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詫異甚,卻不敢隨便亂言,知道自己一介白丁,在堂堂金鑾殿上,哪有他說話的份!
好在世有張說,中書令曾帥邊多年,熟知帝國邊情。見眾僚無言以對,即遣人送番使回驛館,以免泄漏國家軍機。
番使性魯直,被李白折了銳氣,站在大殿裏渾身不自在。聽得送他回館休息,回書也不討了,急匆匆轉身離去。
張說見番使已走遠,持笏上前奏道:“太宗帝三征高麗,塗炭生靈無數,府庫為之虛耗,尚不能得勝。高宗帝興兵百萬,且有戰神薛仁貴相助,曆經大小百戰,方得‘神勇收遼東、伏高麗’。今我大唐承平日久,無將無兵,倘若幹戈複動,難保必勝。兵連禍結,不知何時而止?願吾皇聖鑒!”
眾臣齊聲附和:“願吾皇聖鑒!”
玄宗年邁,已不複當年神勇,又得美人承歡,每日裏花天酒地,哪有心思興兵遠征?中書令之奏,正中他的下懷。諭曰:“渤海莞爾小邦,何用天朝興兵討伐?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果為上上之策。然不知如何回書,讓其知難而退?”
一眾朝臣聞言,無不麵麵相覷,又不知該如何對答。
張說瞟一眼李白,見李白氣定神閑,端立一旁不語,朝事似與他無關。遂再次手捧朝笏,出班奏道:“大皇帝休要煩惱,問‘謫仙人’即可,他既識得蠻書,必然巧於辭命。”
唐玄宗聞奏,心想說得不錯。李白學究天人,或可真有良策。便準其奏,急召李白垂詢。
李白身為布衣,無資格朝堂議事,若非番使刁難,何來這個機會?聽到大皇帝問策,滿朝文武又無良謀,當下胸有成竹,順張說思路啟奏,認為應“以仁折腰萬邦,以禮樂教化蠻夷”。
玄宗聽得在理,探了探身子,向前做凝神狀。李白朗聲複奏:“草民啟吾皇萬歲,此事不勞聖憂,明日重宣番使入朝,草民當麵回複番書,與他字跡一般無二。回書蠻文必揚我大唐國威,百般羞辱渤海番邦。草民此番精心作為,定要番邦可毒拱手來降。”
玄宗聽了歡喜,卻不明何為可毒。“李白所言可毒,不知何許人也?”
李白再奏:“渤海居白山黑水間,其地風俗甚怪異,稱酋王曰可毒。猶回紇之王稱可汗,吐蕃之王稱讚普,六詔之王稱詔,河陵之王稱悉莫成,各從其俗也。”
李白應對不窮,玄宗聖心大悅,當堂下口諭:拜為翰林學士。
兩班文武聽諭,齊讚大皇帝聖明。又見李白討了賞,紛紛慶賀恭維他。唯楊、高二賊聽了,臉色陰晴不定,心裏怪怪的不是滋味。
李白裝作沒看見,先謝過浩蕩皇恩,又拱手團團作揖,答謝滿朝文武百官。李白意氣風發,一時難以自持。
玄宗新得翰林,又遂了美人心願,心裏萬分高興。特頒下口諭:設宴金鑾殿,宣楊玉環前來,與李翰林共飲。
楊貴妃霞裝霓裳,明豔逼人,百官不敢張視。李白膽忒大,鄉野漢不知諱忌,兩眼含春,頻頻與之對目。
金鑾殿裏,宮商迭奏,琴瑟喧和,嬪娥進酒,彩女傳杯。
楊氏吃了幾杯酒,頓時麵如桃花。見到傳聞中的李白,變得像隻懷春的貓,故意褪衣半露雙肩,鑽入玄宗懷裏撒嬌。
美人歡心,玄宗大悅。禦示曰:“素聞李翰林酒中仙,休要拘泥禮法,盡可開懷暢飲。”
李白天性好酒,見一席玉液瓊漿,聞所未聞,哪裏把持得住?聽皇帝發了話,頓時豪情萬丈,連飛數十觴,意猶未盡。複引項狂嘯,歌一曲《玉壺吟》。
歌曰:“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禦筵。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朝天數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
李白首侍君王,盡展胸中才學。既歌自己幸登禦筵,又唱玄宗萬乘之聖主,心情何等高興!他這麼盡心奉承,當然希望得到天子恩寵,從此乘飛龍馬,執白玉鞭,一展報國之誌。
受到李白感染,金鑾殿裏,君臣共歡群歡。玄宗擊節,貴妃旋舞,百官合唱。李白喜不自禁,直飲得酩酊大醉。
玄宗愛他率真,命內官扶於殿側,就寢於宮中。
五
次日五鼓,天子升殿。
淨鞭三響,文武列班整齊。
李白宿醉未醒,內官幾番催促,才慌慌張張起了床,胡亂洗漱一番後,一步三癲入得朝來。
百官朝覲已畢。玄宗坐金殿上,見李白麵帶倦容,兩眼迷離不清,猶醉意蒙矓未了。恐誤了國家大事,忙諭示傳話禦廚,火速燒製醒酒魚羹。
內侍得令,徑奔禦膳房。須臾,托一金盤來,上置一碗魚羹。羹乃鯽魚熬製,正熱氣騰騰。
玄宗恐他性急,不小心傷了喉嚨。親取牙箸調試良久,方賜予李翰林。
李白衣履不整,跪而食之。魚羹入喉,頓覺神清氣爽,精神為之煥發。
朝中眾大臣,見天子禦手調羹,百般將就李白,且驚且喜。驚者,皇帝調羹與他,自高祖開國以降,聞所未聞。喜者,李翰林人間俊傑,國家得一棟梁材也。
唯楊、高二賊,愀然不悅。
卯時,三刻。首禮太監宣:番使覲見。
番使入殿,見李白在列,猶膽戰心驚。
李白已為翰林,穿著與往日不同,戴紗帽,著紫袍,登朝靴,飄然有淩雲之表。
番使避而繞走,惶惶至金階前,早已沒了昨日的傲態。三呼“天可汗”後,箕身躬立於左側。
李白手捧番書,也立左側柱下。宏聲而誦,琅琅流暢,一字不差。
番使大駭,驚為天神。
李翰林誦畢,傲然睨視番使,滿臉鄙夷不屑:“渤海彈丸小邦,無端失禮於天朝,吾皇寬洪如天,置之不予計較,現聖天子有詔批答,爾宜洗耳靜聽!”
番使怕了李白,恐他又使伎倆作弄,聞言戰戰兢兢,忙伏金階下聽答。
李白一番拿捏,令番使肝俱膽裂,眾大臣莫不欽佩。見番使伏金價前,李翰林會心一笑,向玄宗點頭示意。
大皇帝會意,命設一錦榻,置於禦座旁。
錦榻乃七寶床,上置於闐白玉硯一,象牙兔毫管筆一,獨草龍香墨錠一,五色金花箋數頁。內侍幹淨利落,一一排列妥當。
玄宗口諭,賜李翰林近錦榻前,坐錦墩上草詔。
李白聽諭,正待走向禦座前,一眼瞥見楊、高二賊,憶起春闈受辱事,眉頭皺了一皺,一時計上心來,笑吟吟躬身奏道:“臣靴不淨,有汙禦前錦毯,望皇帝寬恩,賜臣脫靴結襪而登。”
玄宗笑笑,不知李白所想,準奏。命一小內侍上前,與李翰林脫靴。李白搖搖手,複躬身再奏:“臣李白有一言,乞皇帝赦臣狂妄,臣方敢奏。”
玄宗又笑,李白平時爽快,此時忒囉唆?當即準允:“任卿失言,朕亦不罪。”
李白喜形於色,衝楊、高二賊壞笑,肅奏道:“臣前入試春闈,被楊太師批落、高太尉趕逐,今見二人禦前押班,臣之神氣頓時不旺,書不得嚇蠻回文也。乞皇帝口諭,諭示楊國忠與臣磨墨捧硯,高力士與臣脫靴結襪,臣之意氣必自豪矣。舉筆草詔,口代天言,方不辱聖天子之命。”
玄宗聽畢所奏,知李白作弄二人,唯恐拂他心意,壞了嚇蠻大計。遂展顏一笑,開金口諭曰:“宣楊國忠捧硯,高力士脫靴。”
二賊叫苦不迭,卻又不敢聲張,心裏一時氣緊。這廝一介布衣,得寵撿了個“清秘”,實不知幾斤幾兩,他倒牛得緊,恃一時之恩寵,就來個“現時報”,當真可恨至極!
楊、高心裏這麼想,嘴上卻不敢說,裝得一臉燦爛,雙雙領了聖旨,來榻前為李白服務。
李白故意做派,倚大殿左柱上,讓高力士脫去雙靴,又讓換穿一雙新襪,這才趾高氣揚走向錦榻,端坐在錦墩上。
楊國忠體肥,雖磨得一硯好墨,卻早已汗下如雨。偏又不敢怠慢,隻得乖乖捧硯侍立。
李白得了乖巧,不再走其他過場,竭力做起本分來。閉目凝神,靜思片刻後,宇間黃澤陡然明潤。左手將拂胸長須一捋,右手舉起象牙兔毫,向五色金花箋筆走龍蛇。
龍飛鳳舞間,須臾草就嚇蠻書。字畫齊整,渾然天成。
李白書畢,通覽一遍,心裏甚是滿意。
複擲兔毫於案,雙手端端捧了回文,獻與大皇帝過目。
玄宗初及目,乃大驚。滿紙蠻文,扭扭曲曲,與渤海國書一般無二,哪識得一文半字?
大皇帝識不得,卻歡喜得緊,讓內侍遍傳百官。
眾大臣一一過目,莫不茫然無措,哪知所書說的什麼?
玄宗目示李白,命他當眾朗誦。
李白微微一笑,領命立禦座前,高聲朗誦起來:“大唐開元皇帝詔諭渤海可毒:自昔石卵不敵,蛇龍不鬥。本朝應運開天,撫有四海,將勇卒精,甲堅兵銳。頡利背盟而被擒,弄讚鑄鵝而納誓;新羅奏織錦之頌,天竺致能言之鳥,波斯獻捕鼠之蛇,拂飀進曳馬之狗;白鸚鵡來自訶陵,夜光珠貢於林邑;骨利幹有名馬之納,泥婆羅有良酢之獻。無非畏威懷德,買靜求安。高麗拒命,天討再加,傳世九百,一朝殄滅,豈非逆天之咎徵,衡大之明鑒與!況爾海外小邦,高麗附國,比之中國,不過一郡,士馬芻糧,萬分不及。若螳怒是逞,鵝驕不遜,天兵一下,千裏流血,君同頡利之俘,國為高麗之續。方今聖度汪洋,恕爾狂悖,急宜悔禍,勤修歲事,毋取誅戮,為四夷笑。爾其三思哉!故諭。”
玄宗聽罷,心花怒放。命當番使麵,複誦一遍。
見皇帝高興,李白又抻起派頭,仍叫高太尉穿靴,才肯下殿誦與番使。
高力士惡心已極,卻拿他毫無辦法,隻得忍氣吞聲,重新為之著靴。牙根恨得直癢癢,早晚讓他滾出京師,方解心頭之恨!
李白裝作不知,隻管催他快點。待著好朝靴,李白方才下殿,喚番使階前聽詔。番使得李白一吼,渾身打個冷戰,戰兢兢呆立階前,不敢正視他。
李白氣宇軒昂,故意拿腔拿調,將回文朗聲複誦一遍。抑揚頓挫間,誦得氣韻豪邁,鏗鏘有力。
番使不敢吱聲,尖起一雙招風大耳,一字不落聽完。頓時麵如土色,學唐官伏地山呼萬歲,惶惶辭朝而去。
玄宗口諭,命中書令相送。張說遵旨,送番使出都門。
番使猶驚魂未定,私下相詢道:“敢問中書大令,適才宣詔者,何人也?”
張說不欲誑他,如實相告於他:“姓李名白,官拜翰林學士。”
番使將信將疑,小聲嘀咕道:“翰林學士?多大的官呢?能使太師捧硯,太尉脫靴!”
張說聞言,正不知如何作答,突想起太子賓客賀知章,讚李白“謫仙人”之語,心裏頓時有了答詞。當下嗬嗬笑道:“爾等蠻臣哪知,太師大臣,太尉近臣,不過人間之極貴。那李學士可了不得,乃天上大羅神仙下凡,助我大唐江山永固,人間何人可及?!”
番使一聽,自然信了。胡兒識得李白手段,魑魅般不可思議,非凡人可以比擬。不謂中書令誑他,隻道真是上仙,唯唯諾諾而別。
回到渤海國,番使不敢隱瞞,添油加醋稟與可毒。可毒聞報,默不作聲。
番使遣唐,為可毒親點,渤海國第一勇士,竟被嚇破了膽。國人聽他言李白事,人皆信服,不疑有它。“謫仙人”之名,由是遠播番邦。
可毒性烈暴,不懼虎豹熊羆,看了大唐國書,卻作聲不得。與眾酋商議,天朝有神仙相助,如何敵得過他?遂寫了降書,願年年朝貢,歲歲臣服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