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鏖戰北平(2 / 2)

這一次,無論是李景隆還是帳下諸將,皆陷入長久的沉默,眼前的北平府,似乎並不像眾人最初預計的那般脆弱,一日攻城下來,官軍的損失不下三千,而且皆是軍中精銳,照這個消耗速度,十萬大軍又能耗得起幾天呢?

李景隆重重拍桌,語氣中多了幾分怒意,繼而道:“本帥再增派兵馬便是了!燕軍既然想與我軍拚消耗,我們就用人命換他一座城池!本帥不信他朱高熾能有撒豆成兵的本事,區區兩萬燕軍又能經得起幾日消耗呢?”

帳下諸將麵麵相覷,以目前戰況,大軍硬拚人力的確可以將北平攻下,可損失的精銳兵馬卻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補充的,李景隆身居高位,並不關心練兵之事,自然是不心疼,可領兵大將卻深知,如此不計代價地消耗軍力,無疑是兩敗俱傷之舉,天底下又不是隻有燕王這一個敵人,這往後的日子難道就不過了嗎?可主帥的命令眾人也不好違逆,當前也隻得無奈應下。

對城中的燕軍而言,一日的慘烈戰鬥也令眾將膽寒,雙方都是大明朝最為精銳的兵馬,以利刃對利刃,最終的結果自然是雙方皆遍體鱗傷。可南軍有源源不斷的兵力補充,燕軍卻隻有這兩萬守軍,今日一戰,便已傷亡了兩千,七門防守兵力本就短缺,眼下更是捉襟見肘。

第一日能守住,已經是仰賴姚廣孝和顧成極致的兵力分配,為了對抗南軍,姚廣孝在各城門布置了兩道防線,第一梯隊登城防守,第二梯隊做預備。在完成兵力分配之後,姚廣孝甚至還保留了一支總預備隊在手邊,用於隨時支援各處。顧成則親率一支騎兵,眼著各城門來回巡視,做機動支援。靠著多重後手,燕軍才在第一日艱難地擋住了南軍的攻勢。

可接下來還有第二日,第三日。誰也不知道南軍的圍城會持續多久,但以今日的損失來看,至多再有三日,守軍就會因死傷慘重而自行崩潰。為了穩定軍心,朱高熾親自前去各營慰問軍士,顧成和袁珙去巡視各處城防,偌大的王府之內,僅有姚廣孝的屋內還亮著點點燭火。在姚廣孝麵前,鋪著一張斑駁的輿圖,仔細看去,那輿圖竟不是北平城防,而是洪都城防圖。

前朝至正二十二年,陳友諒大軍沿著長江東進,進逼洪都府,企圖以此為跳板,威脅南京。先帝的親侄朱文正,時任兵馬大都督,率軍坐鎮洪都,以區區兩萬守軍擋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足足八十五天。

而今麵對同樣懸殊的兵力對比,燕軍能否複刻昔日朱文正的壯舉?

姚廣孝輕輕撫摸著麵前的輿圖,眼中略過一絲決絕之色,感慨道:“朱將軍名揚天下之時,世間尚未有貧僧的名號。如今世事流轉,相同的局麵再一次出現,我等的結局又會是如何?”

十月十五日深夜,北平周邊氣溫驟降,城中守軍搬出儲備已久的炭火,將偌大的城池照得一片燈火通明。而遠道而來的南軍則因啟程倉促,缺少過冬物資儲備,一夜之間因風寒造成了大量減員。但小小寒風並不會動搖曹國公的決心,十月十六日拂曉,又有數萬兵馬自河間開抵北平前線,新一輪殘酷的攻防戰開始了。

進攻之前,明軍先以大量投石車齊射,壓製城頭燕軍箭雨。即使北平的城牆在袁珙的主持之下進行過加固,可已久無法承受投石車密集的攻擊。在長達半個時辰的密集轟擊之下,數段城牆轟然倒塌,而這正是南軍等待已久的進攻時機。

數萬明軍烏泱泱湧向缺口,與此同時,城中的燕軍和民夫也挑著碎石瓦礫蜂擁而上,搭建臨時的防禦工事。而為了給民夫修補城牆留出時間和空間,大批軍士提起大刀,草草喝了壯行酒,而後將碗一摔,便頭也不回地衝向南軍。一批又一批軍士不計代價地湧向缺口,踏著同袍的屍體大步向前,而後如同烈日之下的水漬一般消失在南軍的鐵蹄之下。靠著無數軍士自殺般的反衝鋒,竟硬生生將踏進城門的官軍堵了回去。待到民夫緊急搭起了一道由木柵欄和碎石塊組成的建議城防工事時,主動出戰的數百軍士已經無一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