。他在吳家花園被軟禁的日子,不但親人被隔絕,就連老戰友也不能再見麵,一位老部下知道他每天要出來散步,便守在進出的路上,希望能遠遠看上一眼。為免株連,他發現後立即轉身。“文革”前安排他到成都工作,他意外地知道老部下、誌願軍副司令員鄧華住在成都,便乘夜色去訪,但走到樓下,猶豫再三,又折返回來。他不願因自己再牽連任何人。他是一個最重親朋感情的人,但在他身上,這種天賦之愛卻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剝奪一空。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史上中華民族第一次洗卻屈辱,揚眉吐氣。國家民族擺脫了屈辱,作為八路軍副總司令的彭德懷卻在無盡的屈辱中受盡折磨。在“文革”蒙難的國家領導人中,彭德懷是最冤最苦的一個。雖然他像張聞天一樣,同被打成反黨分子,死後又都不許用真名,但張在晚年被發配外地,遠離政治旋渦,還算平靜;雖然他像劉少奇一樣被百般折磨而死,但劉身後還有子女為其爭公平;雖然他像周總理一樣沒有子女,但周還有一個堅強的妻子陪伴終生。十帥之中,他是經曆戰爭、戰役、戰鬥最多的一個,也是挨自己人的批判、鬥爭和拳打腳踢最多的一個。生前他被比作海瑞來批判,其實他隻有在耿直這一點上像海瑞,他更像嶽飛、於謙、袁崇煥,是中國曆史上功勞最大卻下場最慘的一類功臣。

秋風夕陽中我靜靜地佇望著這座彭德懷峰。中國大地上有無數的名山,名山裏有無數象形的山峰。但怎麼恰恰就在彭總曾冒著炮火手舉望遠鏡指揮戰鬥的地方,長出了這樣一座舉鏡遠望的彭德懷峰呢?中國哲學,天人合一。一個人,隻要人民心裏念叨他,在大自然中就總能找到他。太行山孕育了八路軍,孕育了彭德懷這樣的英雄。英雄替天行道,天地就來為英雄造像揚名。彭總不死,他在望世界,望後人,他還在望穿秋水,求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