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公司乘紮伊爾發生叛亂之機,劫了一筆橫財。其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公司決策人員多謀善斷,從信息情報中尋找“火”源,並進行推斷,從而將一般人所不曾留意的信息變成了財富。
在企業管理中,老板運用“趁火打劫”的計策,以發展自己,削弱對方。
在西方世界,一旦某個企業瀕臨破產,其他財團、企業往往會蜂擁而至,以各種手段,千方百計搶奪它的有用設備和技術人員。因為在這個時候“趁火打劫”,最為有利。
過去,我們曾經以傳統的道德觀念,鄙夷這種乘人之危“劫”人財物的作法,似乎隻有見人有難,援手相助、慷慨解囊的行為才值得稱道。
其實,這種觀念未免過於陳舊愚腐,任何謀略計策都是超越政治界限和道德標準的,因此“趁火打劫”的計策,在西方資本企業可以使用,作為最早總結這一策術的中國人的後代也可以使用。
1983年,中國新成立的香港B公司獲悉,智利一企業銅礦倒閉,為了償還債務,礦主決定將新購進的1 500輛進口新汽車折價拍賣。如果按照以往的愚腐觀念,我們要麼勒緊自己的褲腰帶,省出有限的外彙,“支援世界革命”;要麼平價收買,公平交易;無論如何,都不會“趁火打劫”的。
可是,為了增加中國經濟建設所急需的運輸能力,節省國家外彙開支,B公司董事長當機立斷,派人搶先一步,與智利銅礦主談判。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終於以原價38%的低價,買回這批新車,為國家節省外彙2500萬美元。
在對手陷於困境、喪失了討價還價的主動權而在談判桌上處於被動地位之時,他們往往不惜血本,力圖使自己盡快擺脫困境。這便是獲取勝利的好時機。
隔岸觀火 以利滾利
孫子曰:勝敵而益強。 《孫子·作戰篇》
“勝敵”之所以能“益強”,有兩個方麵的因素:一是內部,即通過勝利而實施獎賞,激勵士氣,進而使自己更加強大;二是外部,即通過勝利而獲取敵俘敵物,為我所用,進而使自己更加強大。
體育界的強隊、名教練會吸引和聚集越來越多的強手,“越勝越能強”;教育界的培養出高質量人才、研究出高水平成果的名校、名教授會吸引和聚集越來越多的精英,“越高越能強”,個人德行的高遠、人品的出眾、見識的深邃會吸引和聚集越來越多的敬仰者、信服者、追隨者,“越優越能強”;菜肴點心的正宗風味、精美烹飪、公道價格會吸引和聚集越來越多的顧客、回頭客、海外客,“越佳越能強”。
孫子“勝敵而益強”的思想,引申到現代商戰,“越賺越能賺”。甲公司無論規模大小,如能效益好有賺頭,就有實力對內部員工實施獎勵,內部士氣高,經營創新高,不是使自己更加強大了嗎?由於甲公司經營有方,效益好有賺頭,實力不斷強大,於是就有能力兼並弱小的乙、丙等公司,外掊的人員、資源為我所用我不是更加強大了嗎?如此良性循環,當然“越賺越能賺”了。
以小的利益離間對手,使他們彼此爭鬥,自己則“隔岸觀火”坐收漁人之利,這也是一種做大的手段、高明的謀略。
在國際市場上的一些老板,探諳“因利間鬥”的妙用,他們一方麵強調一致對外,另一方麵極力製造和利用對方國家的內部競爭,從中獲利。
上海有一企業公司,以每公斤6.8美元的價格向歐洲共同體市場出口糖精納,已經占有較穩定的市場,為國家賺得了不少外彙。但後來,天津某公司和江蘇某公司都想擠進去,於是,演出了一場“兄弟鬩牆”的鬧劇。
在這場競爭中,先是天津某公司報價每公斤5.4美元,接著江蘇某公司進一步壓到每公斤5.07美元。外商利用這兩企業公司競相壓價,很快和江蘇某公司達成65噸的交易,從中獲得了10萬美元的利益。
另外,由於歐共體市場規定,糖精納進口價每公斤不得低於6.8美元,否則征收“反傾銷稅”,結果,由於中國外貿工作者無此經驗,又白白奉送了一筆稅金,與中國競爭的美國和南朝鮮廠企業“隔岸觀火”,坐收漁利,乘機占據了有利地位。
20世紀20年代初,由於種植橡膠本輕利重,英商、日商紛紛湧人南洋。一時間,膠園遍布南洋,產量大幅度增加,市場供過於求,價格開始下跌,一些人開始紛紛出賣膠園、膠廠。
在這種混亂不堪的情況下,陳嘉庚先生並不退縮,他通過仔細的分析,看到了橡膠業的前景。他認為,橡膠用途之廣無與倫比。20世紀將是橡膠的時代,眼前的生產過剩和利潤減少隻是暫時的,而且,南洋一帶的橡膠業是英國政府的重要稅收來源,英國殖民者決不會坐忍膠價繼續下跌。
於是,陳嘉庚作出一個大膽的決策,就在人們紛紛出賣膠園、膠廠的時候,他決定把願意出讓的膠廠立即承接過來。他來到馬來西亞等地,花了30多萬元買下9所膠廠,又花了10多萬元擴充這些膠廠的設備,自己原有的膠廠也進行了修整和擴充,並且投資10萬元擴大橡膠熟品製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