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作為——你能說出世界上哪盞燈最亮?是紐約灣的自由女神右手向前高高舉起的那個火炬?是高懸在天安門城樓上夜間閃亮的那盞紅綢裹著的燈籠燈?還是多倫多電視塔頂照射全城的夜光探照燈?或是橫渡大西洋的巨型客輪上那盞乘風破浪的長明燈?
不,都不是。世界上最亮的燈,在中國古鎮。
在那些製造照明世界的燈都人心中……
古鎮人每人都有自己心中最亮的一盞燈。這燈,照亮著他們奔向展示智慧、聚集財富的征程。
時針回轉至1993年那個火熱的夏日。古鎮的鎮政府會堂裏,正在舉行一次影響這個南國小鎮曆史的一次重要會議:選舉新一任鎮長。
本是一次換屆的例會,但這回代表幾萬古鎮人民的選舉者們顯得特別莊嚴和激動。因為出現在新鎮長候選人的名單上,有一個讓許多代表感到新鮮而異常的名字:吳潤富。
關於吳潤富這人,古鎮多數代表並不陌生。問題是他不是“機關幹部”——雖然他在這之前早已是古鎮鎮屬某集團的總經理,但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鎮政府官員。一個連副鎮長都沒有幹過的“老總”要當古鎮鎮的鎮長,這不是新鮮是什麼?是思想解放、超前意識?還是在胡鬧前麵還得加個“瞎”字?
吳潤富,時年36歲,中共黨員,高中文化。先後在多個鄉鎮企業做負責人,對經濟工作非常熟悉。尤其是該同誌忠誠黨的事業,體貼和關心群眾,特別是有較強的駕馭全局的能力……中山市委組織部領導一字一句地向代表們介紹著。
“吳潤富”、“吳潤富”……選舉表決開始。代表們一個個舉起莊嚴而興奮的手臂,口中和心中都在念著這個名字。
吳潤富,年富力強,懂經濟,又愛百姓……選他!
就選他!
古鎮的曆史又一次掀開新的一頁:沒有當過一天鎮領導的吳潤富從“老總”一躍成為古鎮鎮長,甚至跳過了副鎮長這個台階。古鎮鎮曆史上沒有先例。在中山市也屬“鮮見”。
“當鎮長開始半年,我還兼著原來集團公司經理一職,後來一去才發現這鎮長其實跟集團公司老總很不一樣。”現今早已是古鎮黨委書記的吳潤富回憶起10多年前初入官道時,如此開懷笑言。
吳潤富上任鎮長,不像別的官,他是用管企業的“老總”的目光去工作,去剝離那些無效和有害的東西,歸拚和重塑那些優良單位。
——先跑企業。
一圈跑下來,吳潤富發現,古鎮不大,但計劃經濟時期留剩的各式各樣的大店小廠卻不算少,而且名存實亡、集體虧損個人富足的占絕大多數。
“我的意見是:必須盡快轉製!最好集體一個不留……”吳潤富上任的第一把火就來了個“超級資本主義”。好在這是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什麼“姓資”、“姓社”的問題已經不在人們爭論的視線之內了,但將公有成分的企業“一個不留”地實行轉製——說白了就是都賣掉,變成私有化為主體的新型企業形式,這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也是件非常敏感和超前的舉動。
“鎮黨委,政府想幹什麼?”改製必然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到觸動,於是有人質疑這種決策到底是否在為全鎮幾萬百姓的利益著想,這種質疑成了當時古鎮的焦點。
“轉製是在群眾和相關專業部門的嚴格監督下進行的,多數是以公開拍賣的形式完成的,因此沒有任何見不得人的事發生,更不用說我和鎮政府其他官員是否在其中謀什麼好處了。我的觀點非常明確:集體企業辦不好,企業隻有私人辦才能有活路。這個道理其實也簡單,產權和利益轉製後,辦企業的人用的心就不一樣了。公有製下的企業賠了是公家的,虧的是集體和國家,賺了是少數人的,更可氣的是一些企業虧得很厲害,而少數人卻口袋裏鼓鼓的。我們是鄉鎮一級基層,除了用電用水等涉及百姓生活的政府需要控製的行業外,再沒有讓一個企業還由政府來背。所以我從一開始就認為:集體企業辦不好,企業隻有私人來辦。我們古鎮從1995年開始將集體的企業全部轉製,用兩年時間基本全部賣掉了。政府從此一身輕。”
“那麼政府的作為在哪兒呢?”麵對“賣掉”理論,筆者發問。
“作為的地方多啦!”似乎對這樣的問題,吳潤富書記格外提神,“我提出政府的責任,應該是服務好社會,管理好社會,發展好社會。具體怎麼做?主要應體現在指導、服務和經營上。而上麵這三者之間,經營是最重要的。”
“怎麼講?”
“因為任何一個政府,它不講究經營是沒有成效的政府,即使指導再好、服務再好,也是紙上談兵和被動的政府。隻有經營好了,才能使指導更具說服力,服務更到位。”這樣的話,隻有出自從事經營工作的人才能有,看來組織推薦和群眾選舉“老總”出身的吳潤富當古鎮鎮長就是不一樣。他帶給政府管理理念上的全新意識。
談起“經營”,吳潤富的臉上泛著光芒。
“幹什麼事,其實都得有經營的理念。經營,就是要學會算賬。別小看一個幾萬人口、幾十平方公裏麵積的鄉鎮,經營好壞,那出現的是完全不一樣的社會!”吳潤富激情揮動著雙手,“我就跟你講咱們古鎮的土地這一塊的經營情況吧。你們也許也知道,這些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為發展經濟,或者是考慮到政府一級的財政問題,把大量土地以各種名目給賣掉了。結果政府可能一時緩解了財政狀況,但到頭來,窮的是百姓,慘的是政府。道理很簡單,你政府沒有了給一方百姓創造幸福的資源了,百姓不買你的賬,天天找你解決這解決那,你的日子不慘還會有其他景況嗎?相反,我們古鎮從一開始就提出了‘經營城鎮’的理念。特別是抓了自然資源——土地這一塊的經營。我們把所有的土地全部控製在政府手裏,誰也沒有權利隨便出賣土地,隻有政府一支筆審批。政府在經營土地時,首先抓的是規劃。我們古鎮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把燈飾產業的發展和古鎮城鎮的長遠建設同步考慮,因此在古鎮發展成今天的‘燈都’時,你們並沒有看到我們的城鄉建設與‘燈都’的發展產生矛盾,而且總體來說是協調的。這就是早先的規劃起了作用,當然規劃是可以隨時調整的,但最初的大規劃必須科學合理和具有前瞻性。”
吳潤富書記的話令我們的思緒出現了暫時的遊離……那一天,當我們踏上氣魄雄偉的古鎮政府大樓台階時,不由得在仰視完聳立雲天的“百年不失風采”的大樓後,回首遠眺起古鎮新城來——嗬,那真的是一派欣欣向榮、勃勃生機的景象:寬闊整齊的街道,林立有序的樓宇,方正宏偉的區域構架,城區的綠地空間和花木簇擁下的廠區……所有的一切都搭配得如此和諧與自然。你置身在此,既可感受到大都市的繁華與時尚,又可享受田園農耕式的牧歌生活。這就是吳潤富他們經營下的今日古鎮。
“沒規劃的時候,我們這兒的土地是6萬元一畝,現在最貴的已經超過了600萬元一畝。工業用地也是這樣,最初隻有1萬元一畝,現在則達到60多萬元了!同樣一塊地,注入了經營理念和價值體現,那就一個天一個地。政府多了錢幹什麼,還不是實惠了百姓?現在咱們古鎮的農民,人均收入超過10000元。去年底全鎮銀行存款餘額近72億元,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我們這個不足7萬人口的古鎮百姓,在銀行的存款人均達8萬元。從這個數字上我們可以十分自豪地說,在古鎮,百姓是富有的,企業主是有錢的,當幹部的雖然錢比別人少一點,但受到的是敬重,因為我們的政府和幹部是真正堅持了科學發展觀和執政為民的理念,把經營好一個鄉鎮區域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當作了頭等大事和根本方向,並始終如一地做到、做好。還用土地這一塊來說事:古鎮全鎮的土地資源總共是58000畝,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中心區,已經基本建成了比較現代化的‘中國燈都’和世界燈飾產業基地,但我們仍有38000畝土地資源的可利用空間。這是我當鎮長和鎮黨委書記10多年來最引以為自豪的一件事……”
嗬,稍會算賬的人都能明白,吳潤富和他的鎮領導班子們在這十幾年中運用經營理念,僅在土地資源這一塊,其實就為古鎮人民創下了巨大的現實財富和未來財富!利用過去原址和新開發的20000畝土地,建起了一個世界級的“燈都”新城,同時還保留了30000畝有更高利用價值的土地資源和生活空間。
“了不起”三個字不是隨便可用的。但在古鎮和在吳潤富一班人的身上充分地體現了出來。
什麼是科學發展?什麼是構建和諧社會?古鎮的“經營城鎮”理念和實踐結果就是!
“老板”當政——在古鎮采訪的那些日子裏,一個時常閃動在腦海裏的問題總在叩問我們:為什麼一個毫無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的南國邊遠小鎮,能夠在極其短暫的曆史瞬間,建設成名聲顯赫又富甲天下的“燈都”呢?原來,是懂經營的吳潤富和堅持“利益向下”的政府在起著根本的和主導的作用。
我們到古鎮采訪下榻的是代表古鎮現代化都市水準的五星級“國貿大酒店”——小鎮上擁有五星級酒店在中國乃至世界上並不多。這個投資近4億元的酒店,集住宿、娛樂、商場、休閑於一體的建築,開始建設時投資人曾膽怯過,他們擔心虧本,所以在建設初期心存疑慮。鎮政府領導當即決策,政府入股,這意味著政府願共同承擔風險。而鎮政府對其他投資者則加了一條承諾:一旦酒店出現盈利,政府即時退出。3年過去,“國貿大酒店”隨古鎮“燈都”的迅猛發展。當客流蜂擁而至,財源滾滾時,政府毫無條件地作出了退出股份的決定。這在所有古鎮的投資者中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