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秋堂應允,命副將往西川借兵。兩日之後,副將自西川領兵五千而來,容秋堂大喜,對左右說道:“待擒拿賊首後,要先往西川拜謝郭使君,再回範陽。“
那副將卻說不必,“郭使君不日便要親自護送太後與諸位大王、公主返京了。“
容秋堂本來與郭佶也沒什麼交情,聞言便也算了。那副將走了一趟西川,聽得不少朝廷新聞,為鼓舞士氣,特地將皇帝統帥軍民平定朱邪誠義之亂的事大講特講,又將邸報奉給容秋堂看:“聽聞隴右、河西與朔方三鎮也已平定,陛下敕書罷黜戴申,稱他‘擅權、謀逆、欲圖宗廟’,如今三鎮瓜剖而豆分,可謂大快人心!“
三鎮被瓜分?容秋堂心裏一個咯噔,奪過邸報細看,晁延壽、戴度、薑紹等人的名字依次而過,底下一串複雜至極的官職、爵位、賞賜,容秋堂顧不得看,直接翻到最後,竟然完全沒有提及彌山。
皇帝論功行賞,沒有提及平盧軍任何一個人的名號!
他疑惑不解,繼而心神大亂,抓住副將道:“彌山在哪?“
彌山出兵隴右本為機密,那副將當然不知情,“彌將軍,不是留守範陽了麼?“
容秋堂鬆開他的衣襟,站著愣了會神,奔下城樓,解下馬來,揚鞭而去。
眾人見他話也沒交待一句就走了,各自撓頭,誰知等到翌日,才得知容秋堂一夜未歸,已經不知去向。主帥失蹤,敵軍又來進攻,剩餘這些將領無法,隻能先全力禦敵。
西川援兵一來,守關將士頓時士氣大振,隴右軍接連多日水米未進,已經難以為繼,開始節節敗退。
鄭元義見戰事初歇,鬆一口氣,回到劍州城內,梳洗過後,將一領圓領青袍翻出來,一麵穿戴,暗自琢磨容秋堂失蹤一事。
晁延壽和戴度,一個隴右軍老將,一個戴玉箴後人。中間還安插一個薑紹。
隱隱猜到些端倪。他抑製不住興奮,動作加快,將青袍穿好,即刻準備出門往西川去見清原公主。
“都監,”士兵進來稟報,“有名隴右而來的婦人,要求見都監。“
聽到隴右二字,鄭元義忙轉過身來,“叫她進來。“
夜幕初上,士兵領來人到了鄭元義處,順便點起燈來。火光綻開,來人恰好抬起一張被亂發披覆的臉龐,眉是遠山,眼是秋水,薄唇一點,雖衣衫襤褸,不掩秀色。鄭元義不禁放下烏鞘,走了過來。
“秦娘子。”鄭元義錯愕,在涼州時,這個女人敢當麵和清原公主嗆勁,讓鄭元義印象深刻。
此時,此地,這個女人孤身而來,稀奇的很呐。
鄭元義意味深長地笑道:“戴申在劍門關外岌岌可危,娘子來此,是要來求情呢,還是想劫持某為質呀?“
鄭元義一副小人得誌、色迷心竅的尊容,秦住住從心底地憎惡,可臉上絲毫不顯,她撲通一聲跪下來,膝行至鄭元義麵前,抱住他的腿,仰臉哀求道:“中官,妾來為戴郎求情。中官深得清原公主寵信,請在公主麵前為戴郎美言幾句,留他一條性命吧!“
鄭元義被她抱著雙腿,走動不得,他往椅上一坐,垂眸欣賞著秦住住那一張梨花帶雨的麵容。“某是個宦官,男人都不算。“鄭元義哼笑道,“你使這一招?”
秦住住掀開長袍,把臉貼在鄭元義腿上,嬌聲說:“貴人素手握權柄,繡口定乾坤,天下男人,有幾個比得上?“
這話聽得鄭元義簡直心花怒放,他伸手,抬起秦住住下頜挑剔地打量——他在宮掖多年,閱盡天下美色,並不是什麼歪瓜裂棗都能看入眼的。秦住住並不怯,也不羞,顫動著睫毛,任他端詳。鄭元義吃吃笑起來,“你跟戴申以前,是個婊|子吧?“
秦住住蘧然變色,別開臉,含淚道:“妾是仰慕貴人……貴人何出此言?“
”別裝了。“鄭元義毫不客氣地說,“除了平康裏的婊|子們,我還沒見過哪個正經人家的娘子,能抱著宦官的腿而麵不改色的……把戴申迷得團團轉,你厲害得很呐。“
秦住住慘白著臉,鬆開鄭元義要起身,鄭元義卻順勢拉住她的手,笑如春山:“不過,我真有點好奇……你跟我說說,戴申是怎麼樣一個人。“
耽擱一夜,鄭元義緊趕慢趕,抵達西川,已經是兩日之後,太後已經整裝齊備,正要啟程。鄭元義匆忙來求見清原公主,桃符將他領進室內,吉貞正在對著銅鏡塗口脂,鄭元義拜見之後,望著她的側影出神。
數月不見,公主好似豐潤了些,淩厲略減,嫵媚倍增,肌膚散發著淡淡光暈,讓他想起在京都宮裏時,她在廊下搖著扇子回眸而笑。
沒有將春光半遮半掩的披帛,此值初春,她穿得很嚴實。
“有話直說。“吉貞瞥了鄭元義一眼。
“是。”鄭元義道:“戴申引兵衝擊劍門關不利,敗象已見。“
“我知道。”吉貞神色不變。容秋堂往西川借兵,她早聽郭佶提過了。
“殿下是想要他死,還是要他活?“
吉貞以為鄭元義是要來試探她是否對戴申餘情未了,她厭煩地橫他一眼,把口脂放下來,“死活不論——容秋堂是你軍主帥,輪不到我來置喙吧?“
鄭元義道:“自那日聽說隴右平定,陛下論功行賞,容秋堂就跑了,至今未歸。“
吉貞望著銅鏡,凝眸不語。
鄭元義上前,肅容道:“殿下,戴申強弩之末,不足為懼。他死不足惜,麾下數萬精兵猛將,若淪為散兵遊勇,被山南東川各州所吸納,又為朝廷一大禍患啊。“
桃符知道吉貞最近已經心力交瘁,精神不濟,見鄭元義還要囉嗦,她白了鄭元義一眼,對吉貞道:“殿下,太後鳳駕要出宮了。“
吉貞道:“請郭佶護送太後先行,我隨後再來。“
桃符隻能往郭佶處去傳話。
鄭元義將門閉起,請吉貞到桌前落座,低聲道:“殿下,隴右、河西等地雖已平定,朝廷除了任他們互相轄製,去也無力統禦,經此一戰,府兵愈發衰弛,禁軍又為北衙所把控,還需有一支屬於陛下自己的,強有力的禁軍,待到下次再有藩鎮作亂,才好調遣禁軍,快速鎮壓。“見吉貞不言,鄭元義又道:“隴右軍,兵悍將勇,若陛下恕其死罪,必定會誓死效忠。”
吉貞眉毛擰起來,“這些叛軍桀驁不馴,誰能保他們日後不再生反叛之心?”
“隻要戴申真心歸附,這些士兵又何足為慮?”鄭元義頓了頓,說道:“陛下隻需將統兵與調兵之權一分為二。準戴申統兵,由一名陛下親信之人行調兵之權,也可止患於未然。”
至於親信之人是誰,不言而喻。鄭元義克製不住了,直接說道:“奴蒙殿下恩德,隨軍半載,對行軍統帥之事,頗多心得。“
心如鼓擂地等了片刻,吉貞卻沒有接話,鄭元義大失所望。
吉貞佯作不知,隻一笑,把話題轉到戴申身上:“你說來說去,不過是要求戴申一命。這是你自己的主意呢,還是有人在背後慫恿你?“
鄭元義立即對天詛咒,“奴一生隻聽殿下吩咐。如有二心,天打雷劈!“
他的詛咒也隻是聽聽罷了。吉貞不以為然地說:“你來求情,未知戴申可願意歸附呢?他的性格,恐怕寧願一死吧。“
鄭元義垂眸,淡淡一笑道:“世人誰不畏死?不是死到臨頭,誰知自己也不能免俗?好死不如賴活,奴看,戴申不見得能下這個狠手。“
吉貞順水推舟,卻也沒有把話說死,“他要能想得通,你就留他一命,押解他進京。其餘的事,等進京交陛下和太後定奪。“
鄭元義走後,吉貞在西川又滯留了幾日,後桃符來回話,稱道:“戴申兵敗,意欲自殺,被兵將阻攔,鄭元義將姓秦那個女人綁至陣前,迫戴申投降。戴申竟然真的降了!為了一個女人!“她嘖嘖稱奇,簡直要對戴申改觀了,既要誇他重情,又恨他瞎眼,當初對吉貞不屑一顧。
吉貞嘴角一翹,也不知是笑、是諷、還是感慨。任桃符在旁邊嘀嘀咕咕半晌,她扶桌起身,說道:“我們也回京吧。“
桃符不由愀然,瞅著吉貞,不甘心地說:“殿下,我們真回京城嗎?河東戰事已停,駙馬興許這兩天就來接你回範陽了。“
“去收拾吧。”吉貞道,“今天就走。”
待到晌午,車馬齊備,因郭佶已經率人馬送太後回了京都,吉貞隻領十數名當初帶來西川的婢女、侍衛、奴役,微服出了成都府。蜀道崎嶇,馬車顛簸,吉貞架不住疲憊,多在沉睡。
夢中突然車身一顛,吉貞猝然醒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