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但研究這些文字時,也許會有不同的見解,在各種正確的含義中,我們當中有誰能以同樣的自信來肯定摩西的本意就是這樣,這段記載的含義就是這樣,就像我們不問摩西的本意是什麼,就能確定這段文字確信無疑一樣?

我的天主,我、你的仆人,願意通過這些文字對你獻上懺悔的祭品;我懇求你,讓我能依靠你的仁慈,達成我的心願。我可以肯定地說你在永恒不變的“道”裏,創造了所有有形無形的事物。但我是否能同樣肯定地說摩西寫“天主在元始創造天地”一語的本意也是如此呢?對於第一點,因為我在你的真理之中,所以能毫不懷疑地看出來,但我是否同樣能在摩西的思想裏看出他寫這一句的本意就是如此呢?

摩西用“元始”一語,可能指的是創造的初始,用“天地”二字也可能不是指已經成形完善的精神與物質的世界,而是蒙昧之初還沒有成形的世界。我發現這些含義都有可能,但哪個是摩西的本意呢?這就很難斷定了。但這位偉人寫這句話時,不管思想中是看到了第一義還是第二義,或上述各種意義之一,他的見解都是正確的,並且用妥當的方式記載了下來,對此我當然毫不懷疑。

二十四

誰都別再用這樣的話來糾纏我:“摩西的本意不是你所說的那樣,而是我所指出的。”假如有人問我:“你如何知道摩西寫這些話的含義就是你的解釋呢?”我會心平氣和地用上麵的話答複他;倘若這人比較固執,我也許會說得更詳細一些。假如他說:“摩西的本意不是你所說,而是我說的”,但他並不否認我們二者的見解都是真實的,那麼,我的天主,貧困者的生命,在你胸中絕無矛盾之處,求你把息事寧人的雨露灑入我的心田,讓我能耐心地對待這樣的人。他們這樣對我說,不是因為他們有天主的精神,也不是因為他們看透了我的心思,而是因為他們的驕傲;他們並不理解摩西的思想,隻是迷戀於自己的見解,不是因為這見解正確,而是因為是他們自己的。不然他們也會喜歡另一種正確的見解;在我這方麵,隻要他們的見解正確,我就喜歡,不是由於這是他們的見解,而是由於這種見解是正確的。所以,假如見解正確,就不是屬於他們本人的了。同樣,如果他們之所以喜歡自己的見解,是因為見解的正確,那這一見解不但屬於他們,也屬於我,屬於所有愛好真理者。

上帝在審判台前審判人類

至於他們強調摩西的本意不是我說的那樣,而是如他們所說,這種態度我不能接受,我對此很厭惡,因為即便確實如此,他們的大言不慚,也不是依靠學識,而是由於剛愎自用,不是由於有先見之明,而是由於傲慢自負。

主啊,你審判的可畏正是基於此。你的真理既不是我個人的,也不是其他某個人的,而是我們全體人的;你公開號召我們來分享你的真理,同時也嚴厲警告我們不要獨占真理,不然就要被剝奪真理。如果誰把你提供給我們共享的物質占為己有,把公共的物品變成私有,勢必會因私廢公,也就是背棄真理而趨就謊言,因為“誰說謊,是出於他自己”。

我的天主啊,你是最好的審判者,你是真理的本體,求你傾聽我,傾聽我如何答複我的反對者。我是在你麵前說話,是在所有因友愛而走到一起並能合理使用你的法律的弟兄們麵前說話,求你傾聽我,看我如何答複。

我要用友愛和平的話答複他:假如我們兩個人都看出彼此說的是對的,請問是從何處看出的呢?當然,我不是從你身上看到的,你也不是從我身上看到的。我們兩個人都是在超越我們思想的、永恒的真理中看到的。我們對於我們的主、天主的光明並無異議,雖然我們理解別人的思想不如理解真理那樣精確,但為什麼要對別人的思想進行爭論呢?假使摩西出現在我們麵前、對我們說:“我的本意就是如此”,雖然我們並沒有看出摩西的思想,可我們相信他的話。因此“對於《聖經》的記載,我們不能清高自傲,互相傾軋”,我們應該“全心全意、用全部靈魂愛我們的主、天主,並像愛護自己一樣愛護別人”。如果我們認為摩西撰述時的所有思想並不是著眼於以上兩條命令,認為摩西並沒有遵照天主的訓導而是別有用心,那麼我們必然要說天主在騙人。由此可見,既然這些文字能有許多特別準確的解釋,那麼強調說摩西隻能具有其中的某一義,並且為此進行無益而有害的爭論,豈不是違反了我們努力闡述摩西著作的唯一動機嗎?豈不是太莽撞了嗎?

二十五

我的天主,你是我謙卑的榮譽,是我辛勞的休息,你傾聽我的懺悔,寬恕我的罪過;既然你命令我愛人如己,我就絕不敢奢望你給我的恩典超過摩西,即便我生在摩西的時代,並代替摩西傳播這些文字,讓這些文字能造福人類千秋萬代,讓這些文字超越所有錯誤與傲慢的學說,在全世界享有最高權威。

假如我是摩西的話———我們全都來自“同一團泥”,“人算什麼,假如不是你顧念他”———倘若我是摩西,奉你的聖諭撰寫《創世紀》,我希望你賦予我這樣一種表達思想和遣詞造句的能力,讓尚不知道天主是怎樣創造天地的讀者也能理解我文字的意思,而具有理解力的讀者,能從你仆人的寥寥數語中,不放過一個字,找到通過深思熟慮就會發現的各項真理;倘若在真理的照耀下,有人看出另外一種意義,那麼在我的文字中,也會找到這種意義。

二十六

例如一股泉水,分成許多支流,灌溉了大片土地,泉水在狹窄的河道中比散布在各條河流中更加洶湧澎湃,同樣傳播你的言論的人所做的敘述,留給後人論辯。希望能從短短幾句話裏流出真理的泉水,每個人盡可能地汲取真理的點點滴滴,然後再加以發揮,將其演化為鴻篇巨作。

有些人讀到或聽到這些話,設想天主具有人相,或像一個具有無窮威力的龐然大物,意念所至,刹那間就在身外、在遠處,創造出了兩個巨大的東西:天和地,一個在上,一個在下,萬象都在其中羅列著。他們聽到:“天主說:有什麼!就有什麼”,於是便認為隻要天主說一句完整的、暫短的話,話一說完,馬上就會呈現出所命令出現的東西。也許還有其他解釋,但全是庸俗的揣測。

這些看法幼稚的“嬰孩”,被質樸的語句局限著,仿佛藏在母親懷抱裏,但即使這樣,他們依然會確立有關他們生死的信仰,他們確信天主創造了他們感覺得到的、奇妙無比的一切事物。

假如其中有人輕視這種看似淺陋的文字,因為驕傲的蒙蔽,飛離了他成長的巢穴,那他可真可憐!他沉淪了!主啊,請你憐憫他,不要讓路人踐踏這隻羽翼未豐的雛鳥,請讓天使將他送回原來的巢穴,讓他生活下去,直到能夠自由飛翔!

二十七

對另一種人來說,這些話不是一個巢穴,而是一個綠葉成蔭的樹林,那裏碩果累累,他們愉快地在其中飛翔鳴叫,盡情啄食。

當他們讀到或聽到這些話時,就感到一切時間,不管過去還是未來,都被你的永恒不變所統轄,沒有一個暫時的被造物不是你創造的;你的意誌就是你的本體,不是因為你的一個前所未有的願望,而是因為你的始終不變的意誌創造了一切;你創造萬物,不是從你的本體、萬物的代表裏分化出與你相像的事物,而是從虛無中創造出無形相的原質,盡管它與你截然不同,但能根據你確定的形相,依靠獨一無二的你,遵照你事先的規定,讓每件事物都隨著自己的種類所具有的能力而接受形相,由此就產生出十分美好的萬物,有的環繞著你,有的與你保持著不同的距離,在時間、空間裏產生或得到各種奇妙的變化。

他們在真理的照耀下,依靠他們薄弱的能力,看到了以上的一切,並為此而歡欣鼓舞。

對於“天主在元始創造天地”,有人覺得“元始”是指“智慧”,因為“他對我們說話”。有人把這一句話解釋為創世的開始,“在元始創造”,就等於說是首先創造。

在把“元始”看成是智慧,解釋為“天主在智慧之中創造天地”的人中間,有人認為天地二字是指造成天地的原始物質;也有人認為天地二字是指已經成形但卻截然不同的東西;還有人認為天是指已成形的精神體,地是指未定型的物質體。在把天地二字看作是未成形的原質並由此創造出天地的人中,也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天地二字包括一切超感覺和可感覺的被造物,有人覺得隻是由此創造出可感覺的大塊,而在它廣大的內部還包容著有形的、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自然界。

那些認為天地二字是指有組織、有條理的被造物的人,有的認為天地是兼指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有的認為天地隻是指物質世界,也就是光明的天空與幽暗的大地以及其所覆載的一切事物。

二十八

至於把“在元始創造天地”解釋成“最先創造天地”的人,隻能把天地解釋為天地、也就是一切超感覺與物質世界的原質,不然就不正確。因為假如解釋為已成形的世界,那麼請問天主既然最先創造了這一切,以後創造什麼呢?既然天地包括一切,就無法解答這一問題:“假如以後不造什麼,怎能說最先創造呢?”

如果說最先創造了沒有形相的原質,然後創造了定型的世界,就不矛盾,隻要恰當地區分有關永恒、時間、優劣和起源的先後:在永恒方麵,例如天主先於萬物;在時間方麵,例如花早於果實;在優劣方麵,例如果實比花更好;在起源方麵,例如發聲早於唱歌。

在這四個方麵,第一、第四個方麵很難理解,第二、第三個方麵則很容易領會。主啊!你用不變的永恒創造了可變的萬物,所以你是早於萬物的,隻有極少數人非常艱難地認識到你的永恒性。其次,要理解發聲早於歌唱,也需要敏銳的思想,需要花費很大的氣力,因為歌曲是有秩序的聲音,一樣沒有秩序的東西可以存在,而不存在的東西卻不可能有秩序。所以原始物質是早於它而形成的事物,但所謂早,不是說後者是由原始物質創造的,應該說後者是由它而形成的,而且不是指時間方麵的早晚。我們並非先發出雜亂的、不成曲調的聲音,然後再加以組織而成為一支歌曲,就像我們用木材、銀子製成箱盒杯盞一樣,因為木材銀子等原材料在時間上也早於製成品,但對歌曲來說卻並非如此。唱歌時,人們所聽到的並非先是雜亂的聲音,然後才是有節奏的歌曲。聲音一響即逝,已不存在,藝術不能把聲音收回而重新組合。歌曲是由聲音組成的,聲音就是歌曲的原料,同一聲音接受形式,就成為歌曲。所以我已說過,聲音作為歌曲的原料早於已經成型的歌曲,這並非是說聲音因為有創作歌曲的能力所以才早於歌曲,因為聲音並不是歌曲的創作者,聲音服從於發聲的器官,由歌唱者的思維創作成歌曲。這也不是指時間上的早晚,因為聲音是與歌曲同時的。也不是指好壞方麵的早晚,因為聲音並不優於歌曲,歌曲不止是聲音,而且是美好的聲音。它是指起源上的早晚,因為不是歌曲接受秩序後成為聲音,而是聲音接受秩序後成為歌曲。

希望人們能通過這一個比喻明白為什麼說天主先創造了世界的原料,這原料之所以被稱為天地,是因為由此而造成了天地;所謂首先創造,並不是指時間的先後,因為萬物形成後才會有時間,這原料並沒有形相,隻能隨著時間的出現而同時呈現在時間裏。但在敘述時,隻能認為它在時間上先有,可在價值方麵卻是最差,因為定型的東西都比無形的原料優越。最後造物者的永恒又超越一切,因為滋生萬物的原始物質也是從虛無中產生的。

二十九

隻有真理本身能協調這些正確見解之間的細微差別。期望我們的天主憐憫我們,讓我們能合理地運用你的法律並著眼於法律的目標:純潔的愛。

假如有人問我這些見解中哪個才是摩西的本意,那麼我隻好對你承認:“我不知道”,不然這裏寫的就不是我的懺悔了。除了已經被我批判過的那些庸俗的觀點外,我覺得其他觀點全都是正確的。即使是接受那些庸俗的見解的人,也都是些懷有良好願望的“嬰孩”,你的《聖經》的文字,言辭淺顯而含義深遠,言辭簡潔而意蘊明晰,並沒有讓他們望而生畏。

我承認我們都是通過這些文字認識真理並闡述真理的,我們理應互愛互敬;同時假如我們渴望的不是空虛而是真理,就必須愛你,我們的天主、真理的源泉。我們還應讚揚你的仆人,發揚著你的精神的仆人,《聖經》的傳布者;我們堅信他在描述你的啟示時,隻著重於其中最能散發真理光芒、最能結出有益果實的部分。

三十

所以,假如有人對我說:“摩西與我的見解相同”,另一個人說:“不,我的想法就是摩西的思想”,我覺得更符合宗教精神的答複應該是這樣的:“假如這兩種說法都正確,為什麼摩西不是兼有這兩種觀點呢?假如還有第三、第四或其他正確的觀點,為什麼不相信摩西都已經看到了呢?獨一無二的天主通過摩西,讓《聖經》陪伴著後世的許多讀者,並讓讀者看出各種不同的、但都正確的解釋。”

至於我這方麵,我敢發自內心地大膽聲明:“假如我享有最高權威並有所著述,我寧肯這麼寫,讓每個人能在我的文字裏看到他們各自對事物所持有的正確觀點,而不願隻表達一種正確的含義而排斥其他一切並沒錯誤而且也不和我相抵觸的觀點。所以,我的天主,我冒昧地猜想摩西這樣的偉人一定也從你那裏獲得了這樣的理想。摩西下筆時,肯定已料到我們在這些文字裏能夠發現的、不能夠發現的以及還未發現而有可能發現的真理。

三十一

主,你是天主,不是有血有肉的人;人的見識短淺,你在這些文字中希望啟示給後世讀者的所有含義,即使傳授者隻想到一種正確的含義,“你的善神,引導我走在坦途上的善神”會不知道嗎?既然這樣,他所看到的含義當然高於一切,主啊,請你把這含義指示給我,或隨你的意願,指示給我另一種正確的含義。不管你指示給我們的含義與指示給摩西的是否相同,請你自己來喂食我們,不要任憑錯誤來捉弄我們。

主、我的天主,對於這麼簡短的幾句話,我卻寫了這麼多的篇幅!按照這種方式,對於全部《聖經》,我怎麼可能有足夠的能力、足夠的時間呢?請允許我簡要地就這方麵向你懺悔;請允許我選擇一種你所啟發我的正確、可靠、恰當的觀點,雖然我會看到多種解釋與多種意義。在我真誠的懺悔中,假如我所說的與你的代言人所言相同,那麼就讓我能正確而完善地表達出來,———因為我必須努力做到這一點———假如我做不到,至少也要讓我能說出你的真理用這些話想要對我說的一切,因為你的真理也向摩西說了想要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