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我的人們,你們還能說些什麼呢?難道這些都是錯誤的嗎?他們回答說:“不”。那麼說所有具有形相和能接受形相的物質之所以能存在,都是因為“至善”,因為“至善”也是最高存在,這樣說也是錯誤的嗎?他們說:“我們並不否認這一點。”那麼你們是不是否定存在著一種偉大的被造物,它用純潔的愛依附著真正的、永恒的天主,雖然不能與天主同屬永恒,但絕不會背離天主而墮落到變遷的時間中去,它仰望著唯一的真理並得到安息,因為你天主將自己顯現給一個遵循你的命令並熱愛你的被造物後,這個被造物就不會背離你而轉向自身。所謂“天主的居處”,不是塵世的殿宇,也不是天上的瓊樓,而是精神的,它分享著你的永恒,因為它永遠不會被汙染。“你確立了他,直到永遠,你所命令和確定的永遠都不能逾越。”但它不是與你同屬永恒,因為它有開始,它是被創造的。

天使張開翅膀歡迎人們進入天國

“智慧是在萬物之前被創造的”,盡管在這之前找不到時間,但這智慧並不能跟你天主完全平等、同屬永恒。你通過永恒的智慧創造了萬物,也就是“在元始之中創造了天地”。這裏所說的智慧是被創造的智慧,是有理性的被造物;它仰望你的光明,自身也就成為光明,所以盡管是被創造的,也稱之為智慧。但正像光明有照耀與被照耀之分一樣,同樣智慧也分為創造的智慧與受造的智慧,正義分為使人成為義人的正義和一人獲得德行後所具有的正義,正如你的仆人使徒保羅所說的:“讓我們成為天主的正義。”你在創造其他萬物之前,先創造了某種智慧,它是被創造物,具有理性與思想,它屬於你的聖城、我們的慈母、自由而永恒的天堂,———這天,不就是歌頌你的諸天之天、“屬於天主的天外之天嗎?”———在這之前找不到時間,是由於它處在創造時間之前;在它之前,是創世者的永恒,之所以說它來自創世者,並不是在時間方麵,因為時間還沒有存在,而是因為本身的被創造。

它來自你,我們的天主,但卻和你完全不同,它不是常在的本體:但是在它之前,在它身上卻找不到時間,因為它會永遠仰望你的聖容,不會瞬間離開你,因此它不會有任何變化。但它還是具有可變性,倘若不是依靠那種偉大的愛和你聯係,隻靠你永久維持著的中午的光明和熱量,它既可能變黑暗,也可能變寒冷。

你是多麼輝煌燦爛的宮殿!“我喜歡你的華麗,你是創造你並占有你的天主莊嚴華貴的居所。”在我羈絆於塵世時,我對你歎息,我懇求你的創造者也占有我,讓我也寄居在你的屋中,因為我也是他創造的。“我像迷途的羔羊一樣遊蕩著”,但我渴望能被放在我的牧人、你的創造者的肩上,帶我回到你的屋下。

反對我的人們,我對你們說了這些話,你們有什麼意見嗎?你們也相信摩西是天主的忠實仆人,摩西的著作就是“聖神”的言論。那麼有沒有這樣一座天主的居處?雖然它不能與天主同屬永恒,可它在天上具有另一種永恒,它身上沒有時間的變化,因為它超越了所有的空間和時間,他的幸福就在於依附天主。他們回答說:“有的”。那麼當我的心靈對我的天主呼號時,聽到了偉大的天主的聲音,你們怎麼能斥為虛妄呢?你們是否反對我關於無形物質的觀點?這種物質沒有形相,沒有形相,就沒有組織;沒有組織,就沒有時間的變遷;不管它是如何存在,如何來自萬有之源的天主,它都是接近於空虛的,雖然不是徹底的空虛。他們說:關於這一點,我們也不反對。

十六

我的天主,凡是承認你的真理在我靈魂中所說的話都是真實可信的人,我都願意在你麵前與他們交談。至於否定這一切的人們,就讓他們誣蔑去吧!他們隻會把自己搞得更加糊塗;我要努力去勸說他們,讓他們心平氣和,向你的“道”敞開心扉。倘若他們不肯並拒絕我,那麼我懇求你、我的天主,“不要對我閉口不言。”請你在我心中照實說,因為隻有你能這麼說。我將任憑這些人吹起塵土來迷住自己的雙眼,我將從心靈深處對你唱出愛情之歌,發出我漫長旅途中不可名狀的呻吟。我念念不忘耶路撒冷,一心向往著它———我的故鄉、我的母親耶路撒冷。它也向往著你———耶路撒冷的主宰、它的照耀者、它的父親、它的保護人、它的天地、它的純潔而和諧的幸福、它的可靠的歡樂、它的不可言狀的珍寶、它的一切,因為你我的天主是唯一的、真正的至善;我絕不再拋棄你,直至你收起整個支離破碎的我,改變醜陋不堪的我,讓我永遠堅定地留在最可愛的母親的懷抱裏,那裏有我精神的鮮果,那裏是我的信念的源泉。

有些人對以上真理認為完全正確而全部接受,對你的《聖經》、通過摩西而寫成的《聖經》也表示尊重,並與我們共同承認《聖經》是理應遵守的最高權威,但在某些方麵與我們有分歧;對於這些人我這樣答複:“我們的天主,請你擔任我的懺悔和他們的責難之間的仲裁者。”

摩西根據神的旨意寫《十誡》

十七

他們說:“這一切都是真的,但摩西在聖神的啟示下所說的‘天主在元始創造了天地’,並不是指你所認識的天地,這裏所說的“天”,並不是指一種精神的、有理智的、永遠仰望著天主聖容的被造物,這裏所說的“地”,也不是指沒有形相的物質”。那麼是指什麼呢?他們說:“我們所說的,就是摩西的本意,也就是摩西先用天地二字籠統地概括說明全部有形世界,然後按照時間的順序,把‘聖神’所要說的一切,逐條分別加以敘述。摩西談話的對象是一個粗野而隻知關心肉體的民族,摩西認為隻能將天主創造的萬物中有形可見的東西介紹給他們。”

他們也同意這樣的看法:凡是我們熟悉的、有形可見的一切,都是在以後幾天中從“混沌空虛的地”和“漆黑的深淵”而形成、安排的;他們也覺得把“地”和“深淵”理解成沒有形相的原質並無不當之處。

那麼有人會說:“天地兩字最先留給我們的印象就是無形和混沌,這個有形可見的世界以及世界中所呈現的萬物,常常也被冠以天地之名,就是從那個物質衍化而成的。”

那麼,另一人會說:“不管有形無形的東西,統稱為天地,這是很貼切的;甚至天主在智慧中,也就是在‘元始’中創造的一切,都可以用這兩個字進行概括。但既然一切都不是從天主的本體,而是從虛無中創造,那一切就都有某種可變性,但有的是因存在而不變,像‘天主永遠的居處’,有的是不斷變化,像人的靈魂與肉體;所謂‘混沌空虛的地’和‘深淵上麵的漆黑’是指一切可見與不可見之物的共同原質,這原質自身不具備形相卻能接受形相,由此而形成了天地,即形成所有有形無形的、已具形相的被造物;二者的區別是:‘混沌空虛的地’是指沒有顯露形相的物質本原,而‘深淵上麵的漆黑’則是指飄忽不定、不受約束,不受智慧照耀的精神原素”。

可能還有人說:“讀到‘天主在元始創造天地’,天地二字並不是指已完善成形的可見物和不可見物,而是指萬物還沒有成形的胚胎,是指能接受一切形相、能用來製造一切的原質,盡管它還沒有明顯的特性與形相,但已初露萌芽,依據性質加以區分之後,發現天是指精神的被創造物,地是指物質的被創造物。”

十八

聽取並探討了以上各種解釋,我不想“做文字上的爭辯,因為沒有任何好處,隻會混淆人們的思想”。“法律有利於我們修身進德,如果我們能合理地加以運用,因為法律的目的就是愛,這愛來自光明純潔的心地和無邪無惡的信仰。”可我們的導師已把全部法律與先知概括在兩項命令裏。我的天主,我黑暗裏的光明,隻要我真誠地對你懺悔,那麼《聖經》上的這些真實的話,即使有各種不同解釋,和我又有什麼關係呢?別人覺得《聖經》作者的本意與我的見解不同,這與我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讀《聖經》時,都力求領會其中真正的含義,既然我們相信作者真實可靠,那麼即使我們明確知道或覺得是錯誤的,我們也絕不敢想象是作者這麼說的。既然我們都力求在《聖經》中理解作者的真義,而如果你、所有真誠無妄者的光明,你啟示我們某一種觀點是正確的,哪怕這並不是作者的本意,我們也認為是正確的,這有什麼不好呢?

十九

因為,主,毫無疑問,是你創造了天地;毫無疑問,“元始”就是你的智慧,在智慧裏,你創造了一切;毫無疑問,這有形可見的世界分成兩部分,用天地二字能夠概括你所創造的一切;毫無疑問,在我們的意識中,一切可變的東西,都具有形相方麵的某種缺陷,所以可以接受形相,也可以改變形相;毫無疑問,凡是與不變的形相緊密相連的,就不會受時間的影響,即使本身也許會發生變化,但事實卻不會改變;毫無疑問,尚不具備形相的物質,近於空虛,也不會有時間的變遷;毫無疑問,物質產生了某一樣東西,依據慣例,可以用成品的名稱來稱呼原來的物質,所以產生天地的任何無形物質也可以稱為天地。毫無疑問,在成形的物品裏,沒有什麼比“地”和“深淵”更接近於無形態的原質;毫無疑問,不僅所有已造出的與已成形的物品是出自你的創造、甚至可能創造和可能成形的東西,也全都可能被你創造,因為一切都來自於你;毫無疑問,凡是從無形至有形,一定是先沒有形相,然後接受形相。

二十

凡是堅信以上各項真理的人,凡承蒙你的恩賜,內心能看到這些真理的人,凡相信摩西是遵照真理之神而說話的人,他們從這些真理中選擇了一項解釋說:“‘天主在元始創造了天地’,是說天主在與他共屬永恒的“道”中,創造了有理智的和可感覺的精神與物質的世界。”另一人說:“‘天主在元始創造了天地’,是說天主在與他共屬永恒的“道”中,創造了整個物質世界,包括所有可見的、熟悉的物質。”第三個人說:“‘天主在元始創造天地’,是說天主在與他共屬永恒的“道”中,創造了精神和物質世界的尚未顯露形相的原質。”第四個人說:“‘天主在元始創造天地’,是說天主在與他共屬永恒的“道”中,創造了物質世界的無形物質,那時天地隻是一片混沌,以後加以區分才成為我們感覺得到的各種具體物質”。第五個人說:“‘天主在元始創造天地’,是說天主在其造化工程的最初,創造了初具天地規模的無形物質,天地由此而形成,涇渭分明,包括天地所包容的一切,都呈現在我們麵前。”

對於下一句的解釋,有人說:“‘地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麵是一片漆黑’,是指天主所創造的物質的東西,是物質世界中沒有形相、沒有組織、沒有光明的原質。”另一人說:“‘地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麵是一片漆黑’,是指整個稱之為天地的東西,是尚未賦予形相、尚未接受光明的物質,由此而產生了物質的天地和天地間所有可以感知的物質。”第三個人說:“‘地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麵是一片漆黑’,是指整個稱之為天地的東西,是尚未具備形相、尚未接受光明的原質,由此形成了理智的天,也稱為“天外之天”,形成了地,即物質的自然界,這地也包括物質的天,換句話說,也就是由此形成了所有可見或不可見的被造物。”還有一人說:“‘地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麵一片漆黑’,《聖經》上所說的天地,不是指沒有形相的東西,這沒有形相的東西已經存在,《聖經》先說明天主創造了天地,也就是精神與物質的被造物,然後用‘混沌空虛的地和漆黑的深淵’說明是從哪裏創造了天地。”最後有人說:“‘地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麵是一片漆黑’,是說已經存在一種沒有顯露形相的東西,《聖經》先說明天主創造天地,然後指出創造天地的材料,而天地就包括整個物質世界,它分為上下兩大部分,以及所覆載的和我們經常能看到的所有被造物。”

二十一

對於最後兩種觀點,有人曾提出過這樣的質問:“假如你不想用天地二字來指沒有形相的物質,那麼就存在某種不是天主所創造的而天主借用來創造天地的東西了,因為《聖經》上並沒有記載天主創造這物質;為此《聖經》所雲‘天主在元始創造天地’,天地二字或單獨的‘地’字隻能指某個物質。至於下一句‘地是混沌空虛’,雖然《聖經》以此稱無形相的物質,但我們不能解釋為首句所說“天主創造天地”之外的另一種物質。”對於這個詰難,主張最後兩種觀點的人將回答說:“我們並不否認這種無形物質是天主創造的,因為所有美好都來自天主,我們是說凡是已經做成、已有定型的東西都是較好的,凡可能做的和可能成形的東西相對要差一些,但也是好的。至於《聖經》為何沒有記載天主怎樣創造那些無形物質,那麼《聖經》沒有記載的事很多,像‘基路伯’、‘撒拉弗’的創造,像使徒保羅所列舉的‘爵、位、權、德、諸品天使’,這一切顯然全是天主創造的。假如‘創造天地’包括一切,那麼‘天主之神運行於大水之上’,對這水又該如何理解呢?假如也包括在‘地’字之中,那麼我們所看到的水是這樣美好,又怎麼能把‘地’字解釋為無形的物質呢?”即使作這樣的答複,那麼為什麼《聖經》記載從無形物質“創造蒼穹”,“將蒼穹稱為天”,卻不記載“水”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否當天主說:“天下的水應彙合在一起”時,彙合就是成形的意思,水才獲得了這樣的形狀?但蒼穹上麵的水又如何解釋呢?《聖經》既然沒有記載這水是怎樣形成的,既然這水不具有形態,又怎能占有這樣崇高的地位呢?

由此可見,雖然有些東西,《創世紀》中沒有指出它們是天主創造的,但正確的信仰和健全的理智是不會對此產生懷疑的;任何謹慎的學說都不會因為《創世紀》中提到了水而沒有講什麼時候創造了水,就說這水跟天主一樣永恒。《聖經》上稱為“空虛的地”和“漆黑的深淵”的無形物質,即對於它的創造沒有記載,我們為什麼不能根據真理的教誨,肯定它是天主從虛無中創造的,不會與天主一樣永恒呢。

二十二

聽完這些言論,我用愚笨的能力加以思考後,向你、洞悉一切的天主陳述我的觀點。一個誠實可靠的人如果用文字來傳達某件事,我覺得對於這樣的記錄也許會產生兩種懷疑:一種是關於事實的真假,另一種是關於作者的本意。所以,探討被造物的性質是一回事,研究這位傳播你的信仰的傑出仆人摩西寫這些文字時的意圖,即希望讀者、聽者理解什麼,是另一回事。

關於第一點,凡是用錯誤的學說作為真理的,請他們離開。關於第二點,凡是覺得摩西所述有誤的,也請他們離開。但是,凡是在你仁慈的領域內把真理作為食糧的,我樂意在天主內團結他們,與他們一起歡樂。我們將共同探討你的《聖經》的記載,在這些文字中,探究你透過你的仆人摩西、透過他的筆所表達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