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田生計
——鄭板橋為高鳳翰治印文
康、雍、乾時代,正是篆刻藝術的高潮時代。板橋的書畫用印之多,在揚州畫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別人一般畫麵隻鈐兩三方印,板橋則常用五六方,甚至有些畫多達十一二方。他不僅敢用,而且布局恰到好處。有人統計,他使用的印章不下百多方,其內容大致可分四類:
(一)說明家世身份,如“鄭大”“板橋”“雪婆婆同日生”“揚州興化”“鷓鴣”“板橋道人”等。
(二)表明學資經曆。如“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濰夷長”“十年縣令”“二十年前舊板橋”“七品官耳”等。
(三)闡明藝術主張。如“青藤門下牛馬走”“鄭為東道主”“心血為爐熔鑄今古”“遊思六經結想五嶽”等。
(四)慨歎現實世態。如“畏人嫌我真”“俗吏”“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恨不得填漫了普天饑債”“富貴非吾願”“樗散”等。
這些印章真是“切姓切地切事”,與繪畫、題詩、書法交響共鳴,頑強地表現了板橋自己的形象。但是,這些印章大部分是他人代刻,並且代刻者眾多。據阮元《廣陵詩事》卷九雲:“鄭板橋圖章皆出沈凡民鳳、高西園鳳翰之手。”曾衍《小豆棚雜記》雲:“鄭有印章數十方,如‘橄欖軒’‘七品官耳’‘鷓鴣’‘二十年前舊板橋’,皆別致,大半吾鄉朱文震所刻。”1962年第8期《雨花》載卞孝萱先生《板橋先生印用》,介紹了鄭板橋的逸文,其中記載了代板橋治印者有潘西鳳、沈鳳等十九位篆刻家。這是名見於經傳的,而實際上的“操刀者”恐怕還不止這個數目。
盡管有別人代刻,然而可以肯定,板橋是擅長刻印的,按清代秦祖永《桐陰論畫》卷下雲:“(板橋)善刻印,筆力古樸,接近文、何。”秦祖永還將板橋所刻的十二方印章,即“留伴煙霞”“硯田生計”“修竹吾廬”“活人一術”“桃花潭”“更一點銷磨未盡愛花成癖”“恬然自適”“花蘿綠映衫”“大吉羊”“明月前身”“茶煙琴韻書聲”“思古”,與丁敬、金農、黃易、奚岡、蔣仁、陳鴻壽所刻印章及其邊款輯為《七家印跋》。其中“硯田生計”一印跋語雲:“西園左筆壽門書,海內朋交索向餘。短劄長箋都去盡,老夫贗作亦無餘。西園工詩畫,尤善印篆,病廢後,用左筆書畫更奇。餘作此印贈之,竟忘其雷門也。鄭燮並誌。”這是板橋送給右手病廢後的高鳳翰的。據此可知板橋確精於篆刻。然而,因為以上二十方印章已不可見,故無從得知板橋篆刻的具體風貌;但秦祖永將板橋與丁敬等合稱“雍嘉七子”,想必他的治印風格亦屬“浙派”一路。
至於《板橋先生印冊》中未著錄的印章,周積寅《鄭板橋書畫藝術》列出三十餘方。這中間肯定有板橋自刻,也有別人代刻,很難據以推斷板橋篆刻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