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方法指導(1 / 1)

方法一:了解時代背景

《茶館》跨越三個時代,如果不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是不會對《茶館》有一個深入理解的。如,《茶館》第一幕的背景就是戊戌變法失敗之後,隻有了解了這個背景才會對這一幕中出現的人物和人物語言有比較深入的理解。

方法二: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茶館》中的人物雖然是紛至遝來,你方唱罷我登場,可是整部作品中的人物關係仍然是比較清晰的。作品是以主要人物年齡變化作為線索的,比如王利發、常四爺等人在三幕戲中均有出場,年齡卻發生了很大變化。所以,在閱讀時,要抓住這些人物的變化進行閱讀,分析人物的外貌、語言和性格等的變化。

方法三:分析語言

劇本的語言具有含義豐富和動作化的特點。《茶館》也不例外。如王利發不得不改良茶館以順應時勢時李三說的話:“改良!改良!越改越涼,冰涼!”表麵是在抱怨現實,實際是在指責當時政治改革並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良”字一語雙關,表麵是說當時的中國一切良好,實際含義同“涼”,表現出改稱民國後人民仍朝不保夕、貧困潦倒的無奈。

動作化語言能夠展現角色的行為意圖。如康順子曾說:“……大力回來的事兒萬一叫人家知道了啊,我又忽然這麼一走,也許要連累了你們!……我不能做對不起你們的事!”暗示王利發要求康順子離開以達到保護他們的目的,表現了王利發善良的一麵。