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1 / 3)

《千羽鶴》最初發表於1949年5月《讀物時事別冊》,至1951年完成《二重星》,第二年即被出版社及早納入選題,當時同《山音》合為一冊出版。

作家井伏鱒二說,本書作者接觸誌野瓷茶碗,有所聯想,隨之創造一位中年婦女“太田夫人”為書中主角而構思故事,滋生繁衍,而獲巨篇。(52)

前半部的《千羽鶴》和後半部的《波千鳥》,幾個登場人物雖然在情節輕重緩急中稍有變化,但基本上沒有大的起伏。不過故事場地有所轉變,前者以川端文學習慣使用的舞台——鐮倉、圓覺寺以及湘南各地熟悉的場所而展開;後者則向外延伸,一直到達九州島內各處。

鐮倉和圓覺寺我很早就從夏目漱石等人作品中初識,後來又經過多次踏訪,倍感親切。2007年秋天,一個黝黑的夜晚,我乘坐巨鰻般的“飛燕”號列車,由福岡先向南再向東穿越九州島的福岡、熊本、大分三縣之境。空蕩蕩的車廂,黑漆漆的暗夜,遠遠窺視著金峰山、阿蘇山、九重山等浪漫之地,心情始終處於昂奮狀態。那裏可是古時薩摩、長州、土佐諸藩爭鬥之地,又是《三四郎》《草枕》和《波千鳥》裏文學人物的故鄉。我夢想有一天攀登阿蘇山,觀看“火山的休假”,洗一洗小天溫泉,乘一乘巡遊馬車;有機會再逛一趟湯布院、血池和“十萬地獄”……

而今回首,往事依稀,皆成飛煙一團、逝水一灣。當年福岡UNESCO協會每年例會的常客、學者師友——唐納德?金(1922—2019)、加藤周一(1919—2008)、鶴見俊輔(1922—2015)、中西進、川本皓嗣、竹藤寬等,雲散各處,有幾位已經匆匆離去。想起他們的音容笑貌,不盡唏噓。夢乎?景乎?實乎?幻乎?

根據文學評論家郡司勝義的論述,1974年7月,《波千鳥》文學故事的舞台、九重高原中的飯田高原名曰“大將軍”之地,當地文學團體“川端康成先生景仰會”建立了“川端康成文學碑”。碑的正麵鐫刻著一首和歌“雪月花開時,我最思友人”;碑的背麵則是《波千鳥》中的一段文字……

作家不在了,作家的文字還在。這些文字不但鐫刻於碑麵之上,同時還留存於一代又一代熱愛川端文學的讀者心中。

譯者

2021年8月21日久雨乍晴草於春日井

(1). 鐮倉幕府第八代將軍北條時宗(1251—1284),一麵擴大幕府權勢,一麵皈依佛教,信仰禪宗。自中國宋朝迎來無學祖元,於弘安五年(1282)創辦圓覺寺,作為圓覺寺派的大本山,僅次於建長寺,為“鐮倉五山”第二。山內塔頭(tattyu,高僧墓塔)十數所,擁有寶物無數。(乘坐橫須賀線至北鐮倉站可達圓覺寺境內附近。)

(2). 此指圓覺寺塔頭之一、北條時宗所設的墓堂佛日庵。弘安七年(1284)四月四日,三十四歲的時宗歿後,每月四日,皆於此舉辦茶會以示追念,至於今日。

(3). 水屋:相當於茶室的廚房或洗涮間,茶會的準備、收拾、洗滌場所。一般為三鋪席,內設納物棚架。

(4). 織部:此處指織部茶碗,美濃窯燒製。另有彩陶茶盤、水罐等茶道用具。是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3)繼千利休之後,在著名茶人古田織部正重然指導下,貫徹“織部風格”的個性化精神而製作的。

(5). 織部陶瓷目前分為八類:誌野織部、黑織部、青織部、總織部、繪織部、鳴海織部、赤織部,以及伊賀織部。黑織部者,整體使用鐵質釉彩,燒成之後用鐵鉤自窯中拖出,立即放入冷水中,使其色漆黑、優雅,光潔無比。

(6). 凡具有一定來曆的傳統優秀茶具,謂之“名物”(meibutsu)。利休前,尤其是東山時代所產者,稱為“大名物”(oomeibutsu);利休時代者稱為“名物”;利休以降,小堀遠州選定之物稱為“中興名物”。經常有人誤將“大名物”當作大名所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