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寧夏標識”——紅頂房(2 / 3)

……之所以蓋這樣的房子而不蓋磚瓦房,原因也是非常簡單的,那就是蓋這樣的房子恰恰不需要磚,不需要瓦,也不需要長椽子柁梁,一句話,蓋這樣的房子不需要錢,就需要點泥土、麥草另外加上力氣就行了。這幾樣鄉親們倒是有的,於是在天地之間,除了巍巍乎廟堂之外,也有著這樣幾乎不用花一分錢的人的住所。

凡住過窯洞的人,總是能津津樂道出住窯洞的若幹好處來,什麼冬暖夏涼啊睡著踏實啊,等等,要是年深日久的窯洞,窯頂上還會無端地生出密密匝匝、隨風歌吟的野草來,麻雀在裏麵撲棱,老鼠於其中出沒,說來真是有著一些意趣和熱鬧的。

但就是回避著不說1920年海原大地震,那一場大震,海原縣59%的人死掉了。據說,之所以死這麼多人,就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多住這種窯洞,一地震,窯頂窯壁一下子全塌到中心裏來,像一隻隻突然捏緊的巨拳那樣把人們攥死在裏麵。

關於窯洞,我還有著一種很深的記憶。如照片上顯示的那樣,每一孔窯洞的額頭上都有著一個“△”狀的開口的,鄉親們把這叫哨眼,既名哨眼,應該是方便觀望偵察之用的,又不明白為什麼要弄在這麼高的地方。但我們村裏的一個人卻別出機杼,通過這哨眼掛了一根繩子,把自己吊死了。很多的人都去看,他躺在院子裏,隻有臉上蓋著一條稍顯短促的毛巾,好在脖子還在外麵的,可以讓我們看見,隻見紫黑的勒痕似乎要隱約地滲出血來。還記得他的一隻皮鞋沒有了鞋帶,鞋幫像幹幹的牛舌頭那樣翻向兩邊……從此再見了窯洞,看到它前額上那個黑洞洞的哨眼,就覺得陰森,總不免一些害怕。

我這是在說什麼呢?

我的本意並非是要說這些,把一個原本自以為胸有成竹的話題竟說成了這樣,連我自己也覺得意外和驚訝。

但我真真切切是很喜歡這樣的窯洞的,喜歡得我想望著它哭一場。

我不知如何才能表達得清楚。

我隻能說,我的第一聲啼哭,是從這樣的屋子裏傳出來的,我也正是在這樣的屋子裏覓取到了母親並不豐沛的乳汁,我的無以數計的最好的夢,靜心想來,也無不是在這樣的屋子裏做出來的。

似乎隻有它可以證明,我真的當過嬰兒,也當過頑童;似乎隻有它可以證明,我的父親曾經有力過,我的母親也曾經年輕過……

珍藏著我的純真時期和夢幻世界的老屋啊……

現在我知道為什麼石舒清和許多生活在西海固和黃土高原上的人說窯洞好,因為他們的生命是從這裏孕育出來的,他們的成長是伴著窯洞而開始的——這是一份無法割舍的感情,即便外人如何說它的“不好”和殘缺,都對“石舒清”們沒有用。

真正有用的時候是徹底地讓他們搬出窯洞,生活到另一個新房子裏並感受到確實是好的時候,才會改變一切。這或許要等到“石舒清”們的後代在新房子內出生那天開始,因為新的生命不再在舊窯洞內出生之後,他們才會體味到真正的房子遠比窯洞要溫暖與幸福——那才是人住的地方,才是人應該住的地方,人不再宿於“洞”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脫貧攻堅的一大任務,就是要讓寧夏和廣大貧困地區的百姓搬出大山、搬出危房,住上防寒防震的新房子,而且必須達到人均小康水平的應有標準。

沒有比這樣一場攻堅戰更加艱難和卓絕的了,因為這需要整體性解決所有貧困家庭的住房問題,需要讓居住在窯洞和危房中的所有人住上新的漂亮的房子,並且保證一步到位的人均小康。設想一下,讓散布在漫山遍野、各個山彎溝角的旮旯裏的所有“洞居者”一律搬出並配予嶄新的房子,這工程有多大?需要多少投入?曆朝曆代有過這樣的動議?有過這樣的決心?有過這樣的實力?有過這樣的實際行動?

前所未有。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卻下定了這樣的決心,寧夏各級黨委和政府全力以赴,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的福建人民鼎力支持,西海固前所未有的一項偉大的民心工程由此啟動……

山在歡騰,塬在歌樂,村莊在舞動。

當年,在習近平的主導下,閩寧村在賀蘭山腳下的銀川市南部的永寧縣建設而成,再發展成後來的閩寧鎮——這閩寧鎮如今就是一個現代化的新集鎮,即使你粗略地看一眼,也會被那兒的美麗景致與現代化程度所吸引。而讓所有居於危房之中的山區貧困百姓從窯洞內搬出,工作如何展開?如何開展得更有效?問題擺到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聯席會議上,自治區和福建省的領導認真研究,精心設計。於是一種既可仿效又可實際推進的方案很快出台:按照習近平書記當年定奪和倡導的建設“閩寧村”模式,在所有貧困縣區全域推進和落實“閩寧示範村”工程。這一工程的特點是:由對口幫扶的福建相關市區縣在西海固及全區範圍內的對口鄉村建設標準化的“閩寧示範村”,簡稱“某某新村”……

“好!我們出錢,我們去給寧夏親家蓋新房!”福建省委、省政府一聲號令,相關閩寧對口市縣區紛紛響應。

“錢是關鍵。”

“但錢並非唯一關鍵。”

“人心才是根本。”

“愛民、為民是根本之根本。”

“根本之根本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貧困百姓搬出危居,住上好房子。”

這是福建親人的心願,後來這個心願實現了嗎?我在寧夏的大地上,從南到北,見證了這樣一個事實:福建親人們的心願,通過艱巨與艱苦的努力,幾乎完全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