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凡塵因果(2 / 2)

山民停住腳步,伸手指向遠處的山丘,正色道:“倆位大人請看。”

姚廣孝、袁珙細細看去,山間有無數天然形成的洞穴,麵向鬱鬱蔥蔥的山林,如同無數漆黑的瞳孔。

姚廣孝歎道:“確實鬼斧神工啊。”

山民心有餘悸地說:“那便是白蓮教眾昔日囤積糧草兵馬的洞穴,去年白蓮教作亂之時,大批教眾頭戴鬼麵,從山林中蜂擁而出,本地官兵皆不能抵擋,幸而朝廷及時自京師發來大軍,這才將動亂鎮壓下去。”

姚廣孝問道:“你是說白蓮教眾是在洞穴之中秘密集結?平日他們又藏身在何處呢?”

山民抓了抓額頭,訕笑兩聲道:“大人說笑了,這些教眾多是貧苦之人,平日哪裏有什麼多餘的藏身處呢?這洞穴就是他們的居所。”

一旁的袁珙故作漫不經心的問道:“閩浙之地乃是國朝最早平定的地區,這些年來,朝廷與民休息,地方百姓日漸回複元氣,哪來的這些貧苦之人?你這小兒可別誆騙我等。”

山民咧嘴一笑,看向袁珙的目光中多了幾分戲謔,隨即朝北方遙遙抱拳,低聲道:“皇上自然是有本領的,朝廷的本心也是好的,可誰讓江浙之地本是那張士誠的地盤呢,朝廷對江浙地區征收的賦稅,可是其他地方的數倍之多,這重稅之下,自然就會有貧苦之人,倆位大人可以說沒看見生民疾苦,卻不應說生民疾苦不存在。”

袁珙微微側頭,與姚廣孝交換眼神,沒有再接茬,當年張士誠在江南地區的確頗得民心,朝廷平定江浙地區很是費了一番力氣,開國之後,朱元璋對江浙地區抱有敵意,特別指明要對兩省課重稅,至今此政策施行也有十餘年。

洪武十八年秋冬之際,閩浙兩省交界處爆發了大規模暴亂,起因便是白蓮教煽動數萬教眾起兵造反,攻占周邊縣城,殺害本地縣官,而後開倉分發糧草,一時間聲勢極為浩大。說起這白蓮教啊,其本是源自佛家門派中的淨土宗,東晉年間,淨土宗始祖釋慧遠在廬山東林寺結白蓮社念佛,後世信徒以為楷模,故而稱之為白蓮教。唐宋年間,白蓮教一度遭到官家打壓,不過在前元治下,倒是受到朝廷的大力扶持,到元末時規模已經極度龐大,教眾多為下層貧苦百姓。昔日紅巾軍起事之時,韓山童、劉福通等義軍領袖便是白蓮教出身,到了本朝,白蓮教的信奉已經十分繁雜,甚至包含玉皇大帝、閻羅王和彌勒佛,不一而足。

所以對朝廷而言,此時的白蓮教已是極不穩定因素,教眾發展再度受到嚴格限,凡有教眾活動被官府發現,輕則杖打、重則收押,總歸是上不得台麵。

此次閩浙民間起事,便是白蓮教的分支,秘密糾集了大批自江浙地區逃避賦稅南下的流民,意圖在山中割據一方,對抗朝廷。此事傳到北平府時已是年初,白蓮教的叛亂早已被朝廷平定,但是呢,朱棣卻對此事頗感興趣。張士誠舊地,加上白蓮教作梗,使得江浙地區的民情極為複雜。

因此,朱棣私下對姚廣孝與袁珙言言之,閩浙之亂並非偶然,弄清楚此地民心民情,於大事而言或許有所裨益。

於是,姚廣孝與袁珙倆人便受燕王之命,南下探訪浙江、福建兩地,探查此地民情,也順便一探朝廷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