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變遷時代(2 / 2)

從這首詩裏,我們可以十分明了泰戈爾對於自然母親的情感是如何的親切並可見他對於他自己少年時代的浪漫行徑是如何的悔恨。

但他對於自然的愛,雖如此的熱烈,而對於人間的愛卻並不因此減少。他並非遁世厭世的人,乃是人世愛世的人。在這裏,他便與印度的古代的聖人絕對不同。喬答摩(Priwe Gautama)聽見了自然的呼聲,他即刻離了世界,棄了他一切所有的,成了遁世者,成了釋迦;茶旦耶·狄孚(Chaitanya Dev)聽見了這個呼聲,他也離了他的愛母,離了他的妻與子而去修行。但泰戈爾聽見了這個呼聲,卻使他對於世界更為接近;他的對於自然的愛,成熟而為對於千百萬的被壓迫的與被損害的人的愛。看他的下麵的一首詩,便可以明白他的對於人間的愛戀與對於修行遁世者的反抗態度:

“中夜的時候,一個要做修行者說道;‘現在是我棄了我的家而去,尋求上帝的時候了。唉,誰蠱惑了我,使我留住在這裏這許久呢?’上帝微語道,‘我,’但那個人的耳朵是被塞住了。他的妻子,躺在床的一邊,和平的睡著;一個嬰兒睡在她的胸前。那個人說道,‘什麼人愚弄我這許久呢?’

那個聲音又說道,‘就是上帝,’但他並不曾聽見。嬰兒在夢中哭起來,更緊的靠近於他的母親。上帝命令道,‘停止,愚人,不要離開你的家庭,’但他仍舊沒有聽見。上帝歎了一口氣,訴說道,‘為什麼我的仆役要飄遊的去找我,去尋求我呢?’”

他的父親大哲人台平特拉那斯·泰戈爾忙著解決第二世界的問題,但是他,詩人泰戈爾,卻努力愛這地球,愛這地球上的人類,想合天與地而為一。

他之愛世界如一個守財虜之愛他的金錢。他甚且疑惑到天的給幸福於地上的生命的能力。他說:“嗬,我是怎樣的愛這個世界呀!它靜靜的躺著。我覺得似乎擁抱了她和她的一切的綠樹與鮮花,河流與平原,清晨與黃昏。我常常在詫異,天空它自己是否能給我們以所有的幸福,使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快樂。天空怎麼能給我們以所有的東西,如這種正在長成的人類的寶藏,這樣充滿著溫柔,怯懦與愛情的麼?……她似乎在我耳邊微語道:‘我是神的女兒,但我沒有他的能力;我愛,但我不能保護;我能夠開始,但我不能完成;我給人以生,但不能救之於死的手中。’

這個無幫助,這個怯懦,這個不完全,與這個不能與愛,分離的消損的焦切之心,使我嫉妒天空,而我之愛世界因此更甚。”

在這個時候,泰戈爾已有三十歲左右了。他的人世間的經曆愈深,他飲了人類的歡樂與哀悲的酒愈多,則他的對於上帝與自然與世界的情緒愈為沉摯深刻,他這時候所做的與以後所做的詩歌,所發的樂音雖然複雜,而他的琴弦卻僅有一條,即上帝的愛。天上的日月與星辰,地上的綠樹與花朵,都對著上帝述說他們的愛。有許多崇信上帝者讀了他的歌,淚真在眼中溢出,還有許多祈禱者,在他們早禱,晚禱,午禱的時候,以他的詩歌當做讚美詩唱。

他的詩集《白拉摩·桑格特》(Brabmo Sangits)是這時所做的宗教詩的集子。這個集子出版時,他已成為影加爾人崇敬的中心。批評家的箭頭,已永不會再向他放射了。

他的英文的詩集《吉檀迦利》(Gitanjali),即係包含他所做的宗教詩的一部分的集子;當這詩集在英國出版時,不僅感動了以熱忱介紹這詩集的詩人夏芝(Yeats),且感動了全英國的人,全歐洲的人。北方的瑞典立刻將“世界詩人”的名譽供獻給這個彭加爾的偉大的作家。這些宗教詩,不僅是達到泰戈爾的抒情的與靈的天才的最高峰,且實為世界文庫中一種最希貴的詩的及神秘的作品。

許多年以前,他的父親曾讀了他的一首兒童時所做的宗教詩而笑起來。這件事,泰戈爾到這時還不曾忘掉。但在這個時候,這個印度的大哲人似乎也受他的兒子的這些歌聲所感動了。他忽

然叫他的兒子到他住的地方來,要聽他唱他所做的歌。於是他便唱道:

“我的眼不能見你,然你卻常常在我眼前。我的心不能感到你,然在沉默中,你卻使我覺到你永遠都在那裏。……”

“沒有朋友的人與被棄的人都能常常覺得你,覺到你的愛。即那無家的飄泊者也可以在你為我們全體而建的一所屋裏住著而得到安慰。”

他的父親聽完了這首詩,便帶顫動的聲音感動的說道:“歌是超絕的,我已認識了你的天才。”於是這老人便給了他兒子一束紙。詩人泰戈爾解開這些紙,得到一張五百盧比的鈔票。這就是他因他的詩歌得到的第一次的諾貝爾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