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以來,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張文佑同誌吸收了地質力學中的新內容,增加了力學分析範圍概況,提出了斷塊構造這個概念。中國礦業學院的陳國達教授,又把蘇聯早先提出的地台活化學說發展一步,提出了地窪說這個概念。在70年代初,由於我們中科院的尹讚勳同誌首先給我們介紹外國的所謂板塊學說,於是乎板塊學說在我們國家流行起來啦。所以,我們地質界出現了四個五個至少三個不同的學派,這是一件好事。不是毛主席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嗎?出現不同學派,正是毛主席百家爭鳴的基礎。
李四光同誌生前自己也認為他的地質力學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還應該進一步得到發展,在他很多的講話裏也都談到了。李四光同誌在哲學上是進步的、在學術上成就是非常大的,這是大家所公認的,把他作為又紅又專的旗幟來樹立,我認為是正確的。但是,在他去世以後,特別是1974年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做獨立自主,高歌猛進,這篇文章把地質力學吹捧得天花亂墜。從那以後,許多報刊雜誌就不斷對地質力學大吹大捧,把它捧到嚇人的高度,好像這個學派、這個學說可以解決地質礦藏上的重大問題,似乎很多問題都解決啦。就這樣用行政命令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地質力學。比方簡單說一個例子:讓各省、市、自治區的地質隊寫報告的時候,都必須用地質力學觀點來寫,否則,就不予驗收。還讓各大區地質研究所都成立一個地質力學研究室,並在各省開辦了地質力學講習班、訓練班等,每次都有好幾百人參加。在另一方麵,他們又利用行政命令壓製不同學派。例如有一個地質學的老專家,他多年搞板塊構造的研究,並且也列入了計劃,所裏領導支持他,派了6個年輕幹部和他一起工作,這是個好事嘛。但不久,就被停止活動,這6個人就給送走啦,解散啦,就不搞板塊構造啦,他本人的項目就給取消了。我自己在文化大革命運動以前主持一個大地構造的研究室,有20多個人員參加工作,但是,在1972年以後,研究室就取消啦,撤銷啦,人員分到其他地方去啦,有一部分合並到地質力學所啦。我自己成了光杆司令啦!
會場上一片哄笑聲。
我在1974年,提出一個研究題目,叫做中國東部的構造岩漿情況的研究,著眼在找鐵礦、銅礦。題目1974年提出來,一直到現在還沒有落實下來,最近才有一個人來參加這個工作,工作一直搞不上去。甚至有人把不同學派的爭論,提高到哲學的高度看,說地質力學是土生土長的,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是最適合馬克思主義的,其他學派是洋框框、洋教條,或者是唯心主義的。更有甚者,有的人在某些場合宣稱,推行不推行地質力學,不是學術問題,是立場問題!這種把科學和哲學,把科學和政治交織在一起的做法,巳經搞了相當的時間了。
據我了解,下麵基層的地質幹部,地質部門有好幾萬,引起了很多的反響。但是,因為他們年輕,對地質力學從來不敢說一個不字,這樣大膽地做這些事情,明目張膽地違背雙百方針,原因是有的人認為地質力學解決了許多重大的礦產的問題、找礦問題實際問題,認為許多礦產是用地質力學的觀點、方法找到的。就是說,地質力學這個學說已經完全在實踐中證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地質力學巳經檢驗過了,不成問題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說,地質力學的理論對中國找石油起了作用,大慶油田、大港油田找到了,都是利用地質力學的觀點方法找到的,這就是地質力學最突出的優點。現在讓我們看一看事實。
黃汲清端起茶杯,喝水。會場一片寂靜。因而他放茶杯的聲音從麥克風中傳出後顯得特別大。
我對這個問題從1974年人民日報發表文章以後,進行了4年的調查研究,這個研究是秘密進行的,不敢也不能公開進行。鬆遼平原就是大慶了,華北平原,就是後來的大港、勝利油田,它的石油普查工作是怎麼來的呢?是過去的地質部普査委員會在1955年春天布置下來的,那時普查委員會的技術負責入是已故的謝家榮先生同我本人,如果鬆遼平原的大慶、華北乎原的大港。勝利油田的普查布置是地質力學理論方法布置的,為什麼我們這個技術負責人卻一點也不知道呢?所以發表的文章念了以後,我就很奇怪了,大吃一驚,所以就進行了調查,4年的調查內谘很多,在這裏不能一樣一樣地說了,要說一個鍾頭也說不完,隻把主要的幾點說一說。第一點、我留經到地質部資料館全國的地質礦產資料集中在資科館查閌石油普査的報告、案卷。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這些年終報告、總結報巷,我都把它詳細地閱讀了一遍,其中哪個報告也沒有提到一句地質力學的問題。我們知道地質力學有它特殊的名詞,華夏係啊、新華夏係啊、東西複雜結構帶啊、全線構造啊、山字形等等,外國是沒有的。如果他們采用了地質力學的理論,怎麼一句話都沒有提呢?再看,對鬆遼平原進行了很多的物探、地球物理探礦吧,像航空磁測、重力啊,還有地質剖麵等等的報告,我也看了,也沒有一句提到地質力學的方法和運用的問題,這是一點。第二,華北平原、大港油田加上勝利油田吧,它的普查報告我也是一年一年的都看了都閱讀了,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的報告,我同樣詳細閱讀了,也找不到一句提到地質力學的理論或者方法,同樣華北平原的物探資料、航空磁測、重力,我也大部分都閱讀了,也沒有一個報告提出地質力學是他們主持工作的基礎,這是第二點。第三點,我們過去做石油普查以後,在鬆遼平原的石油普查大隊的技術負責人名字叫韓景行,工程師,這個人現在新鄉工作,我曾經當麵問他:你搞的那點普查,你曾經用地質力學的觀點、方法沒有啊?他說,沒有。還有第四點,我也問過華北大隊的石油普查的技術負責人叫孫萬全,此人現在南京1問他主持普查的時候是不是用了地質力學的觀點、方法等等?他說,沒有。從剛才舉的人證物證來看。可以得出結論說,大慶、大港、勝利油田的發現與地質力學完全無關!這恐怕是鐵的事實!
會場上,有人熱烈鼓掌!
地質力學有些同誌提出一個問題,說李四光同誌在1954年春天在北京作過大報告,報告裏麵指出,鬆遼平原、華北平原要進行石油普查、勘探。我對這個事情進行了調查,他所指的是什麼呢?邵是1954年二三月份吧,李四光同誌應當時石油部的蘇聯專家組組長塔拉非木克音譯的邀請,在石油部做了一個地質報告。會議的主持人,是現在的副總理康世恩同誌,蘇聯專家與李四光同誌座談對中國石油勘探的看法。的確,他作了一個報告,好像差不多用了一個上午,因為他要有翻譯嘛。這個報告是在石油部做的,當時地質部門的技術人員沒有去,我自己那個時候還在重慶工作,還沒到北京來。這個報告發表在石油部1954年出版的石油地質一書中,這可以查。這本書我看過了,他那個書,一萬多字的報告啊,最後一章,不到三百字,兩百字吧,談到找石油的問題。我看了多少遍,也看不出李四光同誌怎麼樣用地質力學的觀點、方法指出找石油的問題,沒有。不過有人說,他的報告雖然是發表了,但是是很簡略的了,當初的報告是很長的,還有速記做記錄,這個情況你不知道了。這個事情恐怕是石油部的同誌最了解情況,就是到底李四光同誌除發表在石油地質的文章之外啊,還有些什麼東西呢?我們地質部門,特別是我不知道,或者石油部的同誌知道。我們在座的有石油部的同誌吧,這個事情可以進一步查明,是不是地質力學在石油部、在找油、探油上起了重大的作用。這我不敢說了,應當由石油部的同誌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