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見了《建國方略》裏的北方大港(2 / 3)

偉人的目光總是犀利的,並能一針見血,明察秋毫,言及本質。

“北方大港”,不建是一種國威的喪失,民族的遺漏;晚建同樣是一種浪費和遲鈍。唐山無法再等待了,隻爭朝夕是好漢。早在共和國成立之後,唐山人的建港之想就無時不在牽動著每一根神經。“以鋼為綱”的歲月裏,“北方大港”的建設問題隨著唐山鋼鐵基地的建立而一直在醞釀之中。這一構想即便在1976年幾乎徹底毀滅了這座鋼鐵城市的“唐山大地震”中,它也從來沒有被泯滅過。

唐山人的建港信仰如同珍視生命一樣毫不動搖。

有一段曆史和有一批人是永遠不能忘卻的: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之後的1979年至1984年間,國家計委提出了京津唐地區國土開發和生產力布局要向濱海地帶推進和重點開發冀東地區的戰略。“北方大港”的所在地王灘海濱一下騷動起來,一項由600名專家組成的調研工作如火如荼的全麵鋪開了。“鋼鐵基地和海濱大港”必須同時考慮!專家們的建議讓參與這一偉大戰略構思的副市長王大名和市計委負責人魏振江興奮不已。1984年,一位在“北方大港”建設史上必須提到的重要人物到唐山市任職,他就是新任市委書記嶽岐峰同誌。這位後來又出任河北省省長的建港熱心人,以非凡的遠見,組織決策了建設唐山港的宏偉規劃,並在籌措資金上不遺餘力。就在他離開唐山到石家莊就任省長時仍不忘用冀東水泥廠所交省政府的能源建設基金裏每年留下5000萬元作為唐山建港啟動資金,這筆錢決定了“北方大港”從紙上談兵到具體實施的曆史性轉折。

1988年,唐山市建港指揮部正式成立。“8”字從此與這個港口的命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之後的港口許多重要日子幾乎都連著吉祥的“8”字。

謀劃建港的初始,當時的市長陳立友作出唐山港“要建就建萬噸級泊位”的決策,使日後的王灘海濱向真正的“北方大港”邁進,留下了精彩的伏筆。

“砸鍋賣鐵也要把港口建起來!”唐山人的熱血為建港的宏偉藍圖沸騰著,一支支建設大軍開始向那個隻有煙波、沒有人影的鹽堿荒灘進發。劉衛民一邊回憶當時的情景,一邊深情地說:“那時我們聽說要在自己的家鄉建設大港口,簡直不敢相信。這一年我剛好從部隊轉業回到家鄉,一聽說這事,連夜跑到縣裏去打聽消息,後來又去找資料。當知道要建的港口就是當年孫中山先生規劃的‘北方大港’時,我毫不猶豫地決定去王灘建港!”當年,剛剛脫下軍裝的劉衛民在唐山港打下第一根樁的兩個月後,與一群大學生和工程技術人員先後來到了建港工程指揮部報到。

“波高浪湧濤聲緊,建港大軍枕海岸。烈日當空酷暑炎,灑下汗珠融堿地……”唐山港的建設從一開始就接受了艱苦創業和工程技術及市場經濟的三重曆練。

建港初始,王灘海濱的條件十分艱苦,這裏是真正意義上的“上無一片瓦,下無一棵樹”的不毛之地。按照港口建設慣例,建設一座萬噸港口,一般至少需要5年乃至10年以上。然而唐山人知道:自己的港口建設已經被曆史原因和條件限製耽擱了太久,現在留給他們的唯有隻爭朝夕、迎頭趕上。早日在藍色海岸線上托起自己的理想,是所有參與建設唐山港人的全部追求。他們為此展開了與時間爭速度的卓絕戰鬥——盛夏的海灘上,烈日炎炎,無遮無擋,周圍的水窪裏衍生著漫天飛舞的大嘴毒蚊,張著血口,肆虐地向施工人員襲來,即便穿著厚厚的帆布衣也常常被咬得渾身疙瘩;冬日裏,刺骨的寒風,漫天的風沙,吹得睜不開眼。但唐山人以當年的“抗震精神”,迎難而上。沒有道路,在荒灘上踩出一條條鹽堿堤;沒有住處,在雜草叢中豎起一座座簡易帳篷;沒有淡水,便從十幾裏外的地方去拉運。甚至開個黨員大會和業務培訓,竟然也隻能在通勤車上。建港者們說:祖國處處都在大發展,我們唐山人沒有理由再言一聲苦和累,唯有迎頭趕上,才能對得起孫中山先生當年建設“北方大港”的遺願。

“笑拓亙荒成舊事,壯哉重覓新緣中。”建港者的精神,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唐山是座英雄組成的城市。唐山人的不朽,在於他們的熱血裏湧動著不甘落後的骨氣。

“茲港所在,距深水至近,去大河至遠,而無河流帶淤,填積港口,有如黃河口揚江口時需浚渫之患,自然之障礙,於焉可免。又幹燥平原。居民極鮮,人為障礙,絲毫不存,建築工事,盡堪如我所欲。”這是孫中山先生當年巡視王灘海域後,麵對大海,在《建國方略》中對“北方大港”良好海域地理所作的欣然描述。唐山王灘海域水深岸陡,即由海岸線向海洋每推進5公裏,自然水深就達負10米,基本上是每500米海域水深1米這樣一個極具建設深水港口的天然良址。技術人員在這一海域建港工程時采取的是“挖入式”造港,即在陸地上人工開挖形成港池,好處在於投資少、見效快,港內泊穩條件好,一次投資、長久受益。渤海灣的王灘海域屬於粉沙質海岸,在這樣的地方要建設停泊萬噸級船隻的“挖入式”港口碼頭,當時在國內是首創。更讓建設者們感到自豪的是,在建設這一“挖入式”萬噸級大港時,他們還有一項“世界首創”技術,即依靠地下連牆作為碼頭主體結構的工程技術,在建港中發揮了巨大的效應。由於這兩項技術在港口建設中發揮了超乎想象的成功,使得建設者們實現了兩年完成4個1.5萬噸級碼頭工程建設的世界建港奇跡,而且工程投資節約20%。

“可以說,我們在港口工程建設中運用‘挖入式’和‘地連牆’技術,成功地實現了在粉沙質海岸線上建設港口的創舉,為日後的京津港能夠向世界級大港口發展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基礎。”一直參與工程建設的現京唐港股份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長董文才,談起這一話題時,神采飛揚,難以抑壓內心的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