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50000個老板的戰場(3 / 3)

“1985年,我在繼續“背”紐扣過程中得知常熟搞了個服裝市場,而且在很短時間內就火了起來。與義烏相比,我覺得常熟的優勢要大多了,雖然常熟也沒有鐵路,但它與上海、無錫、蘇州都十分近,陸路水路又都很方便,且此處本是富庶之地,一定比我們浙江的義烏、溫州市場有前途得多。事實後來證明了我當時的判斷,常熟市場確實潛力非同一般。剛來時這兒連攤位基本都是不要租金的,我出5角要了個攤位,結果生意好極了,我趕快又租了幾個攤位。還是搞小百貨,把常熟這兒的東西批回到義烏,其利潤大大高於過去我在上海、常州做生意。因為常熟這兒交通方便,貨色好,又是一般產品的產地。像服裝一類的東西,上海市場上的多數產品基本上常熟一帶都有生產廠家。相比之下,這兒的價格肯定便宜多了。咱做生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哪兒能賺錢能多賺錢就往哪兒跑。常熟的市場占價格的優勢,貨的質量也過硬,而且這兒的人文風氣好,天生是塊做大生意的好地方。到常熟三下兩下就發了,我家鄉的浙江老板們便急紅了眼,說啥也要跟著我過來,這不沒幾年,常熟市場上都快讓我們浙江人擠翻了。現今隨我而來到常熟搞服裝生意的就有五六千老板,他們有不少人比我會做生意,最多的一年在這兒就賺千把萬元。你說嚇死人?那當然,在常熟服裝市場上賺錢賺得嚇死人的可不是一兩個。”

“你不知道?上海人才真厲害呢!你可以去采訪他們……”浙江“批發大王”結束采訪時對我說。

戰例之八:上海人插足:一擲千萬元——浙江老板慨歎自己無法與上海人相比,大概也基於此。

在常熟服裝市場上的商戰中,應該說上海人是最早參與的一批外地老板了。他們精明、會做生意是出了名的。80年代中後期也就是常熟服裝城形成的前幾年間,上海人在常熟市場上所有從商老板中占30%之多。但後來上海出現了股市,許多人回上海玩股票去了。可是這兩三年中,常熟服裝城裏又回來了一大批上海老板,問其原因是:股市沒多少賺頭,弄不好老本都得虧進去。常熟服裝生意可不一樣,這兒是穩賺,好時也能像玩股票,幾天內大發一場。但它絕不會出現像股市那樣一夜間傾家蕩產的風險,差到家也最多是少賺了些。上海人從“血”的教訓中重新認識了常熟市場。而有時我們為什麼說聰明的上海人精明有餘卻高明不夠也基於此理:在家門口的股票瘋似的吸引那些夢想一夜之間就能當百萬富翁的上海人打道回府時,浙江等地的老板們便要過上海人丟下的攤位,穩穩當當地照幹他們認為賺錢不薄的原行當。結果浙江等地繼續留在常熟市場上的人們在上海人去玩股票的幾年裏大發常熟服裝財。

歸結起來,你說浙江等地方的人厲害還是上海人厲害呢?結論不要下得太早,因為轉過彎來的上海人這次回常熟殺回馬槍來勢之猛,實在讓浙江等地的老板們有點招架不住:

——某上海老板,1994年一出手近200萬元租下服裝城內的“華盛市場”、“招商場”等黃金地段若幹門市,又在春秋兩季連續推出新款女套裝,當年一下從常熟市場上“卷”走1000餘萬利潤。

——某上海老板1994年底攜全家4口,分兵三路,買斷常熟3家紡織企業的全部產品,然後在常熟、上海兩地同時開辟戰場,結果又創年利潤1000餘萬元。

“恒申祥針織時裝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批殺到常熟的上海老板的代表。此次我有幸到這位上海老板在常熟開設的廠裏去參觀。工廠就在常熟城北邊的“申大工業城”,一個占地20畝、有6棟廠房近兩萬平方建築麵積且裝飾一新的廠區,使人一看這兒就有一種生機勃勃、蒸蒸日上的感覺。年輕的董恂經理對我說,他和合夥人1995年9月以1600萬元的代價買下了這座廠房的產權。當時是座空廠房,現在除了買這筆產權投資外,至少又另投入了六七千萬元。

天,我給他一算:裏外不就快一個億了嗎?!

“差不多。”年輕的上海老板不以為然地說。

“這麼多錢你都用在啥地方?”小董似乎看出我的一些疑問,便將我帶到他們廠的車間。這是一個寬敞的大車間,從已到位的幾排紡織機可以看出是個尚未全部投產的主生產線。但這兒顯然已經在邊安裝邊生產,在一排排織機旁站著一個個秀美的姑娘,看她們一點不見忙碌的樣,你無法將她們與紡織女工的職業聯在一起。我問:“為什麼?”小董笑笑說:“你走近看看我們的織機就明白了。”我走到姑娘身邊,發現她們操作的織機確實與通常我們看到的大不一樣,這裏的織機全是由電腦控製的全自動設備,完全沒有一點嘈雜的聲音。我不懂英文,隻好討教老板問這是什麼機器。“島精(音)橫機。”他回答。“哪兒產的?”“日本”。“是否目前世界最先進的紡織機。”“是。”島精橫機開創於80年代初,現在有三代了,我們進的這一批是目前最先進的一代。它好在什麼地方?為啥非用它?島精橫機由於全是電腦控製,所以它在工作時對線質線色、服式工藝等等有其極為精確細致的自動識辨能力和調整功能,它的智能模擬,是非一般人工所能代替得了的。現今國際上高檔的服裝都必須由這樣先進的機器才能生產得出,這可以說已是一種先進的世界性紡織革命……”小董竟滔滔不絕地向我介紹起當代紡織革命潮來。然而我關心的是他本人和公司的情況。“這一台‘精島’多少錢?”我問。“美金是16萬元。”他說。我一數,車間裏共計有39台。一八得八,這39台就得折合人民幣5000萬元呀!小董說:“他公司共有這樣的設備79台,是全國最多的一家,就是紡織部長吳文英手下最大最先進的企業也沒有他一半的‘島精’設備。”

感歎之餘,我問小董:“你跑到常熟來投入如此大的代價到底求的是什麼呀?”

“兩個字:賺錢。”董恂回答非常幹脆,繼而他終於給我扒開了他的心頭賬。就服裝生意而言,常熟市場為全國之最,這裏有幾個第一、銷量全國第一、參與經營者全國第一、市場經濟的規範水平全國第一、競爭激烈程度全國第一。這裏每天發生的一切,就像季節的晴雨表,這對從事服裝行業的人來說至關重要。現在的國內行家都知道,看一看頭天常熟市場的行情,就知道五天半個月的全國服裝市場的走勢了。既然常熟市場有如此功效,作為搞服裝的人來說,不到這樣一個主戰場直接參與作戰,實在不是一位好的服裝買賣高手,也不可能大展宏圖。他們就是據此從上海而來。當然,除了上麵原因外,還有一點也是極為重要的,那就是常熟離上海近,兩三個小時的路程。可這兒辦廠的自然條件、勞動成本、工人素質、稅收及其它管理等不知要比上海市區好出多少倍。同樣的投入,同樣的運作,在常熟生產和銷售要比在上海生產和銷售,所得利潤約多30%左右。還有誰能不到常熟來呢?“哈!你問我們到這兒後的生意做得是否同設想的差不多?不,實際比設想的要好。我們去年9月份到這兒,花了160萬元年租金從別人手中倒過來兩個門市,夠貴吧?就是。可生意好呀,半年下來我們僅在這兩個門市上的銷售額就超過5000萬元。你說常熟的服裝市場基本是以中低檔為主,我們為何一下投入那麼多那麼大的先進設備?這一點你可點到了我們的要害。不錯,常熟市場上的服裝主要是中低檔為主,這應該說是運作這個市場的管理家們的高明之處。他們抓住了中國的服裝市場的商情,把著眼點放在發展中的人民和發展中人民的發展水平之上。現在全國各種市場特多。假如100個中有99個要倒的話,那常熟就是沒倒的那一個。我們投入那麼大那麼多最先進的設備,從表麵看,似乎我們與常熟市場有些背道而馳。其實,我們在投入前是極為周密地研究了包括像你所提的諸多問題。作為服裝業中的一個具體操作者,我們在選擇自己的方向時,從另一個方麵正是抓住了常熟市場這個最能體現中國服裝業水平的特點和根本,並從這個特點和根本研究決定了自己的發展戰略。那就是,從常熟市場可以看到中國服裝市場明天的水平與走向,看到世界上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明天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光輝前景。因此,當這種迅猛前進的市場經濟大潮的‘水平與走向’及光輝前景剛剛開始呈現在麵前時,作為一個清醒而高明的經營家就應當牢牢地抓住它。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在常熟插足、為什麼一下便投入幾千萬元資金。搶占製高點,這就是我們的戰略思想,也是現代社會下的市場經濟競爭中取勝的重要決策。”

聽了董恂的一番高論,我似乎不僅看到了常熟市場上那狼煙四起的商界戰火,更欣喜地看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代有頭腦、有遠見、有魄力的新型中國商人!

戰例之九:——有一個晚上我在服裝城裏轉悠,這時熱鬧了一天的市場大多打烊,唯有十字路口的那座五層樓的天鵝賓館燈火輝煌,進進出出的人異常之多。看這些人的口音和架式便知道是外地來此做買賣的老板。這使我發生了興趣,於是便隨流而入。

賓館的三樓以上是客房,一二層都是茶室、娛樂和就餐的地方,主人的這種設計和安排本身就很有些商業氛圍。它給各地來常熟做生意的老板們提供了一處既可休閑又可娛樂更可交流生意經的場所。正如我所言,一二層的各處座位差不離均有主兒在那兒。那操勞了一天的老板們有的舉杯痛飲,有的開懷取樂……好一派自得其樂的景象。就在這時我見幾位身材不高卻氣度不凡的年輕人進入我身後的一隻包廂。觀其色,聽其音,知其是一幫福建來客。開始我並不在意,但他們那半是隱秘的談話漸漸將我吸引了過去。

甲:“據幾位本地人介紹,今秋常熟市場有可能像前兩年那樣出現低價走勢,所以我們不能同浙江、上海人一樣在此打持久戰。”

乙:“依你之見?”

甲:“抄一把就走。老三,你說呢?”

丙:“我同意。不過常熟服裝畢竟價碼占絕對優勢,我們不宜抽身太急反落得沒多少油水。”

甲:“我已有安排。我們四千萬資金分三個階段投進:具體為“一二一”。即開頭探行情投入四分之一;中間是曆年常熟服裝大轟大甩階段,價碼最低,這時我們適合大批購進,故投入大頭;季節的後一段走向通常不明,再投四分之一進去好壞不吃虧。你們看呢?”

乙、丙:“行。就這麼定了,算我們又像去年一樣上陽澄湖來了一回“捕魚捉蟹”……哈哈哈。”

甲:“別得意太早,小心被“阿慶嫂”識破。”

乙、丙:“‘阿慶嫂’?常熟真有阿慶嫂嗎?”

甲:“有啊,咱們上城裏去找呀!”

乙、丙:“哈哈,走,去找‘阿慶嫂’……”

……這幾位福建老板活活脫脫地消失在小城的大街上。我打賭他們是不可能找得到他們想找的人,因為此時此刻常熟的千千萬萬個“阿慶嫂”,正在萬家燈火下的織機前,或忙於編織七彩的致富夢,或忙於盤算新一天如何對付像3個福建老板那樣的競爭對手……

走出賓館,我見常熟城內已是一片燈火闌珊,再抬頭又見繁星點點,此地此景,天地人間,不由得使我從方才幾位福建老板的對話中聯想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兒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空間,都因服裝市場的張揚而充斥著聰明與智慧、金錢與物質、勤奮與焦灼的抗爭。這種隻有在市場經濟、隻有在完全由自我角色走入市場的自由經濟條件下才產生的看不見硝煙的戰例戰術,可能幾種、幾十種甚至幾百種都不止。也就是說,在常熟服裝城市場上,若想探究透它的買賣、它的買賣之戰鬥、它的買賣之戰鬥的錯綜與激烈,你或許永遠無法獲取,因為你會很快發現在這個見不到硝煙的戰場上,每一個參與者都有自己的一種戰術、一種謀略、一種求取生存並力爭勝利的精神!

“忠一實業公司”的老板劉國忠,我在第一次“常熟之行”時沒采訪到他,但因為常熟市政府的領導在我麵前多次誇獎過這位出手不凡的“商界少帥”,故“劉國忠”的名字一直印在我腦海中。第二次赴常熟時,我如願以償見到了他。

然而如果不是事先已知和走進劉國忠的廠子,我想我是不可能相信麵前這位滿臉稚氣和靦腆的小夥子,竟是個擁有千萬資產、在商界馳騁已達十五六年的“老兵”。農家出身的劉國忠雖然今年還沒到“而立之年”,但在常熟服裝市場,也算是一個經營有道的成功者了。當我問起他的成功奧秘時,劉國忠直率地回答說,他自己的全部“商業秘密”隻有兩個字:做人。他說,他始終認為經商做生意賺錢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如何做人。要創一流的產品、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業績,首先就得有一流的人生和人格。俗話說,無商不奸,其實老老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生意要比“奸”字重要十倍。經商中做人就是要講信譽,有了人格力量意義上的信譽,最終是不會在商戰中吃虧的。小劉說他的公司現在的產品銷路對象大多是國內外著名商家,並且彼此之間有著良好的關係,這使得他近年來的生意一直保持直線上升的發展態勢。

“我愛先與別人交朋友,交了朋友就會彼此有感情,有了感情做生意彼此就順當。這是其一;二是,我愛同客戶做生意時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要讓對方冒險,這樣時間長了人家就對你放心,對你放心就願意跟你做生意、做大生意。其三,我愛用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特別是產品質量上追求最好的。有了這種自我追求‘最好’的精神,客戶便會主動奔你而來,這樣我的企業最終也就能八麵來風,人財兩旺。”

劉國忠的這番“經營之道”,透著年輕商人的另一種高明與實在。

在常熟服裝城,50000個老板就有50000種戰術,50000種謀略,50000種精神。這50000個老板擰成的50000股力量在營造常熟服裝城的人氣、商氣、戰氣、財氣和福氣的同時,也使他們自身不僅有了財富的增加,而且有了更多靈魂與血脈的吐故納新。而在常熟真正參與“服裝戰”的又何止這50000個老板!在他們的身後是整個常熟的百萬人民以及由50000個老板們接力到全國每一個角落的那些更是數不勝數的經商大軍……在他們身上,也同樣在市場經濟中進行著靈魂與血脈的吐故納新!鄧小平同誌倡導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給予我們的和我們民族的,不正是這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