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西海固印象 17 遍地牛兒“金豆”唱(2 / 3)

西海固的女人現在吃土豆講究著呢,那種滿地扔下的土豆不值錢的日子已經不見了,現在的土豆有一個算一個,每個包裝後就是比雞蛋還要貴的“金蛋蛋”了!開始聽山民們說我以為是開玩笑的,後來在六盤山風景區真遇上了這樣一件事:景區旁邊有兩位烤土豆的本地婦女,她們的“產品”就是烤土豆,現場烤製……那味道特別誘人,三五十米外就能聞其香噴噴的味道。這對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人是個極大的誘惑,我忍不住開口道:“來兩個。”“5塊錢一個。”本地的陪客說太貴了,我說“不貴”,便趕緊掏錢。烤土豆的婦女笑了,問我:“好吃吧?”我連吃了幾口,說:“太好吃!”“再來兩個?”“行!”我一共吃了4個,20元。陪我采訪的寧夏同誌過意不去,說小販不該4個土豆收我20元。我忙說不貴,並且有理有據道:“在北京,20元怎麼可能吃到這麼舒服的東西?值!40元也值。”一旁的女商販高興得紅了臉,喃喃道:“我們不坑人。”我說:“你賣的是‘金蛋蛋’,一點兒不坑人,是物有所值。”“那隔些日子我到北京去賣烤土豆行不?”她問。我說:“當然可以,你們西海固的土豆大如拳,加之烤法獨特,拿到京城,銷路不會差到哪兒去。想想一個中檔次的飯店的菜單上30元一盤的醋溜土豆絲,10元錢一個烤土豆不值?”女商販聽後開心地笑了,說:“我們的土豆真成‘金蛋蛋’了!”

西海固女人與土豆之間的新故事可不僅僅發生在寧夏那邊,現在她們已經把“金蛋蛋”的故事傳揚到了大海邊的八閩大地了:在福州、廈門和漳州等地,我見過許多從寧夏過去的年輕女商人,她們經銷的就是由土豆加工而成的各種食品,不過在她們那兒土豆已經改叫“馬鈴薯”了,也就是“potato”。我遇見的第一位“土豆女”是在廈門旅遊景區旁的一個路邊小商店賣炸薯條的西海固女士,她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了,而且主賣炸薯條。“這兒老外來得多,他們喜歡買我的炸薯條,說口感好,比肯德基、麥當勞店的炸薯條好吃。”她很開心地告訴我,她從老家那邊運來的土豆一個可以做成兩份炸薯條,每份15塊錢,一天賣一二百份,一年除去鋪麵租金和土豆成本,淨賺二三十萬沒問題。第二位西海固“土豆女”是在漳州開美容店,她推出的服務項目裏有一項叫“薯汁護膚養顏”,是用土豆榨成汁後敷在臉上或肌膚上,不僅可以去皺紋,還能美白。我聽後有些不信,但後來她說:“你可以看看我的生意就知道有沒有效了!”她的客人確實不少,而且都說薯汁護膚有一定效果,且絕對沒有副作用。這是我意想不到的。後麵還有更絕的:在福州,有一位叫林燕的姑娘,她開了一家閩寧特色商品店,經銷的都是從寧夏運來的特色商品,而且以土豆係列產品為主。那天去她店裏的時候,正值中秋節前,林燕姑娘正在店裏忙得不亦樂乎。“要趕在這個節前把這些貨全部送出去,客戶都等著呢。”她一邊擦著額上的汗珠,一邊介紹說,“福州這邊的老幹部,非常喜歡馬鈴薯,因為它具有抗衰老功能,所以一到節日,各工會前來購買她的商品的就特別多。”“這不,賣完這批,我又得往家那邊跑一趟了。”她又說。“你是西海固哪個縣的?”我問。“我?我是福州人呀!”林燕俏皮地道,說完哈哈哈地朝我大笑起來,又忙解釋,“現在我的業務在寧夏固原那邊,而且我們全家人都搬過去了,就我一個人在福州這邊搞批發,因為土豆,所以我常把那邊當自己家了。”原來如此!

瞧,閩寧對口扶貧協作讓土豆變成了“金蛋蛋”,也釀成了兩地牢不可破的、濃濃的“土豆情”。

而我知道,讓西海固人嫌棄的土豆之所以變成人見人愛的“金蛋蛋”,這個過程中起關鍵因素的還是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的那麼一批“土豆高手”或者有“土豆情懷”的人。

嚴國聖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

這位年輕帥氣的閩商,具有國際高等學曆背景,闖蕩過世界各地,他在福建的“紅太陽精品有限公司”在菜蔬加工行業及醬菜方麵,堪稱業內“老大”。2010年嚴國聖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訪問團到寧夏西吉縣考察,第一次考察嚴國聖沒有投資興趣,因為考慮到自己的企業特長與西吉縣地方產業有距離,有些“門不當戶不對”。

“嚴總,我們還是歡迎你來西吉多走走、多看看,說不準有你看得上的。”西吉縣領導專程跑到莆田,盛邀嚴國聖再次考察西吉。

嚴國聖又去了西吉。那是個冬天的清晨,嚴國聖沒有驚動縣上的領導,自己叫了一輛出租車,請師傅帶他在縣城跑了一圈,他想看看縣城全貌。一個多小時走下來,計價表上顯示34.5元。嚴國聖拿出50元,對司機說:“你很不容易,就不用找零了。”但司機堅持要把該找的錢塞給嚴國聖。這件小小的事兒,讓大老板嚴國聖內心強烈地震撼了一下:西海固人實在!

西海固人就像他們的土豆(馬鈴薯)一樣實在。那一瞬,嚴國聖的腦海中突然一個靈感閃出:“西吉馬鈴薯”品牌一定能夠打響!

嗬,我就做馬鈴薯!做西吉馬鈴薯!

嚴國聖心中的一個“誓言”,促成了他一個擲地有聲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的經典企業行為——西吉馬鈴薯工程落地西海固。第一期工程是投資5個億建的年消化1萬噸馬鈴薯加工流水線。第二期工程也已在2018年完成,如今年消化當地馬鈴薯5萬噸,企業直接吸收勞力近3000人。

“西吉馬鈴薯”品牌現在不僅在國內食品市場上名聲顯赫,而且“我們已經有近三分之一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尤其是獨立研發和注冊的‘薯邦’係列產品,其質量和口感,已經超過國際同類食品的水平”。嚴國聖的兒子、留洋回國的博士嚴涵偉,現在是寧夏國聖食品公司馬鈴薯研究院的總負責人,他向我透露:西海固地區現在從農民手中收購的馬鈴薯價格每公斤為1.2元,而國聖食品以馬鈴薯為原料生產的“薯邦”係列食品,每公斤售價均超過14元。“我們現在正在研發新的適合於西海固地區土壤特色與氣候的馬鈴薯品種,讓農民們種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馬鈴薯,這樣農民們可以獲利更多,我們企業占領國際食品市場的競爭力就會更強。”

“我的目標是:讓西吉馬鈴薯成為世界級優質食品!”嚴國聖說。

土豆蛋蛋真的能讓嚴國聖父子如此雄心勃勃?

我忍不住在他們的產品展覽大廳內,品嚐起“國聖”土豆片。“哎呀,太好吃了!這、這哪是土豆嘛!比、比什麼都好吃!”隨即我就發出如此感歎。

隨行的人跟著品嚐起來。最後的感慨是一致的:這樣的西海固土豆,就是牛,在全世界恐怕是最好吃的!

一點兒都不誇張,至今我仍然對品嚐過的“西吉馬鈴薯”新食品念念不忘——它太讓人不能忘懷,而且每每想起,口水直流。

其實,真正“品”出西海固的土豆變了味的是本地人。應該說,這個人是與“國聖”的“薯邦”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本地企業家周勇先生。

周勇現在是西吉縣閩寧產業園區的入園企業——西吉勇興三粉加工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之前他是火石寨鄉大莊村的黨支部書記。這是一個有經濟頭腦的村黨支部書記,在1994年時就以個人名義貸款20萬元,在村裏辦了一家澱粉加工廠,但生意一直不旺。三年貸款到期時,村民們都說周勇這個廠是要關閉了。不想1997年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全麵開展,周勇大膽續了貸款,並且拉了另外一些村民入股,注冊了西吉縣第一家民營企業——西吉勇興澱粉廠。當時這廠能夠覆蓋土豆種植基地1000畝,同時還帶動農戶種植土豆2000畝,其勇興澱粉生產出來後主要供應福建在寧的企業所需。周勇能有這把能力,在當地也算是把土豆變成了“鐵蛋蛋”,也就是說,比過去“土蛋蛋”的土豆要值錢了不少。

但自嚴國聖的“國聖”到了西吉後,周勇覺得自己的土豆加工澱粉太落後、太粗放,就是賺那麼一點錢的“鐵蛋蛋”而已。

“嚴總,我一定要向你好好學習,你把我當徒弟一樣帶在身邊,開會、出差什麼的都帶著我,費用我自己出。”周勇畢恭畢敬地找到嚴國聖,懇請道。

又一個實實在在的西海固人!嚴國聖感動了,點點頭,說:“行。我們相互學習,在西海固我還有很多要好好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