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故園風雨古板橋 一、不幸的“麻丫頭”(2 / 3)

鄭家有祖產田八十畝,僅能維持溫飽,有時還不免要借債。直到後來立庵經歲科兩試一等前列,得廩生,每月可向官府領得廩膳,鄭家生活才漸漸好轉。從鄭板橋與堂弟鄭墨的信中可以知道,鄭家有段時間還有過三百畝田產,雇用過佃戶、女傭,板橋做秀才時曾從家中舊書簏中找出過不少前代家奴的契券,可見鄭家的境況曾經振興過。但在鄭板橋出世時,家道衰落,已從中小地主降為“破落地主”,家境又特別困難了。

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1693年11月22日)子時,正當“小雪”,鄭板橋出生於今江蘇省興化縣城[13]。根據《尚書·洪範》“燮友柔克”,板橋的祖父和父親為他取名燮,字克柔。燮,委順也。老實的立庵先生希望兒子做個隨和平順的人。興化的民間習俗,以“小雪”前後的十月二十五日為“雪婆婆生日”。瑞雪兆豐年,這當然是個好日子。對於與雪婆婆同時降臨人間,板橋終生感到很快慰,他曾刻印——“雪婆婆同日生”,記錄了這一祥兆。

不過,板橋日後的性格恰恰與“燮”字的原意相左;板橋降臨的地方,也不是繁華都市,而是窮鄉僻壤,具體地說,是個周圍約二三百步的小島夏甸。興化城東與得勝湖之間,方圓幾十裏中,一萬多個小洲立於水上,大則二三畝,小則十餘步,人稱“萬島之鄉”,當地人又叫“垛子”。夏甸就是一個較大的“垛子”。

鄭家原有茅屋兩間。所謂“鄭家大堂屋”包括的瓦屋三間、廂房三間、廚房一間,是板橋做官後才修建的。鄭宅位於興化東城外的古板橋西,護城河水蜿蜒流淌,人們用木板架在護城河上,做了座橋,稱板橋[14]。板橋時常從這座橋上經過,也時常站在橋頭觀賞城東幽美宜人的風景,故而以後他即以“板橋”“板橋道人”自號。

說到名號,有趣的是,板橋小時叫“麻丫頭”。因為依興化民間風俗,生了兒子怕夭折,往往取個“丫頭”的小名;並且為了“貴子”不致引起閻王爺的注意而被勾銷,名字往往起得很鄙俗低賤,如“瘸丫頭”之類。板橋臉上有幾顆淡淡的麻子,所以立庵先生就叫他“麻丫頭”。板橋一直很珍愛父母貽賜的令名,他在書畫作品上常鈐上“麻丫頭針線”的閑章。丫頭是假的,針線自然就是書畫了。

立庵先生是個品學兼優的廩生,在家先後教過幾百名生徒。他見兒子天資聰穎,內心非常高興,從小就對板橋悉心教育。板橋三歲時,立庵先生就教他識字;五六歲時教他讀詩背誦;六歲以後教他讀四書五經,要求抄寫熟記;八九歲時教他作文聯對。有些文章引述傳說板橋為先生改詩“二八女多嬌”事,似乎板橋幼年曾從師學習,我認為是不可信的。按《板橋自敘》雲:“板橋幼隨其父學,無他師也。”很明確地說明“無他師”。由於立庵先生是設館授徒,所以,板橋肯定也隨館學習。立庵先生設館的地點無文獻可征,但板橋題畫有“餘少時讀書真州之毛家橋”之說,可能說的就是立庵先生的設塾地。按真州即儀征,距興化約二百華裏,毛家橋在縣城東北三十五裏,距興化不過百餘裏。

幼年的板橋除了隨父親學習外,還常在外祖父家聆聽外祖父汪翊文的教導。汪翊文奇才博學,隱居不仕,大概是個很狂放的人。板橋自稱“文學性分得外家氣居多”[15],他的性格、氣質肯定受了外祖父的影響。

板橋的叔父之標很愛板橋。叔父僅生一子,名墨,字五橋。鄭墨是板橋二十五歲那年才出生的。板橋無同胞兄弟,隻有這個堂弟,他們常一塊兒玩耍,感情很深。以後,板橋到山東做官,鄭墨在興化主持家計,弟兄常常通信,討論學問,商議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