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心願,猶如巍峨的六盤山屹立於寧夏人民眼前,又如賀蘭山腳下的黃河水潤澤於心頭……
我沒有親眼看到百姓們從一個個窯洞裏搬遷出來的離別之痛和搬遷現場的情形,但我聽了不少這樣的故事:
有戶老馬家開始不願從窯洞裏搬出,後來看到鄰居們一戶一戶地搬走後,心想這不從此可以獨居他三五個窯洞嘛!不料這一年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雨,山上的水像脫韁的烈馬傾瀉而下,不僅把鄰居騰空的窯洞全都衝塌了,自己也命懸一線。如果不是兒子早幾十分鍾將他救出,老馬自己說“怕是早早埋在了黃土中……”老馬現在住在紅頂的新房裏,每天樂滋滋地打開電視看戲,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因為新村建起後,他在離家100米的蔬菜棚裏打工,每月還能拿回2000元的工資。
其實搬出窯洞住進新房,不僅僅是簡單的搬遷,而是“拔窮根”,是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行動。閩寧新村建設中我看到一個普遍的情形,十分感慨:每個這樣的村莊,都由福建方麵出錢為村民們建設好一座村委便民服務中心,這裏有開闊的村民廣場,還有超市、銀行代辦點、醫務室、黨員活動中心、老年食堂、四點半課堂(小學低年級學生放學後的活動處)和扶貧車間等,幾乎把所有村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全在“家門口”包了!有的新村幹脆把它建成“家門口服務站”,可謂應有盡有,服務到心坎。
在涇源縣六盤山鎮集美村,躍入我眼簾的首先是十分氣派的村民廣場,那裏有文化牆、村小學,還有“家門口服務中心”的近30項便民服務,簡單到村民想辦件事,隻需唰一下就能搞定。那天正好涇源縣委書記也在村民廣場現場辦公,他將我領進旁邊的兩戶百姓家參觀。他說村民們搬進新房子、新院子後,一度不知如何安置寬敞的院子,於是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福建掛職幹部和涇源縣上的幹部們就一起商議,並引進了福建社區建設先進經驗,在每個新院子內建兩個小園:果園和菜園。
“你看——現在這小院既美觀,又實惠;可種菜,又有新鮮果子吃……”縣委書記請農家主人從果園子摘下新鮮杏子給我吃,我嚐了一口後直呼:“太好吃了!”
可不,寧夏的果子,天下難覓!
主人老馬全名叫馬成虎,見了我就指著遠處的大山說:“我家原來住在那山坳坳裏的窯洞內,我活了70多歲,喝了70多年混濁的雨水。去年廈門集美區對口幫扶,拿出幾百萬資金,幫我們在這兒建了新村,我和5個村莊的360戶村民才搬出了窯洞和危房,住進了這麼好的紅頂新房。我做夢都沒想到,這裏不僅能喝上甘甜的自來水,還能每天洗上太陽能熱水澡。”
綻放在老馬臉上的笑容,是真正從心窩裏冒出來的。
走進另一戶老馬家,竟然發現主人利用一塊三十來平方米的空間,建了一間養金魚的暖棚,十分雅致。那水池裏的金魚歡快地遊弋,主人則悠閑地在一旁喝著清茶、翻著報紙,見我進去,便頭頭是道地開始介紹起他養金魚的樂趣。
我好奇地問他怎麼就想起來在家中置個金魚暖棚?他說,自己從小歡喜水,以前苦於無水可覓,搬進寬敞的新房後,就萌生了要實現小時候的一個願望的想法,所以建了它……哈,原來這位老馬是個有理想追求的人喲!
再看這位老馬家的院子,除了菜園、果園外,整個庭院的裝飾和顏色皆與眾不同,盡顯淡雅高貴之氣。
“是誰幫你設計的?”我不由驚訝地問起來。
“我女兒在北京清華大學上學,她弄的!”老馬驕傲地脫口而出。
原來如此!
搬進新房子後的老馬家,一喜添一喜,年年有新喜。女兒都上了名校,這日子不高雅就不是他老馬家了!
像上麵幾位老馬家的變化和他們住進紅頂房後的幸福生活,在西海固和寧夏大地上隨處可見。在隨行的寧夏朋友的帶領下,我也到過像“莆田”“安溪”“泉港”這樣明顯與福建的一些地方同名的新村,每到一處,無不感歎和感慨那些村莊的現代化程度和百姓們的幸福生活。而我從自治區扶貧辦的工作人員那裏獲悉,在西海固和全自治區的貧困縣市區內,由福建各對口地區出資建起的“閩寧示範新村”共達數百個。正是因為這些示範新村的建設和影響,再加上中央政府的支持,全區範圍內開展了統一翻建所有貧困百姓危房的建設工程。從2018年開始至2019年年底,全區已經基本解決了危房群眾搬進防震防寒、人均麵積不少於39平方米的新房的問題,並且將在2020年年底前,解決所有危房居住者搬遷入住新房的問題。“這個惠民工程,涉及麵廣,投入大,影響深遠。福建給予了我們大力幫助,這份情誼讓寧夏百姓永遠銘記於心。”自治區扶貧辦的幹部如此說。
“為什麼新房頂都用的是紅顏色?有什麼講究?”這是我一直縈繞於心的問題。
“寧夏的土質以黃土和沙土為主,在這樣的底色上,嵌上紅色,從美學和觀感上看,既與大地協調,更有一種欣欣向榮和喜色之感。它從另一方麵又凸顯了我們寧夏脫貧百姓對福建親人、對習總書記、對黨和政府的一片感恩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他們要在這份感恩之心的激勵與鼓舞下,創造和建設一個新西海固、新寧夏的信心與決心!總之,它有一種喜慶的味道……”
是的,紅頂房子,紅紅的顏色,紅紅的心,你包含了多少深刻的隱義!你讓人歡喜,給人激情,也叫人難以忘懷。
西海固的紅房子,我們向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